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來自英國的老奶奶,古稀之年背井離鄉,在成都街頭開了一家小店,讓600多個貧困家庭的手工藝人有了活下去的奔頭。
1
一家不起眼的“特別”雜貨鋪
由700位“特別”的手工藝人供貨
“誰是生活中毫無選擇餘地的人?誰是幾乎無法攀上爬梯去爭取更好生活的人?誰是站在被遺忘的邊緣而生活中又一直存在難題的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複雜的。我們沒有所有的解決方法——但是我們能開始解決造成這些情況的問題。”
帶著這樣的初衷,“岩羊”誕生了!
這個叫“岩羊”的雜貨鋪並不大,彎彎繞繞的也不好找。
但是裡面售賣的手工藝品卻多達數千種,琳琅滿目的大小物件,堆滿了兩個房間裡的所有貨架。
運營這家店的店主叫Rachel,來自英國。她在今年的5月份,剛度過自己74歲的生日。
因為一直在接受著癌症的治療,已經年過古稀的她,顯得格外得瘦削。
而她臉上堆滿的深深淺淺的皺紋,則是大半生待在偏遠貧窮地區,風吹日晒刻下的累累痕跡。
與其他尋常的手工店不同的是,“岩羊”所售賣的這些手工藝品,都是“大有來頭”——分別出自8個國家、10多個民族、40個組織的700多位手工藝人。
這些手工藝人中,有的身患殘疾,有的是落後地區的少數民族婦女,有的是偏遠山區的牧民,甚至還有的是從人販子手裡解救出來失足少女……
藏在鬧市中的這家小店雖然不大,但讓人感嘆的是:“岩羊”的存在,卻讓700多位困苦窮乏的手工藝人以及他們的家庭,獲得了溫暖和尊嚴!
即使這需要付上很大的代價……
2
6年不拿一分錢工資
賣房維持“岩羊”運營
Rachel做了一輩子無國界醫生,對於經商開店本不在行。
所以從2013年開設“岩羊”雜貨鋪以來,店鋪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小店的基本運轉一度都變得非常艱難,直到前年,經營狀況才有了些許改觀。
但沒過多久,小店微薄的收入便很快又被拿出來資助了一戶困難家庭,一位與病魔頑強抗爭的貧困殘障手藝人和一個幾近輟學的大學生。
而Rachel從開店以來,自己就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
甚至當時為了把小店扶上正軌並還清債務,她還為此賣掉了自己在成都唯一的公寓,選擇蝸居在合租房中。
生活中,緊衣縮食更是成了她的常態:
為了節省房租,74歲的她,每天得騎一個多小時的電瓶車趕到“岩羊”;
去超市經常採購臨期食品,吃著兩三天前的飯菜;很少為自己添置新衣,衣物時常補一補又繼續穿……
她雖然對自己很“狠”,但在收窮人和殘疾人做的工藝品時卻從不還價。
還常常拿出比要價更多的錢去收購,這讓她的團隊和前來幫助的志願者時常哭笑不得。
店裡的針織品、刺繡、皮雕、藏畫……一開始都是由Rachel親手從那些貧窮的少數民族家庭和殘疾人哪裡收購來的。
對於每一件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她更是如數家珍!在店裡也展示著他們的故事。
這個手工雕刻的皮包是溫江區的餘先生做的,他的兩個兒子都患有地中海貧血症,每個月都要去醫院輸兩次血,每個月數千元的固定開銷,令這個家庭一貧如洗。
為了給兩個孩子找到匹配的骨髓移植源,不久之前,他們又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取名叫“福音”的小女孩,成了她兩個哥哥的救命稻草。
在最艱難的時候,餘先生一家遇上了Rachel。她二話沒說,就把他們家積壓的皮雕產品全買了下來,並承諾以後每個月都來他們家收購。
這是一位下半身癱瘓的女孩Sally的油畫作品,她19歲的時候從學校宿舍的四樓摔下去,撿回了一條命,但從此只能待在了輪椅上。
她的父母離異,母親住的房子沒有電梯,現在只能在外邊自己租房獨住。
李大姐做的羊駝是店裡最暢銷的禮品之一,往往一到貨,很快就會被一搶而空。
李大姐天生高位截癱,又沒有上過學,但在一家名叫“海緣公益”的慈善機構的幫助下,開始從事手工藝製作。
現在,她也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手藝教給其他殘障人士。
李大姐:
“還有這幾幅蜀繡是聾啞學校的孩子們繡的;這個羊毛編織包是一位藏族母親織的,她需要供養3個孩子上學……”
其實早在Rachel準備開店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曾告誡過沒有任何經商經驗的她說:“別去做,你會失敗的。”
Rachel當然知道這是一項高風險的生意,但也正因風險高,沒人去做,她就選擇去把這個缺口填滿。
她說自己的初衷本就不是為了賺錢,而僅僅是為了幫助到一些人。
面對別人的質疑,她迴應道:
“如果我全力以赴去嘗試,它仍然失敗了,那就失敗了吧。你知道,失敗就失敗吧,但至少努力試過了。”
她確實全力以赴地去做了,為了“岩羊”默默擺上了所有,遠離家鄉,賣了房子,甚至在去年患癌的時候也依然堅持開店……
這份愛源於心、表於行、隱於市。而我們都明白,原本她不必這樣去做的。
3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
不可推辭!
