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我國周圍諸國,蒙古國確實很少被人提及。軍事大國俄羅斯,發達國家日本,娛樂業發達的韓國,甚至變性人的泰國和時不時來一個大新聞的朝鮮,都要比蒙古國有存在感。
沒有存在感,最重要的原因應該就在於國力太弱了。我國的內蒙古和他比起來,土地面積還少40萬平方公里,GDP都是他的140多倍,更不用說其他省份了。對於我們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鄰居,長久以來,我們對於蒙古國似乎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
相信很多人的一般印象中對其提煉出來的關鍵詞有下面:一個是草原羊群蒙古包,另外一個是天氣預報上常說的“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寒流”,還有一個是郭德綱相聲中常被提起的那個“于謙的父親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的段子。
從這幾個切入點,我們來大致瞭解一下這個幾乎不被人提起的“雞背上國家”。
歷史軌跡
蒙古是世界遊牧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歷史上多個遊牧民族都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並且建立政權。包括契丹,女真,突厥,回鶻,鮮卑、柔然等等。應該也沒有哪個國家像蒙古一樣,和我國有著如此糾纏的歷史痕跡。
在蒙古國,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成吉思汗的巨大影響力。無論是機場酒店,還是公園和大街公園,甚至酒吧等娛樂場所,處處都能感受到以這位蒙古帝國開創者來命名的地方。
在今天,蒙古國對成吉思汗依然有著強烈的崇拜感,蒙古國人都希望把蒙古帝國的歷史標籤對應到現實中的自身。蒙古的民族自豪感也是非常強烈的。比如他們的教科書裡面總是強調中國曾經是蒙古國的領土,卻從來不說蒙古以前是中國的領土。
他們的解釋也讓人無語:中國統治蒙古族的歷史時間很短,蒙古族統治中國卻有一百多年。
地理環境的獨特
蒙古國是一個位於東亞地區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150多萬平方公里,和我國新疆面積接近,是僅次於哈薩克(270多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用地廣人稀用來形容蒙古這個內陸國,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了。
蒙古全國人口數量僅為32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主權國家之一,全國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兩個人,這也使得他成為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蒙古國地廣人稀到什麼程度? 有一半的國土從來沒有人類涉足過,超過70%以上的地方几乎都是無人區。東部草原的面積加起來幾乎有我國河南省那麼大,但是人口還不到7000人。
據說有一個自駕遊的人在那開車旅遊的時候睡著了,睡著了以後油門還繼續踩著,過了好幾個小時人醒了,車還在跑....
內陸國家這個詞很容易理解,就是沒有海岸線,整個國家都被周圍鄰國的陸地領土所包圍。這也就理解了郭德綱所說的那個段子的梗:給一個內陸國家的海軍司令官職,無異於打空頭支票。
其實這麼說也是不準確的。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10年,蒙古海軍是有一艘軍艦的,他叫蘇赫巴托爾號。其全部家當包括有一臺發動機,兩門炮、三條船、以及一位艦長和7名船員。雖然艦長至今還沒有見過大海,而且全軍只有一人會游泳。
由於遠離海洋,與海上水汽相隔絕,也就缺少了海洋的調蓄功能,加上沒有足夠的地表水進行水迴圈。導致蒙古的降水量十分稀少,這對於其農牧業經濟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首府烏蘭巴托
蒙古的首都為烏蘭巴托,夏日的烏蘭巴托真的很美,湛藍的天空下,成朵的白雲壓得很低,時時都是一幅風景畫。此前烏蘭巴托由於快速城市化的原因,導致各方面的社會保障出現極大的城鄉差距,這就使得成千上萬的農牧民紛紛湧向待遇條件好的首都裡來。
從10年到16年,有大約25萬人來到烏蘭巴托尋找發展機會,導致烏蘭巴托的人口總數達到15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
如今大量的工作機會消失了,越來越多人失去希望,很多人無法承擔市區高昂的公寓租金,於是他們烏蘭巴托的近郊建立了數量眾多的蒙古包聚集區,烏蘭巴托60%以上的人口都生存在在這片城市的邊緣地帶。
這些蒙古包沒有統一的規制規劃,遠遠地看過去似乎也很美,走近了以後才能感受到這裡面野蠻生長的混亂和粗鄙。另外,由於人口過分集中,並且還採取燃煤供暖措施,導致烏蘭巴托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極端的氣候
蒙古國深居內陸,是北溫帶冬季最寒冷的地區之一,全年平均氣溫在都在零度以下。位於北緯47°的首都烏蘭巴托以年平均氣溫-1.25℃獲得全球最冷的首都稱號。友情提示,在蒙古旅行,除了夏天基本不要考慮出去,在這裡五六月份也是可以凍死人的。
這樣極寒又貧瘠的地方,多災多難就不稀奇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只能與這樣的環境抗爭,卻又依賴這片土地。而極端的氣候導致蒙古國的農業和牧業發展的都很不好。
在農業方面
蒙古國在成立之初,政府就曾經致力於發展種植農業。但是由於蒙古民族對耕種天然的不擅長,導致蒙古國政府推進的牧民從事農業生產的計劃並不成功。
