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天然氣管網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緩。為有效提升管網日常維護工作的效率,亟須配備高精準檢測系統,以先進的智慧檢測系統來不斷提升預警和控制能力,從而保障用氣安全穩定。

案例回顧

據美聯社報道,孟加拉國警方稱,11月17日,該國東南部一處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造成至少7人死亡,另有25人受傷。

據報道,當地警察局長莫辛說,吉大港地區Patharghata地區的爆炸,導致附近一座建築物的圍牆部分倒塌。他說,至少有25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消防隊員已經參加了救援行動。有媒體稱,爆炸地點前面的道路上,曾擠滿了人和三輪車。之後,一堵圍牆倒在路人的身上。

今年以來,孟境內燃氣爆炸導致的事故時有發生。10月,首都達卡一老舊燃氣罐爆炸致至少7人死亡;2月,達卡老城區發生燃氣爆炸並引發大火致81人死亡。

國內油氣管道事故彙總

2000年以來中國先後發生多起油氣管道事故:

▼2000年,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2·19”輸氣管道爆炸事故15人死亡56人受傷

▼2002黑龍江大慶市“1·1”天然氣管道洩漏爆炸事故6人死亡5人受傷

▼2004四川省瀘州市“5·29” 天然氣管道洩漏爆炸事故5人死亡35人受傷

▼2006四川省仁壽縣“1·20”富加輸氣站管道爆炸事故10人死亡50人受傷

▼2013山東省青島市“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洩漏爆炸62人死亡136人受傷

管道保護工作的對策

上世紀70年代前,中國長輸天然氣管道執行《埋地輸氣幹線至各類建構築物最小安全距離、防火距離》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矛盾,有些問題難以解決。自70年代中期開始,參照美國國家標準ASMEB31.8,“以強度保證安全”做出相應的管道設計,通過嚴格控制管道及其構件的強度和嚴密性確保管道系統的自身安全,為管道周圍公眾、建(構)築物及其他設施提供安全保證,從而緩解了管道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但也給未來管道執行管理帶來了一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

1 管道外部環境

首先,中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員聚集密度高,隨著城鎮化程序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建設、城鎮擴張、規劃區建設不斷加快,管道周邊人類活動日益頻繁,使得管道經過人口密集區,並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區,管道高後果區長度不斷增加,工程相交相遇日趨頻繁。據統計,2015年西氣東輸管道第三方交叉施工達3255項。

其次,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管道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美國等發達國家將高後果區完整性管理列入法律當中,強制要求開展完整性管理。在國內,則是管道企業自身為提高管理水平,減少管道事故發生率,合理分配有限資源而自發開展完整性管理工作。企業眾多、資金投入不同、關注角度不同、技術水平不同等問題,使得國內企業間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千差萬別。

第三,守法意識有待加強。管道保護法規定,管道保護範圍內規定的施工應向管道保護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獲得同意後方可進行。但是,往往因工期緊張,擔心審批程式繁瑣等問題,強行施工或躲避監護施工情況時有發生。

2 人口密集區規範適用性

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範GB50251規定適用於陸上新建、擴建和改建輸氣管道工程設計;城鎮燃氣設計規範GB50028規定適用於向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採暖通風和空調等各類使用者作燃料用的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城鎮燃氣工程設計,並指出不適用於城市燃氣門站以前的長距離輸氣管道工程。

兩部規範均可指導人口密集區的輸氣管道設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範規定,長輸高壓輸氣管道通過人口密集區需滿足管道與周邊建構築物距離不少於5m、設計系數達到0.4、閥室間距不大於8km。城鎮燃氣設計規範規定,四級地區地下燃氣管道輸配壓力不宜大於1.6MPa,不應大於4MPa(表壓),設計系數達到0.3,2.5。

3 管道周邊公眾安全的需求

長輸管道工程的運營期一般為三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管道安全受到沿線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以及管道專案本身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時效性因素、非時效性因素和穩定性因素。在眾多複雜因素的作用下,現有的管道工程設計、施工和管道運營管理水平能否保證周圍公眾的安全呢?諸如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對管道的影響、環焊縫異常等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等,都會影響管道的安全執行。

2013年青島“11·22”輸油管道洩漏爆炸事故死亡62人,受傷136人。2014年臺灣高雄氣體燃爆事故死亡32人,受傷321人。人們不知道下一次管道洩漏爆炸事故將發生在哪裡,傷亡情況會是什麼樣子。但可以肯定,管道周邊人口越多,越密集,洩漏爆炸事故的後果越嚴重。

據了解,目前國內普遍存在高壓大口徑天然氣管道進入城市規劃區的問題,在高壓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周邊,有數百處乃至上千處的高後果區,具備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物質基礎。《油氣輸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規範》(GB32167—2015)給出了管道洩漏影響半徑計算方法,高壓力、大口徑天然氣管道洩漏潛在影響半徑達數百米。

隨著民眾對人身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斷提高,未來是否會像世界各國反對建設核電站那樣,管道沿線民眾反對高壓天然氣管道從自家門口通過我們不得而知。

4 安全監管職能轉變

“11•22”特別重大事故發生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對長輸管道的安全監管職責進行了調整,將安全監管職責由原監管一司調整為三司,即執行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在此之前,長輸管道屬於非煤礦山範疇,而危險化學品運輸主要是道路運輸和水路運輸。當前,天然氣管道運輸的管理模式並未發生本質的變化。現有長輸管道管理體系與危險化學品管理體系存在的差異如何解決需要儘快研究。

管道保護工作的對策

1 管道保護頂層設計

法律法規層面,以社會公眾安全為核心,重新修訂完善長輸天然氣管道安全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借鑑歐美髮達國家的做法,將高後果區完整性管理規定納入法律強制要求之中,提高管道企業完整性管理水平。標準規範層面,針對人口密度大、高後區多,管道保護距離無法滿足保障管道和建構築物安全的實際問題,可考慮採用調整壓力等級和適當擴大距離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層面,通過及時修訂管理制度,使其與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範相一致,促進公眾安全目標切實落地。

2 在役管道的符合性處置

新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出臺後,在役長輸天然氣管道的符合性問題將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役管道的高後果區法規符合性問題,將受到各方關注。為此,可採用管道改線、降壓執行、周邊居民搬遷等手段解決。

3 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

長輸天然氣管道涉及民生問題,且下游使用者眾多,對供氣可靠性要求很高。管道完整性管理不僅為管道安全執行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還能夠將有限的資源合理運用,促進資金投入與安全執行之間平衡。因此,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是管道企業的當務之急。

4 發展專業型第三方服務

管道保護需要專業技術隊伍的支援。管道保護涉及工程地質、水土保持、金屬材料、結構力學等等,目前社會上已經有了內檢測、外檢測、地質災害監測、管道巡護等第三方服務機構,但仍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應鼓勵和支援第三方服務公司圍繞管道保護領域發掘技術服務門類,提供門類齊全、優質高效的技術服務。

隨著此次同一管線不到一年兩起事故,以及青島“11·22”、臺灣高雄氣體燃爆事故促使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對長輸油氣管道事故後果有了充分的認識。人口稠密地區內的高壓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安全性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危險化學品監管體系下,天然氣管道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迫在眉睫。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俄特種部隊軍官在莫斯科酒吧遭毆打,受重傷被送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