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國政
寫不盡的天下老母親——品王長海筆下的老母親
李旭光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夕,長海兄在坦克團戰友聊天的平臺上,發了一組自己剛剛創作完成的老母親人物肖像。肖像應該是透過拍攝照片轉發出來的,分作兩幅,共四個人。第一幅,是單人的肖像,落款為2019·3·4,晨6·055,應是時間的概念。後一幅,是一組,三位老母親的獨立肖像疊合為一組。隨畫作,還發表了一首詩。長海兄可能都沒有想到,作品剛一發出,戰友們就紛紛賦詩著文,發表自己對兩幅畫作及附詩的感受。抓住當時第一感覺,我也寫了幾句話:“稀發如銀比松針,齒落衰顏現轍印。乳汁原來都是血,可敬天下老母親!”(《贊長海兄母親詩畫》)內心的話雖然是講了出去,但那幅標註三月四號的作品,卻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一直無法釋然。或許是這位老母親慈祥的面容,使我想到已故母親的緣故。這是三月七日,到了三月八日,戰友們對老母親詩畫的討論還在延續。顯然,三月八號,才是真正的紀念日,天下母親的紀念日。三月九日,我覺得應該把自己對長海兄老母親畫作的感受說出來。當然,之前倉促間僅僅四句話是不夠的。於是,我就寫下百餘字的感言:《贊長海兄筆下的老母親》(附後),遂又寫下幾句順口溜。因為在廣州陪伴兒孫,除了佔用睡眠,幾乎沒有整塊的時間去專注於閱讀、臨摹和寫作,往往就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停留在過眼煙雲般的篩濾而已。許多事物就這樣煙消雲散了,能夠寫下百餘字,雖不多,也要不時的思緒翻上心頭,已屬不易。
我平時喜歡把自己看到的奇花異草用手機隨手拍下來,發給親舊、文友,再附上幾句話,以詮釋對拍攝物件的理解、看法,記錄下自己足力所及、目光所繫、心智所由,被劍鋒和妹妹名之為“詩配畫”。開始時,劍鋒幫我收集整理,後來妹妹曉豔主動接手打理。妹妹希望把我那些碎片化的寫作和臨帖的草紙都集腋成裘式的儲存下來,防止軼散或是被歲月湮滅。其實,都是一些沒有多大價值的東西。 有一天,妹妹對我說,她在整理我的微信時,看到了長海兄的老母親,可能是產生了一些聯想,就流了淚。妹妹希望我不妨把對長海兄老母親畫作的感受全都寫出來。
公允地說,長海兄的這幅老母親(2019·3·4),已經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儘管我對繪畫藝術沒有專門的學習研究,我還是要這樣說。或謂藝術是相通的。我覺得,評價一幅畫作,如同文學作品,既要看其完整、準確再現生活的功力,更要看其在典型形象塑造中對生活理解的深度、概括生活時所達到的思想高度,以及寄予作品中感情的濃度,看其創新能力和創作個性的成熟程度。
以老母親這幅畫而言,其飽經滄桑,其善良、質樸、勤勞,以及其曾經的青春容顏,都躍然紙上。從長海兄所畫老母親的形象來看,應該是八十歲大多的老人,生活在西部老區的農村,經歷過新舊社會、改革前後等各種對比。從一個少女、少婦,到母親、祖母,幾乎歷盡人生的所有重要階段,正在走向生命的完成。儘管老母親已經勞作、奉獻了一生,兒孫滿堂,但依然沒有擺脫貧困、還要每日裡不停的操勞。對於陽光漸遠、幾近燈燼油枯的老母親來講,當人生的大幕即將合攏,一切歡樂和痛苦,以至於愛恨情仇都已經過去,都已經不那麼重要。有的,只是對人生、對親人、對這個世界的留戀,以及對人事、世事的寬容。奪目的還是老母親的那雙眼睛。就像烈火轟鳴之後的爐火,綻放出炫目的藍光。儘管火團、火焰在一點點縮小,卻可以融鋼縮鐵,更具溫熱感和穿透力。那是幾近百年煙熏火燎、風吹日曬的眼睛,不可逆地漸次深陷於框定的漩渦,就連眼睛四周褶皺的面板,都在逐漸向眼球暨瞳仁靠攏。多少個風雨雞鳴之夜,老母親要靠這雙老累昏花的眼睛,孤燈之下穿針引線,為兒孫縫補衣衫;多少個嚴冬酷暑,要靠它把自己帶入勞動的場所,去完成那些總也幹不完的活計;多少次喜怒哀樂,情不自禁之中,要靠淚水作無言的傾訴。祈盼、思念等尋常意義的複雜表情,在這雙看似木訥的眼睛裡,已經難於發現起伏變化。老母親的右眼,大概已經失明。是極度悲傷的淚水,是猝然臨頭的不解之題,還是急難險重的生活重壓使然,我們無從得知。記得當年省裡的一個醫療工作隊到市裡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使那麼多的白內障患者透過更換角膜,獲得光明。那些人中,有一些是重見光明,也有的則是初見天日。其中有一位青年婦女,天生失明,開啟纏在眼睛上的紗布後,甚至於錯把窗子當作門,要從高高的樓房窗子走下去。因為對她而言,根本就不知道門是個什麼樣子。可見,對於人生而言,光明又有多麼的重要!
