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山惹英雄。在俄羅斯的西南部有一個僅有不到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半島,這裡不僅僅有著城市大半部分被黑海環繞的先天環境優勢,還有著亞熱帶氣候下的宜人風景。這個地方就是有著“黑海鑰匙”之稱的克里米亞。
從18世紀末開始,在克里米亞的土地上就出現過無數的紛爭和變更。14年開始,克里米亞在分別故鄉很久之後,終於迴歸俄羅斯的懷抱,迴歸六年後,克里米亞現狀如何呢?
“加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
其實,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故事,要從18世紀90年代說起。早在葉卡捷琳娜沙皇時期,克里米亞就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版圖上的一員。
直到1954之前,在經歷了十月革命的炮火之後,這片自然環境極佳的土地仍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對於遏制西方國家侵蝕蘇聯的妄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幾百年的積累也給予了兩國之間很多相似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的沉澱。
這種美好持續到了冷戰時期,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陣營相互對峙,雙方在經濟、政治等諸多領域相互限制。
為符合社會主義陣營中“老大哥”的身份,同時用同屬於蘇聯版圖的克里米亞借花獻佛,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以建交禮物為由,將這塊位於黑海北岸的土地贈送給了烏克蘭。
不久後,隨著蘇聯宣告的解體,克里米亞在歐洲人和美國人的發酵之下,開始發揮其政治地緣性特徵,成為了俄羅斯在外貿主動權問題上被烏克蘭、土耳其等黑海沿岸國家制約的根本原因。
13年底,在烏克蘭境內暴動的機遇下,情緒積累已久的俄羅斯領導人迅速做出反應,於次年年初果斷將克里米亞奪回。如今,六個年頭過去了,迴歸俄羅斯的克里米亞現狀如何呢?
第一:經濟發展更加快速、多元化
在迴歸後的六個年頭之後,克里米亞肉眼可見地改變了經濟的發展模式。在經歷了“去烏克蘭化”的一段黑暗期之後,這裡的發展變得更加快速、多元化。
如果將歷史的時針撥轉回六年前,我們可以看到位於黑海的中心的克里米亞,正在作為是歐洲和亞洲水路運輸的最主要樞紐之一,採取著進出口貿易為主的發展方式。一味大力推進海上運輸和海軍實力的發展,而忽視輕工業甚至忽視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當時克里米亞的八成以上淡水和食品還要依賴烏克蘭的供給。如果說彼時的克里米亞是寄宿在他人的屋簷之下而不敢有任何聲張,也毫不過分。所以,在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之初,氣急敗壞的烏克蘭政府迅速抽調走給克里米亞所有的糧食、水源供給,也無疑給予了當地人民不小的衝擊。
然而,在度過這個黑暗的時期之後,克里米亞的人民卻驚喜的發現,具有一定的主權和獨立性的生活原來比他們想象中更加美好。迴歸之後,在俄羅斯政府的鼓勵下,克里米亞人民開始發揮其旅遊業。
依靠著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景觀,克里米亞迅速將其先天巍峨陡峭的懸崖峭壁、巍峨雄壯的刻赤跨海大橋,還有著融合了東西方的韃靼國大汗宮殿博物館的優勢發揮出來。向世界人民展示著其黑海特有的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魅力。
而在人口大國俄羅斯境內,那些曾經被簽證護照限制住手腳的人民也紛紛湧向克里米亞的土地上,為克里米亞貢獻了超平日1.5倍的旅遊人數增量,大量貢獻了第三產業的收入份額,成為當地全方面發展的動力。
與此同時,克里米亞的物價和收入水平也有在飛躍式的增長。根據俄聯邦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18年,克里米亞當地人均收入水平已成超過烏克蘭人均收入水平,並朝著俄羅斯整體人均收入水平發起衝刺。
克里米亞境內電價、暖氣價格和天然氣價格都比過去有所上漲,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第二:受到歐洲和烏克蘭衝擊,壓力巨大
