前天讀書群裡一個網友,看我發了篇文章加我。聊了幾句,還是老鄉。她看到我經常寫文章後,跟我說她上學時候的理想是:當作家。
於是,我跟這個小老鄉聊了一會兒。
小老鄉現在是個英語老師。說現在漢字提筆就忘了,用英語表達說說也不願意用漢字了。
小老鄉看我發了個笑的圖片,以為我不相信。
跟我說:“我說的是真的,上大學的時候,我週末都在圖書館看文學書,還寫過長篇小說。”
“哇,很牛啊!”我不禁讚歎。
我雖然基本天天寫日記,也曾經立志寫長篇,但是提起筆來,發現寫長篇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還利用暑假,去北京找玉觀音和永不瞑目的作者海巖。”小老鄉繼續說。
我佩服地說:“哇,大名人!你確實很痴迷啊!”
“但是他讓助理接見的我。”小老鄉似乎有些失望。
繼續說:“後來我爸媽看我太痴迷,批評我不務正業。把我寫的長篇給燒了,我搶下了下一部分,上部分搶出來,下部分被我爸爸燒了。”
“可惜了可惜了!”我真是替她惋惜,畢竟是她的心血之作。
“從那以後,我就沒有想過出長篇了,偶爾寫一寫日記而已。”她風輕雲淡地說。
但是,我能感覺到她所受到的傷害,從此不再想寫長篇。
小老鄉打開了那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門,沉浸在往事的回味中:
“以前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嘗試一下。但是,都被我老爸打擊下來了。我老爸讓我安安分分做個英語老師。”
“挺好的,我倒懷念自己年輕時候的魄力和衝動。”我插了一句。
小老鄉繼續說:“因為我爸爸就是個英語老師,他讓我發揮自己的特長英語,而不是寫作。”
我不知道怎麼評價他的老爸,只好安慰她說:“你老爸希望你先謀生再謀愛好,就是方式有些粗暴而已。”
她說:“可能我年輕的時候,到處投稿,太痴迷,還說畢業以後不做老師,當作家,所以我爸火了!”
嗯,他老爸應該是這樣想的。老爸是過來人,自然明白夢想和現實的差距。
“後來,我被打擊地還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寫作的材料,就是當英語老師的料。我不僅僅做英語老師,而且自己辦培訓機構,就跟英語打交道了。”
原來還是創業型的英語老師。
“現在看我曾經寫的一些詩,雖然幼稚,但很清新。現在我都沒有靈感了,讓我寫我都寫不出來,我都不相信我自己了。”
創業是最容易最抹殺詩情畫意的。商場如戰場,戰場上哪會有什麼詩情畫意。
“那時候,想寫就能寫出來。上學期間看書多,看完就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現在真的頹廢了,連從哪裡動筆都不知道了......”
隔著手機螢幕,我似乎看到遠處那個小老鄉,一臉的落寞,心裡充滿對曾經的自己的懷念和對如今自己的稍許失望。
我聽了她年少時候的經歷,很為她受到老爸的粗暴干涉鳴不平。但是,又不能完全否定她老爸的做法是正確的。
老爸的堅持,雖然讓孩子之後的生活得到了穩定的保障,但是也粗暴地揉碎一個少女的寫作夢想。而且還給孩子留下了後遺症,至今她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還能寫出來讓自己滿意的文字來。
我想對小老鄉說的是,雖然年少時候的作家夢讓位給了英語老師,並且英語老師的工作,已經讓你有了足夠的生活保障,那麼現在完全可以重新拾起來曾經的夢想,讓自己的生活既有詩,又有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