老母親臉上那溝壑縱橫的皺紋,佈列得密密麻麻,幾乎沒有留下太多的布白。皺紋是屬於老年人的,是構成醉美夕陽的主要元素,它是生命過程的見證,更是幾十年歲月雕琢的結果。----是歲月的消磨,使人體中失去原有的水分、營養和脂肪,才會發生的一種生命現象。作為女人,哺乳子女時,還會將自己的血和鈣等最重要的生命之源分與子女。記得一次看電視專題片,國內的某知名導演,將妻子的乳汁在哺乳期刻意儲存了一點,留給孩子們長大之後再看。結果,幾十年之後再取出來,乳汁已經還原為殷殷的紅色。它原本就是母親的血。也許,乳白色的母乳,只是在色彩上做一些緩衝,試圖讓人們不要形成過重的心理負擔!連同乳汁一起輸送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們小嘴中的,還有生命所有的營養元素。所以,老母親的皺褶,不光是歲月使然,還有抽取血、鈣、膏腴之後,由骨骼和肌肉逐漸萎縮所形成的人體內斂,以及這種內斂的外在呈現。就如同老母親晚年的人格特徵:無求於他人和社會,把所有的委屈都留給自己。
許多人將老者的皺紋,比作樹的年輪、車的轍印、山的溝壑,都非常貼切。其共同的一點,就是歲月的消磨所帶來的滄海桑田之變。年輕人或許還不知道車轍是什麼東西。古往今來,在道路沒有硬化之前,車轍,本身是有一道溝槽的。車輪入轍,就等於是入軌。所以,車轍,還代表著軌道,規範著車輪的走向,防止車輛越軌、出軌和在雨天發生側滑。皺紋裡面,刻畫著人們對於客觀規律的認識。 當然,作為最活躍的因素,重要的應該是老人家的面部表情特徵。這是構成一個人物個性、品位,以及人物在瞬間綻放出生命光芒得以定格的決定性因素。總的說,這是一位性格極為恬靜、為人極為寬厚、待人極為友善的老人,她在微笑:欲言又止的、略帶自責的、期許鼓勵的、迎迓送往的……,林林總總的複雜內容全都蘊藏在微笑中。以微笑面對的,可能是一位畫家、攝影家、遊客,一位久別的親族、鄉黨,一群嬉戲的孩童……或者,就是尋常生活中獨自一人躬身勞作時的驀然昂首。從老人家的面部紋理來看,微笑,因該是她晚年生活中的習慣和表情的常態,已經接近於永恆。但是,老人家眼神那深邃的湖底卻告訴我們,這種微笑,是在壓抑和掩飾自己內心的痛苦之後,是在經歷過疾風暴雨的打擊之後,是在艱難困苦的生活磨難之後,是在少有慰藉、疼愛的孤獨寂寞冷落的老年生活中,給予這個世界最寬容的回報。換言之,在笑容中所蘊含著的溫暖、慈愛、寬容、祈禱,其實,都是以自己的犧牲和付出作為代價。微笑就是一種陽光,生命的陽光。