但是,如此優勢凸顯的土地資源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被他人奪取,都會心生怨念,更何況這片土地還有著直接影響到自己國家發展方向和自己在世界的版圖上的地位的重要意義了,所以克里米亞也少不了會面臨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衝擊壓力。
在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之後,氣急敗壞的烏克蘭隨即切斷了對克里米亞的所有資源供給,甚至還聯合歐洲的國家對克里米亞的貿易進行封鎖。
直到今天,由於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的距離尺度較大,一些物質運輸會出現不及時的情況,所以在克里米亞當地,市場會出現物品短缺、電力不足等情況。
如此龐大的俄羅斯,竟然很難向克里米亞傳送電力,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但是,這就是事實。不同於天然氣,可以透過西氣東輸的方式實現由西北部自然較多的地區向東南部天然氣資源短缺的區域快速輸送。
電能在傳輸的過程中會出現損耗的問題,且距離越遠,損耗就越大,而且電能在傳播的過程中管道造價極高、安全性不能保障。所以一般都是本地生產的電能供應當地的用電。
我國作為全球電力第一位的國家,也需要向俄羅斯電力企業購買電力,滿足電力不平衡地區的用電需要。而且,俄羅斯和克里米亞之間還有著烏克蘭這個難於逾越的土地,就更不可能實現保障克里米亞的用電供給了。
因此在克里米亞放入土地上,由於電力不足,很多地方都不得不採取限時供電的政策,天色一暗,這裡的店鋪就必須打烊。夜經濟發展不起來,經濟的發展力量就會受到限制,也影響著人們夜間的娛樂生活和夜間治安管理。
更加可怕的是,克里米亞的居民每天還要生活在物資隨時發生短缺的窘境之中。在克里米亞境內,在夜間的店裡供應不足食物很難被儲存起來,和物資供應又不及時的雙重壓力下,當地商超出售過期食品已經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人民的生活也很難得到保障。
可以說,俄羅斯在將克里米亞收回之後收穫了一個遏制西方國家從海路逐漸侵蝕本國領土的壁壘,但是克里米亞卻成為了一個潛在的擋箭牌,每天生活在周邊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打壓之中。
第三:經濟發展依附性問題嚴重
我們知道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土地上,在二戰初期,蘇聯各國人民紛紛湧向這片資源豐富的土地興辦工業,在蘇聯解體後,各國投資者紛紛離去,將西伯利亞變為一座空城的歷史,而如今的克里米亞也在面著同樣的問題。
由於烏克蘭資源和勞動力的撤離,在克里米亞的土地上,也有著很多空置的廠房,這些廠房拆遷重新發展則需要一筆數額巨大的資金投入,不拆則面臨著阻礙克里米亞地區經濟發展的問題,也對當地的人民生活產生著不小的問題。
一方面,對於勞動者來說曾經的廠房還在,但是為自己提供工作的人卻走了,就業問題隨之出現。另一方面,對於資本家來說,勞動力大量流失,許多成本支出難以負擔,也會再次引發新一輪失業。
所以,這裡不僅下班早、上班的人也很少,經濟發展失去了主動性,像是一個寄生蟲一般又開始轉向依靠俄羅斯發展經濟。而且,在烏克蘭為首的國家的制裁下,克里米亞如今最大的進出口貿易介面主要是俄羅斯,但是俄羅斯國內市場又沒有強勁的需求。
於是,曾經人民賴以生存的漁業也失去了銷路,失去了唯一較獨立行業的發展能力,只能依附於俄羅斯所提供的資源發展。
克里米亞在加入俄羅斯六年後的今天,發展喜憂參半,既有著周邊國家帶來的挑戰,也有著飛躍式的發展變化。
今年五月,刻赤海峽大橋通車,這座跨刻赤海峽、連線俄羅斯陸地與克里米亞半島的之間的大橋宣告建立完畢。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關係也隨著陸運交通的連線,變得更加親密。
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的合作才會雙贏,克里米亞的人心中沒有忘記自己的俄羅斯血統,而俄羅斯的人們也一直心繫克里米亞這塊土地,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克里米亞的壓力巨大,但是直到今天,仍有近九成的克里米亞民眾對於迴歸俄羅斯持認可態度的原因。
如今雖然克里米亞每天仍然要面臨著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但是這裡已經不再是一個擋箭牌,而是一個俄羅斯過渡的一部分。任何觸犯克里米亞利益的國家就是在觸犯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有實力,也有義務派遣軍隊迅速出擊,保護克里米亞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