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現代社會,冷漠似乎處處彰顯。

演算法面前,人變成了工具。

極度冰冷的技術進步,讓外賣這一行被頂上風口浪尖,也讓700萬從業人員陷入無法喘息的困境。

這現實該被拍成電影。

但萬萬沒想到,率先對它出手的竟是一部網大,不夠精緻但足夠現實。

鏡頭對準的,就是社會上這樣一群打工人:外賣小哥

中國飛俠

單看背景,它毫無熱搜潛質。

三無網大:導演沒名氣,演員沒流量,拍攝沒成本

但評分意外不錯。

豆瓣6.3,這個分數甚至強過許多院線。

但他值得拎出來,被更多人看到。

因為——電影所關注的就是城市中穿行的基層平凡的勞動者,那些大眾關注不到的現實角落。

外賣小哥這個話題可以說很多,也可以說很深。

因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01

打工人

主角一出場,就相當接地氣。

風馳電掣再加小跑,身穿黃色戰服,手拿兩份外賣,上電梯都是兩三跨步飛速前進,成功將餐送到顧客手裡。

這是他們一天中說過最多的話。

一刻也不敢停下來,因為很快的手機上的訂單已經開始催了。

這就是外賣小哥的生活日常。

電影鏡頭聚焦的就是外賣員這一底層社會群體,展現他們最真實的工作日常。

影片的主角也是生活中最平凡不過的小人物。

一名外賣小哥,李安全(許君聰 飾)。

外地人來京打拼送外賣,資深北漂。

帶著老婆孩子一起,蝸居在非常擁擠的老舊平房裡。

但在李安全看來,這才是脫離貧窮的唯一出路,他在和時間比賽賺錢。

他賺得不少,忙的時候也能月薪過萬,但免不了現實的壓力。

房租兩千

伙食費三千

還要寄回老家一千五

算下來他們一個月攢下來也不過幾千塊錢。

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渺茫的似乎是看不到希望,但還是有無數人為此奔波著。

就像是現實中也有很多來一線城市打拼的外賣員,他們為的既是活著,也是希望。

02

英雄

看得出來電影在努力的美化外賣小哥的形象。

甚至為此附加了一個“英雄”的外殼。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所以外賣員李安全也有了所謂“外賣飛俠”的身份設定。

慘起來甚至覺得編劇和主角有仇。

先是孩子患病,急需20萬的治療費用;

再是老婆出走,和他爭吵後獨自去他鄉打工;

而後交不起房租,他暫時住下的報社亭也被拆了;

還有同事陷害,為了賺最佳騎手獎金偷他外賣,害他不得已遭到差評。

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遇到這麼多意外,就很不現實。

而這樣的李安全,還不忘自己的“俠肝義膽”

把做好人當使命,家裡本來就沒錢,他還總是遇到問題就往上上,每次都吃虧自己賠錢了事。

送外賣路上看到同事遭到刁難,他上去和人打架,賠了一萬。

做代駕的途中看到男人打女人,他急剎車撞了別人的車,忙沒幫上還落得一身埋怨,還賠了撞車錢三萬。

雖然電影最後是個最好的結局。

好人有好報,外賣小哥也得了中國飛俠的稱呼,所有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但故事整體不夠可信,觀眾從中獲得的感動也並不多。

像是虛構的真善美童話,一點也不真實。

03

真實

現實中的外賣員是什麼樣的?

在很多人眼裡,應該是很矛盾的感受。

一方面是厭煩。

尤其是交通規則方面,遵守的微乎其微。

他們闖紅燈、橫穿馬路、逆行、走人行道,行人都得時刻小心著,街頭巷尾一個不經意可能就被外賣車剮蹭。

而從事外賣員的人也是五花八門,也並非都堅守職業道德,認真送外賣。

在電影中就有很多表現他們陋病的一幕。

李安全的同事外賣小哥,就經常會偷吃客戶的外賣。

用他的話來說,有錢人能訂這幾百塊的小龍蝦,根本就不會發現糾纏這點小毛病。

另一方面是心疼。

他們風雨無阻送外賣,其實更多地就為多賺點錢養家餬口。

不敢遲到一單,生怕獲得差評一天白乾了。

在電影中,對此就有著非常真實的描述。

李安全對在他的配送範圍中,有著習慣而來的時間資料,事件精確到秒。

一大段的獨白更是真實,在等綠燈的時候吃個早餐都屬正常情況。

每天至少送完六十單

每單不能超過十分鐘

熟悉轄區內的每一個客戶 每一棟樓

在哪裡上廁所不用排隊

哪個商戶需要等餐

每個紅綠燈是多少秒

而現實中的外賣小哥,也是掐著時間送外賣,企業追求的速度倒是逼著他們不要命的違規也要準時。

說起來,這更像是是在大資料之下時代進步的悲哀。

打工人各有各的苦。

外賣員、清潔工、搬運工……身處在社會底層的他們足夠辛苦。

但對於一部電影的意義來說——

我們需要的不是像英雄一般被美化的形象,而是希望在更真實的瞭解這份行業之後,彼此都能有所體諒。

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強勢”是企業家最本質的特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