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俗話說亂世的黃金,盛世的古董!玩收藏是我們普通老百姓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但凡周鼎商彝,漢玉宋瓷,都是博物館和大富翁才能收藏的品種。但中國最近幾十年,民間卻收藏了不少真正的高等級文物。

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到處都修路,也就因此挖出了很多古墓。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屬於改革開放初期,人民都不富裕。那時候的人們工資很低,重視的還是傳統的黃金、白銀、玉器,所以很多因為各種渠道出土的瓷器一類文物就都流失了。

我們經常聽說某件國寶瓷器以幾十元的低價賣給了國家文物商店,今天給大家說的這四件國寶級元代瓷器,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江西省豐城縣文物收購點以低價買來的民間出土文物。現成為江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個價格有多低呢?據有關人員介紹,當時省博 物館是用七十元人民幣購買的這四件文物。由此可見,省文物商店豐城收購點收購價格最多也就是三四十塊錢而已。當然,這個七十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也不算小錢了。

七張大團結,是當時上海青年工人兩個月的工資!這還要是已經出師了的青工。其他省份的工資水平還更低。

我們先來看看這四件文物,分別是兩件元紅釉俑,一件四靈塔式蓋罐,一件釉裡紅樓閣穀倉。後來博物館專家看到這四件文物,非常激動的說到,“這都是國寶,慶幸沒有流出國。”

元代是釉裡紅和紅釉瓷的成熟時期。但目前對國內外館藏文物的排比歸納表明,元代釉裡紅瓷器的存世數量不會超過元青花瓷器的十分之一。而元青花瓷器近年來的市場拍賣價格早就過億元了,元釉裡紅瓷器卻有價無市,罕見出現在拍賣場上。

玩元瓷的都知道至正型青花瓷,也知道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大維德青花雲龍紋象耳瓶。這對瓶子燒製水平並不是元青花瓷器裡最好的,有些歪歪扭扭。但確是元青花瓷器裡最珍貴的。原因就在於瓶身上的銘文。

墓主人是誰?有什麼故事?

而這四件文物裡最珍貴的,莫過於這件元青花釉裡紅樓閣式穀倉了,這件器物不但造型精美,非常繁複,還書寫了159個字的銘文。銘文為墓主人的墓誌銘,詳細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

墓主人姓凌,是饒州府景德鎮長薌書院山長的孫女,死於後至元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葬於同年七月初四日,葬地南山,在景德鎮郊區。

還有一件蓋罐上,則用青花橫書“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12字銘文,可見此器物是淩氏死後家人為她定燒的瓷器。

這個至元四年又是哪一年呢?

據專家考證,元代有兩朝都以至元紀年,因此就存在兩個至元戊寅年,分別是公元1278年和公元1338年,此處應為後至元四年。

也就是說,這四件紅色的瓷器燒製年代是公元1338年,比那對大維德瓶子還早13年!因此,它對於我國釉裡紅瓷器和紅釉瓷器的燒製歷史而言極為重要,其價值絕不低於大英博物館藏的那對至正型元青花瓶。

這件穀倉也因此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列入64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這件瓷器有多珍貴呢?

大維德青花瓶一件62字銘文,一件61字銘文,內容相似。而這件穀倉罐則有159個字的銘文。

這座瓷倉裝飾精美,共有人物塑像18尊。穀倉正面青花書寫對聯一副,上聯為“禾黍豐而倉稟實”,下聯為“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批“南山寶象莊五穀之倉”。

左右兩側壁分別以釉裡紅書寫“淩氏墓用”和“五穀倉所”。

墓主人淩氏,出身於書香門第,爺爺是當時景德鎮長薌書院的山長,名為凌穎山。

凌穎山,可能就是史料記載的凌子秀。

長薌書院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禪師山中,宋慶元二年(1197)鎮監李齊愈建立。宋末毀,元元貞二年(1296)山長凌子秀、直學朱繼曾等於舊址新建。

