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華盛頓郵報》丟擲了一顆重磅炸彈,一篇名為《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美國人一直被政府欺騙》的機密檔案,揭開了一場長達18年的"騙局",讓人們瞭解了美國入侵阿富汗的真相。
阿富汗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蘇聯人、英國人乃至無數的古代征服者,都曾在這裡折戟,"帝國墳場"的傳說也越傳越神。
為何這麼多大國都無法攻下一個又窮又弱的阿富汗?
美國的報復9.11,一個令所有美國人恐懼的日子。
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紐約世貿中心傳來一聲巨響,兩架被劫持的客機分別撞向了世貿中心的兩座大樓,隨後相繼倒塌。另一邊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也遭受到了同樣的撞擊事件。
這便是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作為對這次襲擊的迴應,美國以反恐的名義,於2001年10月7日,打響了對阿富汗恐怖組織報復行動的第一槍。
在耗費了上萬億美元,上千名美軍的生命依然無果後,美國終於扛不住了。
2014年12月29日,這場長達13年的戰爭,在奧巴馬的一份宣告中正式宣告結束。
儘管美國對外宣稱在阿富汗戰爭中取得了戰術性勝利,但事實是美國在這片土地已是騎虎難下。
奧巴馬曾多次表示要撤出駐阿美軍,並最終將駐阿人員縮減至1萬人。
特朗普上任後,更加速了撤軍行動,要求在2021年1月1日前將駐阿部隊縮減至2500人。
如此看來,美國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這片泥沼。
"帝國墳場"逐漸成型除美國之外,歷史上阿富汗還曾分別被英國和蘇聯入侵,現代的阿富汗也正是在這種戰爭中被塑造出來。
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族阿布達里人酋長艾哈邁德趁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杜蘭尼王朝,並且盛極一時。
然而,19世紀後,隨著英國和沙皇俄國的覬覦和擴張,阿富汗王國的中央權威幾乎解體,這個國家的命運也走上了難以揣測的道路。
19世紀30年代,已經控制了大半個印度的英國殖民者為了將阿富汗納入其軍事同盟中,對阿富汗採取了間諜行動。與此同時,沙皇俄國也加緊了對阿富汗的滲透,並藉機騙取統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的信任,使阿富汗倒向了沙俄。
隨即,英國便以"俄國威脅"為由,對阿富汗展開軍事行動,準備推翻阿富汗的親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權。
這就是英國第一次的侵阿戰爭。
戰爭歷時三年半,以阿富汗人民的勝利告終,期間英國殖民者損失了3萬餘人,耗資1.5億英鎊。
此後的30多年,英國殖民者都未敢再向阿富汗發動侵略戰爭。
然而在1879年和1919年,英國又分別對阿富汗發動了兩次戰爭,但仍以失敗告終。
二戰前的阿富汗,一直是英國與俄國反覆爭奪的"羔羊",阿富汗也在這兩大猛獸的夾縫中生存。
到了美蘇冷戰時期,阿富汗又成為了美蘇兩國爭鬥的棋子,此後更是常年被戰爭籠罩。
20世紀50年代,蘇聯抓住阿富汗同巴基斯坦的矛盾,將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並先後發動了3次政變,試圖建立一個"聽話的阿富汗"。然而就在阿明上臺後,卻想擺脫蘇聯的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係正常化。蘇聯擔心失去對阿富汗的控制,決定對其採取軍事行動並進行戰爭準備。
1979年9月底,蘇聯決定對阿富汗出兵。
在入侵阿富汗這10年時間裡,蘇聯先後耗資450多億盧布,傷亡五萬多人。巨大的戰爭消耗,使蘇聯國內經濟進一步惡化,生產力水平不斷下降,人民生活難以保障,內部矛盾叢生。
終於在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決定終止這一戰爭,同時決定對國家展開一系列的改革以解決積難重返的經濟問題。
1989年,最後一批蘇聯士兵從阿富汗撤退。
蘇聯撤兵不久,蘇聯就因為嚴重的經濟問題而解體。
佔據亞洲咽喉要道——懷璧其罪的阿富汗無論是英國人、蘇聯人還是美國人,都是曾經的"世界霸主",然而在阿富汗的這片土地,卻沒有討到任何好處。
因此阿富汗也有了"帝國墳場"的名號。
緣何阿富汗會成為各大國爭搶的物件?
一切也不過是一場地緣政治規律的無情遊戲。
阿富汗地處中亞、南亞和西亞的交匯處,是亞洲的"心臟",也被稱為古代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佔領阿富汗,就相當於打通了進軍整個亞洲大陸的通道。
第二次英阿戰爭前,沙俄與土耳其的戰爭爆發。英國人認為,如果沙俄拿下了君士坦丁堡,那麼其將會是英國霸權主義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英國只能透過奪取更多的地方來遏制沙俄的擴張。
而沙俄政府認為,想要給英國的霸權帶來致命的打擊,首先就要打擊英國戰略防禦最薄弱的地方——印度。與之相鄰的阿富汗,就成為了最好的突破口。
而蘇聯入侵阿富汗,表面上是害怕阿富汗脫離掌控,實則是擔憂失去阿富汗後在地緣戰略上所要面臨的不利形勢。控制了阿富汗,就等同於將中亞、南亞和西亞等國都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下。
而美國入侵阿富汗,雖然打著"反恐"的正義旗號,但實則也是為了讓美國重返亞太,藉機圍堵俄羅斯,同時從陸地上對中國展開包圍。
佔據亞洲內陸咽喉要道的阿富汗,正是懷璧其罪的最佳典範。
無論是域外大國還是內部割據勢力,都想從這個國家身上得到些什麼。
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阿富汗也催生出了另一種東西,那就是——塔利班組織。
而戰爭與恐怖主義也讓阿富汗成為了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難以被入侵的原因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阿富汗被各大帝國爭搶,但同時也因為地理因素難以被攻略。
阿富汗是個內陸國家,周邊被高原、山脈以及荒漠包圍,形成了天然閉塞的格局。這樣的地形地貌,非常不利於大規模的軍隊作戰行動,所以阿富汗士兵皆採用較為分散的游擊戰形式。
三個大國也正是在這種形式的戰爭下吃了虧。
在敵軍進攻時,阿富汗軍隊不僅可以靠著天然的屏障進行隱藏,還可以藉著地勢的優勢對敵軍展開"無形"的攻擊。
特殊的地貌環境,也使得英美俄等國的重型機械化武器被磨平了銳氣,反倒是阿富汗輕便型的武器佔據了上風。
因此無論是英國、蘇聯還是美國軍隊,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他們只能佔領少數中心城市,守住幾個交通要道,而無法在阿富汗全境運用兵力。
常年的戰爭也使阿富汗人民具備驍勇善戰的性格,絕大部分的阿富汗人更是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從軍。在戰場上,你甚至無法分辨誰才是士兵誰是平民。
另外,阿富汗特殊的部落制度也是其難以被攻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些部落大多分佈於山谷、峽谷和沙漠綠洲中,彼此隔離,自成一體。
這樣特殊的社會結構,令征服變得無比困難。
即使擊敗了阿富汗政府或扶植的代理人,也不一定會征服這些部落;即使征服了其中一個部落,也無法將另一個部落征服。
雖然戰爭給阿富汗人民帶去了痛苦,但它們仍然守護著這個國家,並期待著和平的到來。
然而事實是,阿富汗重要的戰略位置註定只要大國間的博弈爭鬥不停,和平就是一件觸不可及的事。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