當然,歲月唯獨無法剝奪的就是一個人美麗的氣質。也許,正是老人家逐漸老去時,面部肌肉的萎縮,使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她的骨相:高峻的顴骨,朗闊的天庭,寬厚的下頜,筆挺且隆起的鼻樑,標準的長掛臉等,硬朗健壯外,無疑透露出其美麗的姿容。按說,一個如此美貌的女人,本不該湮沒於蓬蒿草萊之中,一定是窮苦的出身、正直的操守,使老人家選擇了終生勞作的生活。粗大的鼻翼透露出老人家的肺活量;那頂總是纏在頭上的皂巾,既能遮風避雨,又能擋住灰土浮塵,再好不過的說明了勞動,對於老人家的重要性。父母給了她天生麗質,老人家以自己的純樸、貞潔、勤勞,又不斷地對這種美麗加以維護、完善、內化、昇華,這是一種蘊藏在普通勞苦大眾中,比之於人的體貌外在之美更加美麗的內質,是對民族傳統文化表裡如一追求的縮影,是傳統之美,是勤勞之美,是內修的氣質之美。
近些年來,長海兄的創作題材日漸趨向老年群體,專於一且精於一。筆下的老者,儘管地域、行業有別,卻多為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這或許與畫家的人生經歷有關,但主要還是價值取向使然。老年群體,既是現實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積累人,又處於社會的邊緣,是人們公認的弱勢群體。老齡社會的提前來臨,對基礎建設、社會化服務、公共管理等,都提出了迫切的、客觀的需求;人們的觀念、認識一時還跟不上社會結構的這一突變。長海兄的創作抓住老年題材,無疑對老齡化社會問題的解決是一種推動。
. 以繪畫中的人物創作而言,老者的面部表情最具人生的完整性,社會表情的豐富性,人物個性的穩定成熟,以及完成主題手法的多樣化。是畫家趨之若鶩的廣闊天地。當然,隨著時光的推移,人物的時代風貌也會變化。就如同遊覽一座山,山的形狀也許經年累月都不會改變,但山上的植被,山澗遊走的雲霧,山裡發生的故事,會瞬息萬變。老年題材當然也是如此。衷心期待在老年題材上已經多有斬獲的長海兄,掘井及泉,捷步先攀,牢牢抓住終極目標,有更多、更好、更震撼人心的力作問世!
李旭光2019·3·20
《贊長海兄母親詩畫》
稀發如銀比松針,
齒落衰顏現轍印。
乳汁原來都是血,
可敬天下老母親!
附錄王長海詩詞:
商家“三.八”惠女神,
我到此時思孃親。
淚吟慈母手中線,
暖兒一生見佛心。
2019.3.7日有感。
《贊長海兄筆下的老母親》
題記
謝謝長海兄!我的書法有進步,更多的是一些問題,結構和點畫方面都不少。七號那天,你的兩嫗中2019.3.4,晨6.55,一幅,尤為傳神。我對畫不懂。但人物的眼睛特別好!右眼已睜不開,但慈祥善意仍掩不住流淌。高高的顴骨,寬厚的額與頷,還保畄了青春的痕跡。直挺的鼻樑和粗大的鼻翼,是肺活量大,幹粗活的結果。西南一帶老人青色的纏頭,是抵禦風霜雨雪的萬能衣物。稀疏的銀絲,飽覽歲月後才有……。非常經典!建議再稍加潤色,永久儲存:
老來風霜掩春色,
一生辛勞歲月磨。
膏腴抽空與兒孫,
一身硬骨比荊軻!
