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934年4月23日,泰戈爾推動的印度“中印學會”在印度國際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泰戈爾擔任會長,印度總理尼赫魯任名譽會長。他對中印學會寄予厚望,認為有助於中印民族復興:“今日兩國之關係,實更為至要。不論在任何方面而言,兩國實有急急攜手與聯絡之必要,即孫總理所謂聯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是也。”他在印度發起簽名活動,邀請印度各界著名人士聯名致函中國學界希望在中國儘快成立“中印學會”。1934年4月18日,他“致函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及各學術團體”,“提議組織中印文化協會,以聯絡兩民族之感情,並闡揚中印固有文化”。他希望中印兩國憑此再度攜手“發起中印學會,以圖恢復中印文化之溝通,與人民之聯合,此實為吾畢生所致力之事業。今得諸位以為溝通奮鬥之同志,使餘至為慶幸”。在泰戈爾不懈推動下,譚雲山在中印間頻頻協調,終於在1935年5月3日於南京舉行新一心一意學會發起人大會,出席者有蔡元培、戴季陶、葉楚愴、陳立夫等24人。第一次理事會和監事會,分別推舉蔡元培為理事會主席,戴季陶為監事會主席。按照泰戈爾的設想,中印學會成立後的首要任務,是在印度創設一所中國學院,而這個計劃沒有中國人的幫助和合作,是絕對不能完成的。他多次給戴季陶寫信,同時致函中國各文化團體和一些知名學者,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援。為了實現泰戈爾設計的這個中印友誼藍圖,中國社會各界、各文化團體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進來,呼籲支援建立中國學院,捐錢捐物捐書。國民政府教育部還專門向各市縣政府、省立各校場館釋出第779號訓令,徵求圖書等。1937年4月14日,中國學院舉行開幕典禮,泰戈爾請譚雲山擔任院長,甘地、尼赫魯致信祝賀。中國學院很快成為印度的中國學術和文化中心,對促進中印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原題為《泰戈爾建中國學院》)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緬中貿易主幹道上的一個商機,卻沒有企業敢接手!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