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觀通寶”銅錢是北宋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

北宋天子出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

聞道蜀中銅貨小,任憑頑鐵買江山!”

詩中所述便是北宋徽宗傳神的瘦金體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錢。

徽宗早年繼承帝位,崇尚書法繪畫藝術,卻不善理國。他御書親題其中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宣和通寶”等錢文。御書錢錢文精美,鑄造技術高超,為歷朝之冠。在中國曆代鑄幣錢文中,最俊美的要數趙佶的“瘦金書”,有“風流夫子書大觀,鐵劃銀勾字字端”之譽。其他錢文書法雖好,風格與常人書法大同小異,而瘦金體卻獨樹一幟,特別受人喜愛。

相傳徽宗大觀年間,有人夜觀星象時忽然發現彗星閃過,歎為觀止,徽宗認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再而鑄錢。

大觀通寶錢有小平、折二、折三、當十等多種版式。但還有一種直徑達38cm之巨無霸大錢,您可能沒看見過!

新浪網“新浪收藏”泉又曾載文《異彩紛呈大觀通寶錢》,展示出一枚直徑390毫米的巨無霸大觀通寶鐵鎏金大錢。 此大觀通寶鐵鎏金大錢,有鎏金痕跡,什麼時候鑄造,是誰鑄造頗有爭議,目前尚無定論。但絕對是經典而稀罕的大觀通寶大錢。

該錢幣穿郭勻稱規整,銅色略深。錢文“大觀通寶”字型纖秀,氣韻貫通,“通”字為宋代方頭通(通字“甬”頭寫作方形)。背面無銘文。

老朽也藏有一枚這種鐵質大錢。可磁吸面若臉盆,重如盤石。且看:

實測直徑378-380mm,厚18mm,穿73mm,穿廓15mm,廓高3.5-6.2mm,外緣 21mm,字高5.5-6.0mm,重達8kg之巨。

其書體為瘦金體,外緣肉身上可見12個時鐘點位上的疑似鑄造定位的凹點和鑄造凹陷;地章平面絕大部分平整,但仍可見鑄造痕;藏品幣文筆畫立面側身上有刻痕。此幣包漿老熟,已生成皮殼狀結晶。由這些特徵可斷定該品是用傳統鑄造工藝鑄成而非機制品。

我想上述鑄造特徵與此人所批不符。主要有三點:

1/機器壓製的產品,幣文肉身,地章和外緣肉身上不可能出現凹凸不平的痕跡。

2/尤其是藏品正面時鐘12點位上不可能會有凹陷下去的(疑似)定位點。

3/文革期間各單位“破四舊,立四新”,砸爛一切“封資修”和“牛鬼蛇神”是一場運動,誰還去趟這趟渾水,犯政治錯誤?

但究竟是何時,何人鑄造,值得研究。此藏品一直未展示過,現將高畫質圖放出,請您觀賞,品鑑!也讓它為泉界增加點喙頭。

有感而發,做詩一首助興:

願得此身出北宋,徽宗親書瘦金文。

鎏金美體如穿袍,宮奉上佛顯富人。

存世罕見有爭議,誰人鑄行在當朝。

傳承賓貢無中外,皇室庭前是金銀

2020年12月29日撰稿於成都

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楊夏再操刀改《默讀》,預定雙男主演技,或將趕超《陳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