附錄王長海回覆:
旭光,我的畫一直在必然王國裡,離自由王國距離還很大。藝術太難了。繼續努力吧。只求耕耘,不問收穫了。其實我對書法也有刻骨銘心的愛。怎奈時間總是不夠,重點只好放在畫上了。你的書法已非常成熟,和當今大家毫不遜色,再加時日即爐火純青。感謝鼓勵。
李旭光對王長海畫作《母親》評語:
長海兄的母親詩與母親畫作,雙峰並峙,俱為尚品佳作。近年來,對母親的描繪,長海兄幾乎做了系統總結、精微的刻畫,和典型意義的概括:白髮,皺紋,深陷的眼,脫牙的腮,躬曲的腰,樹根樣蒼勁的手掌……這使我聯想到,母親與母愛,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範疇。兒女是母親身上分出的肉,兒女則是母親模子複製出來的作品,身上流淌著的,是接續著母親的血液、脊髓、精魂。從唯物主義立場看,在肉體上兒女所獲得的恩惠是完全、徹底、無可改變的。而母愛,則是母親對子女獨特的心理,以及社會範疇的母愛。具體具象的母愛,會為了子女的生長而毫不保留、毫不猶豫地為其犧牲奉獻自己的一生和一切,不計較自己的得失與子女的回報。社會範疇的母愛,既是天下人母親之愛的總和,也是母親之於子女愛育精神的外溢。換言之,一位母親的愛,用作親友子女、社會職業所及嬰幼和不同族群、不同年齡組別,就成為母愛物件的擴散和母愛本身的昇華:“成胎坤宮累娘身,日夜奉乳知齒倫。結衣百納應寒暑,豆梁果蔬遞秋春。從軍涙送期子漢,病購春城即兒婚*。銅章初授慰慈母*,而今隔闊藐音訊!”《讀長海兄母親節詩畫憶母親》*七九年夏結婚前,母親抱病赴長春買衣料;*銅章,古代中下層品級官員綬印代稱。2019.5.11
王長海
商家“三.八”惠女神,
我到此時思孃親。
淚吟慈母手中線,
暖兒一生見佛心。
2019.3.7日有感。
王長海感言:
日子若白駒過隙,光陰似離弦之箭。一年後重讀旭光61號作品《寫不盡天下老母親》我的心被旭光的筆引導著,被深情而有溫度的文字撫慰著又一次對我的小畫深入的開掘,傾情的解讀,理念的昇華,靈魂的對話,現實的思考。尤其是看到母乳在歲月沉澱後化為殷紅的鮮血。我的眼睛溼潤了。被自己的作品感動了,被旭光的文字感染了。所以一篇高質量的藝評是明燈,是清泉,是顯微鏡,是方向盤。它對文風的導航,對作品的深化,對藝術的前瞻。都起著指揮和引領的作用。所以旭光每次發聲,群裡一呼百應,群情振奮。感恩旭光這樣的知音,感謝文斌,牟兄開創的平臺。感謝各位方家,各位首長和戰友們。
王長海復劉鐵軍:
衷心感謝鐵軍撰長文點評我的畫。老實說喜歡我畫的人並不多。人們都喜歡靚女美婦,多不喜歡耄耋翁嫗。愛看旭日東昇,懶觀夕陽晚天。樂觀春風楊柳,不忍秋風霜寒。我在清晨散步,常見俊男靚女悠然溜狗,總不見攙扶父母之孝順兒男。小區裡,巷道里到處有為寵物服務的門店,沒一家為老人們服務的門檻。我就想用我的畫筆為老人們傳神造像,為農民們寫意塑顏。讓社會讀懂老人的心聲,讓年輕人學會尊老敬賢。鐵軍是孝順兒男,能讀懂我心聲肝膽。鐵軍懂得農民也品出了畫裡之內涵。京劇名家李勝素說:“戲要演給知音看。”我十分欣慰的是戰友群裡的老首長們,老戰友們鐵軍,旭光,文斌,春先兄,慶維,國政,天才兄,駿兄,孔濱,德福,耀華,常友等戰友們喜歡我的畫。給了我那麼多的鼓勵支援,鞭策和指點。再次謝謝鐵軍始終不渝的關注和鼓勵。謝謝親愛的戰友們。[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
讀長海兄詩畫感懷:
七律.懷念母親
張國政
朦朧又見娘影臨,
銀髮盈頭皺褶深。
昏暗燈前針線舞,
慈眉輕唱睡謠吟。
滄桑歲月曲終盡,
似雨甘霖助後人。
夢醒三春心感念,
望天拜母在酬恩。
2020.3.8日
付慶維:
旭光《美篇》撰文解析了長海兄刻畫的母親形象,讀文再賞畫更理解了長海兄對母親的深情摯愛和敬重恭尊。透過文章提示的畫家內心情感、解析的造形由衷,更加體味到了長海兄母親肖像畫的精神內涵。
作者 張國政
作者張國政
祖籍河北,生於吉林松原,軍人出身。從軍二十八年,在基層連隊當過坦克駕駛員,給養員、事務長、排長兼技師、連隊付、政治指導員。在團至軍各級裝備技術指揮機關任職多年。後轉業到地方金融系統工作直至退休。
興趣廣泛,尤愛好文學作品和野外垂釣。在部隊期間撰寫的《關於野戰條件下坦克搶救搶修》的技術保障論文,曾獲全軍和軍區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