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國外有達•芬奇言“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國內亦有老子說“勤能致富,儉中得收”,天下沒有什麼事可以赤手可得,無論做什麼都需腳踏實地,有付出方能有收穫。

但是非洲人連飯都吃不飽,每年餓死人的數量以數百萬計,為何他們還偷懶不種地呢?民以食為天,吃飽穿暖乃是天下第一大事,難道在他們眼裡還有比吃飯、比活著更重的事嗎?

非洲雖然是七大洲中的第二大洲,但是提及“非洲”這兩個字眼,大家腦海不禁浮出兩個字,那就是窮和懶。

非洲有12億人,人口數量看起來非常龐大,但是他們絕大部分人都非常懶惰,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還是工作時的效率都無一體現出了這個民族的惰性。甚至作為世界最早人類文明的發源地,7000年過去了,至今還沒有誕生出自己的文字。

那麼非洲人寧願餓死也不種地的原因是什麼呢?部分人認為他們的土地乾旱缺少水資源,其實也不盡然。從地理特徵而言,北非大多數地區都是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但是南非卻是以熱帶草原與熱帶雨林氣候為主,那裡每年的雨水量充沛,另外土壤也非常肥沃,甚至比國內更適合種糧食。

在國內部分地區農作物可以做到一年兩熟,而辛巴威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或四熟,在白人農場主統治的年代,辛巴威一度是非洲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後來也有很多中國人去那裡承包土地種植發了大財,原因就是種植條件得天獨厚,一年四季任意時刻都可以種植,甚至有的農作物一次種植,終身受益。

而非洲人即使看到外來人承包土地建工廠賺得盆滿缽滿,當地的土著對此依然是無動於衷,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或許很悽慘,但是他們自己卻怡然自得非常滿足,因此經常會看到一群黑人飯後無所事事,帶著小孩漫無目的地行走在馬路上,目光呆滯地望著汽車與行人,無論是小孩還是成年人,身上都透露著一股散懶氣息。

他們之所以貧窮而又不勞作的原因,也和當地肥沃的土壤有關,當地有兩種樹盛產果實,一種是猴麵包樹,一種是香腸樹,這兩種樹一年四季都會結很多果實,成為了大多數非洲人的主食。

香腸樹得益於蝙蝠的採蜜,種子在很多土地上傳播生長,因此非洲大地遍地都有香腸樹,其果實個頭非常大,一顆“香腸”果實重十餘斤,夠飽一人一天的飯量,果實口感微甜,果肉中含有大量澱粉,無論成熟與否皆可食用。

猴麵包樹相比於香腸樹則更為珍貴了,渾身是寶,雖然果實個頭雖沒有香腸果實大,但勝在量多,一個樹可結200多個果實,另外該樹幹中還可儲存大量飲用水,不僅如此猴麵包樹的樹葉還是當地經常食用的蔬菜,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的含量也非常可觀。

正是因為非洲人享受大自然特殊的饋贈,不用費一絲力氣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口糧,也難怪專家稱:你去也一樣不種地,再加上其本身的惰性,所以他們從來不種地不挖井,更有傳聞我們曾向他們捐贈過很多農作物種子,卻被他們毫不留情地吃了。

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男版"小腰精"走紅,媽媽拍下小男孩A4腰炫耀,網友:未必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