由於苛刻的天氣原因的限制,蒙古國的農作物必須在5月中旬播種,到了9月就得收割,且其單位產量還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直到今天,蒙古苦寒的天氣和貧瘠的土地,仍然在限制著那些由牧民轉變而來的蒙古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牧業方面
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生產方式,在蒙古國的經濟發展中曾經佔絕對優勢地位。(說曾經是因為如今蒙古的經濟支柱是採礦業,90%以上的出口收入都來自於此。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有大量的礦產資源)
所以他們世代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所以直到今天,蒙古國也似乎只有首都烏蘭巴托這一個城市規模較大,原因之一也就在這裡:多個草場才能維持一個部落的生存和發展,人口上不去,就無法形成可以定居下來的城市。
因為極端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也給蒙古國的畜牧業雪上加霜。他們要面臨“黃災”、“白災”和“黑災”這三大災害。
黃災,也就是沙塵暴。我國在前幾年也發生的很頻繁。沙塵暴在草原上肆虐的時候更厲害,來時遮天蔽日,裹挾大量沙塵,輕者可使人畜感染呼吸道及腸胃疾病,重者將導致大量牲畜死亡,還會颳走種子和幼苗。
此外,覆蓋在植物葉面上的沙塵會影響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致使無法正常生長甚至枯萎死亡。
白災指冬季降雪過多,大雪覆蓋草原,地面積雪超過15釐米以後,放牧就無法正常進行,牧區與其他地方隔絕。而積雪融化以後又凍結形成一層厚厚的冰面,導致牛羊找不到食物而大面積餓死。
黑災,就是相對於白災的冬季降雪過少甚至無降雪造成的災害。看似什麼都沒有發生,卻在暗地埋下死亡的隱患。要知道在冬天人和牲畜都需要積雪來解決飲水問題,如果發生了黑災,就會導致人和牲畜沒有飲用水,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疫病。
今年我國突發新冠疫情,作為近鄰的蒙古國,支援我國3萬隻羊抗擊疫情。看到這則訊息我們都很感動,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當然,我國政府也迅速向蒙古國回贈了大量的抗疫物資,包括檢測儀、核酸檢測試劑以及相關的配套防疫物品等等。
蒙古與中國
蒙古國曾經是我國領土,由於歷史原因,國民政府於1946年承認蒙古國獨立。我國也在解放之初和蒙古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的主權地位。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起飛,對銅、煤炭等資源的需求量猛增,這也導致了蒙古的礦業達到空前的繁榮景象。
到14年,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蒙古礦業,外商投資額達到30億美元,而在這些企業和投資裡面,中國企業超過4000家,投資額佔到一半以上。
今年2月27日,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堅持訪華,回到蒙古後隔離了14天。他也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第一位造訪北京的外國最高級別的領導人物。此前,當選之後的巴特圖勒嘎也是第一時間向中國示好,對於中方的援助和貸款表示感謝。
未來的蒙古 何去何從
從地理位置來看,蒙古國只有兩個鄰國,南部與我國接壤,北部與俄羅斯接壤。不少人認為,蒙古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很不好的。
如果是這個觀點的話,那麼肯定是按照中國威脅論或者俄羅斯威脅論的思路來看的,因為中國和俄羅斯都是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蒙古夾在這中間看起來十分危險。
可是,如果我們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蒙古國的位置可能是最為優越的,因為蒙古只要與中國和俄羅斯搞好雙邊關係,那麼這個位置就是最安全的,因為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想要威脅到蒙古的安全,都需要透過中國或者俄羅斯的領土,無疑這是兩個大國都不會同意的。
所以,假設哪怕蒙古敢和美國叫板都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蒙古國必須而且也是一直與這兩個超級大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畢竟蒙古在能源領域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提供的石油和電力。
而在經濟領域,中國數十年來一直保持蒙古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蒙古國90%的出口商品都面向中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進口商品也來自中國,中文是蒙古國的第二大外語也就毫不奇怪了。
但只有兩個鄰居的內陸國蒙古的內心還是十分不安的,所以蒙古也一直在尋找其他國家的支援。在他們看來,蒙古選擇其他國家不是出於厭惡兩個鄰居,而是出於現實的考量。
長久以來兩個鄰國夾擊下的生存狀態令蒙古人焦慮和擔憂,畢竟區區300萬人口被十幾億人包圍,而他們並不知道兩個鄰居未來要去向何方。
他們希望透過第三種可能性來自救。蒙古也一直在尋找“第三鄰國”的支援。沒了地理上的侷限,“第三鄰國”可以是美國、日本、韓國、土耳其或者其他的候選者。
比如2009年,蒙古政府就與總部位於英國的礦業公司力拓達成了一項為期30年的協議,以開發蒙古戈壁和沙漠裡面的各種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