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些年來,美國經常假借各種子虛烏有的名義,對他國以及他國企業實施制裁,而中國企業更是成為了美國打壓的目標之一,在美國商務部所制定的“實體清單”中,大部分都是中國企業。
而在“實體清單”中企業,按照美國所制定標準,供貨商在申請獲得“豁免許可證”後,才能向其繼續供貨,這不僅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歐洲企業也受到了波動。
據本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的相關訊息,很多歐洲科技領域行政官員對此表示不滿,譴責美方的做法將他們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據某歐企人員披露,不允許他們向中國提供產品後,很多美國供應商借此機會,獲得“許可證”進入了中國市場,而這在日後對歐洲企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而現在特朗普即將離任之際,還不忘給“實體清單”中增添新成員,《金融時報》對此表示,讓很多依靠美國智慧財產權、製造晶片的歐企受到了很大影響。同時有歐企管理人員對此表態稱,這些制裁機制再一次體現了“美國優先”,且把他們擋在了中國市場門檻之外,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供應商取得了對華為供貨的“許可證”。
在12月,17個歐盟國家共同簽訂了聯合宣告,提倡各國在三年以內提供1450億歐元作為獨立半導體研究資金,這在歐盟國家看來,中國市場對他們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也非常期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與中國企業達成合作,但美方卻把他們踢出了中國市場。
此外,在今年早前時候,歐盟外長博雷爾也表示稱,歐洲人必須要有自身獨立行事風格,特別是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歐洲政府更應該關注中國市場。同時駐中國歐洲某外交官也表態稱,這一聯合倡議意味著,將來歐洲各國將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他們也將會更加切實的服務中國市場。
由此看來,美國此舉更是一石二鳥,在對華為進行打壓的同時,也將自身盟友踢出了中國市場,為本國的企業尋找更多發展機遇。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