當別人問她,明明有好日子不過,跑到成都折騰幹啥呀?
她拿出了自己收藏著一件T恤,上面印著一句來自《聖經》的話:“Caring for the least of these……”
Rachel說自己是基督徒,而《聖經》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Rachel舊照
在過去的時候,Rachel經常想,自己要做一些很偉大、很了不起的事情,最後她發現並沒有實現。
“後來我想,好吧,那我就在此時此地努力地去做一些事,或許能做的並不多,但至少能夠幫助到一些人。”
雖然Rachel這麼說,但其實她一生都在做著“了不起”的事,甚至用了一輩子去踐行這一句話——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
Rachel三歲時的全家福(從左至右:母親、Rachel、大姐Hazel、父親、三姐Joan、二姐Nan)
Rachel在英國南部一個小鎮長大,有著一個衣食無憂且幸福的家庭。
在學校上學時,她讀到了許多關於醫生在偏遠非洲行醫的書。
在那裡,10萬人才只有一個醫生,但即便如此,醫生還是真實地影響到了當地的許多人。
她覺得當醫生是一件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意義的工作,就去布里斯托大學學了醫。
上世紀六十年代,她去了尼泊爾參與醫療實習,也是在那時,她決定將幫助邊緣化人群獲得最基本的醫療救治為一生的使命。
年輕時Rachel的招牌笑容
大學畢業後,她放棄了英國高薪而穩定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
“英國不需要我,那裡的病人有人治。我要留在這裡,做沒人願意做的事。”
在接下來的近50年的時間裡,她先後去了15個國家的貧窮地區,從事兒科、產科、社群發展及醫療培訓工作。
甚至為了這一使命,終生未婚!
在不丹工作時,她為偏遠地區的鄉村醫生撰寫的《基礎醫療手冊——診斷與治療》一書,由於實用性和指導性很強,還被多次印刷出版。
Rachel與中國的淵源也十分深厚。
早在1989年她就與幾位基督徒共同組織了一個公益專案,向青藏高原深處的藏民提供醫療支援。
後來在1999年,她更是在西藏待了多年,並與西藏山南地區衛生局合作,培養了7批鄉村醫生。
Rachel在這些貧窮地區輾轉時,認識了許多殘疾人患者,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從事正常的工作,選擇放棄尊嚴、自暴自棄的亦不在少數。
汶川地震後,多次參與地震救援的Rachel便定居在了成都。
因有感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早在貧困地區工作時,Rachel就跟朋友一起教窮人和殘疾人做手工藝品。
到了成都後,她更是將這一理念發揚光大,並試圖為這些手工藝品提供一個展示和銷售的渠道。
小朋友為“岩羊”畫的畫
在這一背景下,Rachel 自掏30萬元創辦了“岩羊”,而這幾乎是她全部的積蓄。
Rachel常說:“一個人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總能為一個人,改變他的世界。”
“岩羊”雖不大,卻也在成都這片土地上,小心翼翼地串聯起了一個個的小世界。
它以自己搖曳顫動的光芒,溫暖著那些踏著荊棘、穿枝拂葉的手工藝者,溫暖著在此刻駐足的你我。
它的存在,它的行動,也激勵著我們: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
編輯 | 黃帥 稽核 | 吳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