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年1月20日拜登將正式就任美國總統,目前交接工作已經實質性展開了。對於拜登就任後,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關係到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的方方面面,更牽動著中國經濟界的神經。
我們先做出一個總體性的判斷,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角度來加以審視。總體來說,從短期看,美國當前對華強硬的態度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這一點我們需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具體來說,就是目前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部分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仍然不會改變,在南海、涉臺、涉港等敏感問題上仍然會加大對中國施加壓力,這一點不會出現大的調整,由此可能引發的對中國企業和個人的影響,仍然需要企業界人士保持高度警惕。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經濟界人士都對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抱有一種樂觀的期待,大家過於看重從特朗普到拜登這種個人的變化,卻忽視了國際環境和美國國內環境的變化。當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雖然被特朗普以一種極具個性化的方式表達了出來,但本質上是美國的國內政治所決定的。
即便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拜登,為了迎合這種美國國內的輿論和政治氛圍,在競選中在中國問題上也講了很多狠話。所以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判斷在短期內,拜登政府即便想要改善對華關係也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拜登的當選對於緩和當前過於緊張的中美關係仍然有好處,因為拜登在具體做法上會與充滿特朗普個性的美國現任政府有明顯區別。
首先,拜登不大可能延續特朗普為了選舉利益而採取的一系列歇斯底里地挑釁性的做法,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發現特朗普就像一個人來瘋的小孩子一樣,近乎荒唐幼稚地在幾乎所有的領域都不斷開啟新的對華挑釁。
比如美國軍機進入臺灣空域,軍事官員進入臺灣這些極其危險的挑釁性舉動,拜登政府可能不再延續,因為這太危險了,如果真的擦槍走火會嚴重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除了停止一些危險的極具挑釁性的舉動外,我們還可以期待一些積極的調整。
比如在全球應對疫情,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早日恢復等等這些問題上,中美之間都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目前只是由於特朗普個人的選舉利益,所以美國採取了非常不理智的舉動,這些本應該就有的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合作都被迫中止了,一個理智的拜登政府恢復這些合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從中長期來看,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取決於拜登政府在自己的對外戰略走向,以及在他的對外戰略中如何定位中國。在特朗普上臺之前,二戰之後歷屆美國政府的對外戰略,都是透過用最低成本維護國際秩序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而最低成本就是美國要倡導多邊合作,用與各國合作的方式來維護國際秩序。如果拜登政府繼續秉承這個國家戰略,那麼拜登政府很可能會繼續推動國際合作,而不是特朗普四處樹敵的單邊主義。
作為不可忽視的世界大國,如果要推動國際合作來維護國際秩序,那麼與中國的合作是無法迴避的。在全球性的公共衛生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這些領域,美國與中國的合作顯然符合這一戰略,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為什麼我們說對中國的定位很重要呢,因為美國是否要與中國全面合作,取決於美國是否把中國定位為這個國際秩序的利益攸關方。如果美國把中國定位為國際秩序的利益攸關方,美國推動與中國的全面合作就同時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對於美國來說也是最低成本的維護本國利益的方式。
而如果美國把中國定位為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乃至於顛覆者,那麼在安全、政治、軍事乃至於經濟的眾多領域,與中國的合作都將被競爭和對抗所取代。這一點就是當前最大的不確定性。那麼如果美國把中國定位於國際秩序的挑戰者,那是否就意味著特朗普時代的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會繼續甚至惡化呢?咱們在接下來的節目中繼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