山長, 宋元時為官立書院置山長,講學兼領院務。

淩氏從小知書達禮,長大後嫁給了同鎮人-揚州路召伯大使劉文史的兒子劉炳文,夫妻恩愛。然而到了公元1338年,淩氏突然因病去世,享年45歲。

淩氏死後,兩家人都十分悲痛,所以她沒有被草草安葬,而是停棺在家長達四十餘天。家人專門在景德鎮為她定燒了這四件極為珍貴的紅瓷。陪葬品到位之後,才下葬。

首先,這是一件自名為穀倉的器物,讓後世學者搞明白了穀倉和魂瓶的區別。穀倉罐,歷來認為就是魂瓶,或者裝死者骨灰的骨灰罈子。但這件自名為穀倉的器物說明,它確實是給死者陪葬的糧倉。穀倉源自於西周早期出現的五穀囊,即給死者陪葬的五穀容器。

《太平御覽》卷七○四引三國魏王肅《喪服要紀》:"五穀囊者,起伯夷叔齊讓國不食周粟而餓首陽之山,恐魂乏飢,故作五穀囊。"

晉顧微《廣州記》:"廣州廳事樑上畫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隨像懸之。"

據說魯哀公為父舉喪,墓中沒有放入此物,還受到孔子的責難。穀倉和魂瓶實際上確實是兩種器物。

和穀倉同時出土的這件四靈塔式蓋罐,則應該屬於魂瓶一類器物,是死者淩氏死後靈魂的居所。

這件穀倉對於後人區分穀倉和魂瓶這兩種器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這件穀倉根本不是容器,說明它確實只是一個穀倉的模仿物。

其次,這件穀倉是元代戲樓和元代建築的罕見寫照。由於我國古代建築都是磚木結構,所以元代建築流傳下來的屈指可數。僅山西芮城永樂宮等廟宇式建築還有少量存世。元代的民宅和戲樓到底是什麼樣的?這件穀倉給了我們真實的模樣。

第三,這件瓷器上有關於元代官職和行政區劃的資料。淩氏的公公是元代揚州路的召伯大使。元代的"揚州路",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江蘇省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和安徽省滁州市南部一帶。

召伯大使,查不到相關資料。但江蘇江都市邵伯鎮古稱召伯埭。江都現為揚州市的一個區。

《晉書·謝安傳》:東晉太元十年(385),“安出鎮廣陵之步丘,築壘曰新城以避之。……及至新城,築埭於城北,後人追思之,名為召伯埭”。

很有可能召伯大使就是指的這個地方的一個名為大使的官員。

大使,則是古代的官職。歷史上大使這個官,一共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指的是代表帝王的使臣。

《禮記·月令》孟秋之 月 :“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幣”。

張騫出使西域

第二種是執行特殊任務的使臣。歷代皆有,隋朝有安撫大使,唐朝有黜陟大使。宋朝有安撫大使,制置大使等。

《魏書·韋閬傳》:“為荊郢和糴大使。”

第三種指的是唐朝節度使之一。親王領節度使,稱節度大使,皆留京師。

第四種則是元明清時期管理具體事務的下級官員。

元朝倉庫、工局及禮部、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兩都規運提點所等均置,如倉大使、場大使、稅大使等。明清沿用。

以庫大使(管理倉庫的官員為例),明代布政使司與順天府有庫大使、副使各一人,隸布政使者秩從九品。清沿用置官,據《清史稿·職官三》記載,隸布政使者秩正八品,隸運使、鹽法道及各道者秩從九品,隸鹽茶道及各所俱未入流。

這件青花釉裡紅穀倉記錄的揚州路召伯大使這個官職,是我們瞭解元代行政區劃和職官的實物證據之一。

第四,這件穀倉是研究我國古代堪輿文化非常有用的證據。其銘文記載墓主人藏地“坐巳向亥,大江陽朝”,後世子孫得到墓主人的護佑,將“田連阡陌,朱紫盈門”。

第五,這件穀倉是有明確紀年的最早的青花釉裡紅瓷器之一。對於我國古代青花釉裡紅瓷器的燒製的最初年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這四件國寶級珍貴文物,還好沒有流失國外。要不,不但是元青花的研究被老外領先,元釉裡紅和紅釉瓷的研究國人也無法出頭。很多歷史上的珍貴文物都是如此,流落民間無人賞識。以此觀之,目前國內民間到底還收藏了多少所謂的古董,就不為人知了。

2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擁抱的時候,女生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