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因地域,人文甚至種族殊異,不同國度的人民也擁有著不同的傳承,如果說每個國家發展至如今,擯棄了傳統的封建束縛,走向了精神自由的領地,但是卻仍然有一種傳承被保留了下來,這種傳承就是宗教。

作為信奉唯物主義的現代人,“無神論”幾乎成為了大眾公認的準則,但是與此相悖的是,擁有著濃厚“有神論”色彩的宗教卻在時代的更迭中被保留了下來,這不得不說也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奇蹟。如今,世界上傳播最廣泛的宗教為佛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在中國,信奉佛教者為多。

眾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印度,但卻不是印度的國教,印度的國教是為印度教,信仰者眾多,甚至遠超佛教,然而作為承載民眾信仰的國教,印度教內部卻長年存在著很多問題,而印度聖女,其實就是其一。

聖女,聽上去非常聖潔,然而印度教的聖女,終其一生,卻始終深陷泥淖,汙濁不堪,因此,印度教的聖女在知情者眼中也是十分“骯髒”的。

印度國教:印度教

要追尋印度聖女悲劇的真相,還需要從印度教說起。印度教能夠以國家名稱命名,可見其影響力有多深遠。

印度教並非是由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提出的思想體系構成,它是印度這個國度在長期的生活風俗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宗教,可以說,印度這個國家創造出了印度教。因此,印度教的教義和內部的教條教例都有著十分濃厚的印度種姓制度的色彩。

而印度的種姓制度其實就類似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族制度,其實就是透過各種經濟政治思想手段人為的將百姓劃分為三六九等,處在最高等級的就是掌握社會大量財富的高等種姓人,而往下則是依次遞減,直到最底層的平民和奴隸。

就當下來看,這樣的宗教原則其實是相當不正確的,而印度教在跟隨歷史演進的過程中,也逐漸改變了不少,只是傳承至如今,仍然有著封建色彩的殘留,尤其是關於種姓制度方面。

例如,在印度教內部,也有著十分明確的等級劃分,高等級的僧侶不僅能夠享受豐厚的供奉,甚至能夠掌握相當的財富和權利,而與之截然相反的就是最底層的掃灑僧侶,除了每天都要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而且甚至沒有資格享受最基本的供奉。

“骯髒”的聖女制度

除此之外,印度教的聖女制度也是其內部腐朽的重要證據。一般來說,宗教聖女應當都是純潔無瑕的,將一身獻給宗教的女子,而印度教的聖女卻並非如此。

直至如今,如果有外國人去到印度旅遊,在寺廟參拜時,也能經常偶遇到聖女跪坐在佛像身旁,在信徒眼中,聖女高高在上,純潔無瑕,受人敬仰,是所有女子的楷模。

然而這一切只是表面,印度教的聖女幾乎都是從貧苦人家的女童中選拔出來的,選拔的過程也十分嚴格,要求女童身體完整,並且不能有任何傷痕,而且樣貌端正。即使出身微寒,也要舉止得宜。

而被選中能夠成為聖女的女童之後便要離開父母,來到寺廟,同寺廟中的長老和僧侶一起生活,直到成年。成年後的聖女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將自己奉獻給寺廟,這聽上去非常偉大,然而實際上背地裡卻是一場骯髒的交易。

所謂的聖女獻身其實就是將自己獻給寺廟中的長老和高階僧侶,用自己的身體來侍奉他們,這樣一來,聖女的地位就顯而易見,不僅沒有外人眼中的高高在上之說,甚至與封建時期的奴隸別無二致,甚至她們在某些方面還比不過奴隸。

而這種骯髒的聖女制度直到如今仍然存續著,儘管在上個世紀時,印度政府就曾透過政策說明企圖將這種骯髒的制度扼殺,但是印度教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最終使得還有部分地區的聖女依然未能逃脫這樣的魔窟。

印度教聖女在寺廟中沒有任何的主權,她們一生都要受到長老和僧侶的褻玩,直到她們年老色衰,就會被毫不猶豫的殘忍拋棄。年老色衰的聖女已經不再能夠滿足長老和高階僧侶的需要,但是曾經付出自己青春和全部的她們卻沒有能夠得到應有的待遇。

在她們年老色衰之後,就會被從聖女的神壇上趕下來,讓位給更年輕的聖女,而屬於這些年老聖女的下場要麼是作為老師,來教導年輕的聖女如何繼續重蹈她們的覆轍,成為整個寺廟的奴隸;要麼只能淪落街頭,衣食無依的她們只能依靠出賣自己的身體來獲得生存的機會。

或許,誰也不會想到,在那些街頭拉客的女子之中,有一群曾經被奉為神女的聖女在為自己的生命作著誰也無法想象的掙扎。

聖女為何會成為聖女

知道了聖女制度背後的骯髒,就會有人好奇,竟然成為聖女並不是一件幸事,那麼為何還會有父母源源不斷的將自己的女兒送去選拔,而這就要聯絡到印度教內部的種姓制度了。

首先,被選中成為的聖女的姑娘幾乎都是從貧民中選取,而在印度底層的貧民中,重男輕女的現象十分盛行。因此,即使父母清楚聖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他們也願意將女兒送去搏一搏。

因為,印度寺廟中的長老和高階僧侶,幾乎都是高等種姓族人,他們及其背後的家族不僅掌握了社會的大部分財富,而且在政治上也有著千絲萬縷的人脈關係,家中有女能夠入選聖女,不僅可以減免佃租,甚至還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償。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將女兒用來買賣嗎,事實上,雖然殘酷,但是這確實是底層印度人民的普遍現象。除此之外,如果深得長老和高階僧侶“歡心”的聖女,甚至有可能照拂自己的家族,使得他們從低等種姓族人一躍成為人上人。

這樣能夠改變家族一生命運的“福利”,有多少人能夠拒絕,哪怕只是一個可能性,也能讓很多人奮不顧身,更何況只是捨棄一個女兒。

因此,印度教的聖女制度可以說是印度這個國家多方面造就的結果。封建時期遺留下來的宗教信仰,種姓制度之下的人文偏移,寺廟僧侶的私心氾濫,平民百姓的翻身渴望,這一切的一切,共同締造了一個骯髒的“聖女”制度。

因此,儘管在如今的印度,聖女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幾乎人人皆知,但是仍然不斷的有新的聖女入駐,這一場悲劇,歷經多年,卻仍未斷絕。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受制於印度這個國家的發展。

眾所周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真理,儘管近年來印度的發展已經開始加速,但是不得不承認,總體來說,印度仍然是一個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

國內的大部分財富也主要集中在一部分人手中,更多的人民依然過著貧瘠的日子,在這樣一個國家,溫飽問題才是人民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可以說,國家無暇顧及很多印度本土存在的隱患,或許他們明知這條路終有一天會塌陷,但是如果想要重新修一條康莊大道,短時間內,他們實在無能為力。

而且,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甚至哪個時代,社會總有一些陰暗面是人力無可奈何的,因為這是時代和社會共同造就的侷限。

中國有一句古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無論當下的我們想要如何高聲宣誓自己的權利,我們都得明白,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已經能夠生活下去的前提。

而在印度,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仍舊掙扎在溫飽線上,你想要告訴他不要為了金錢權利放棄人格和尊嚴,他只會覺得你不理解他們,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聖女制度想要消亡,並非是依靠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能夠做到的,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思想的開放,宗教的改革,法律的完善以及政府的支援,凡此種種,缺一不可。

因此,儘管我們明知這樣汙濁的聖女制度依然存在著印度的某個寺廟,但我們卻無法信誓旦旦的保證它將會在哪一天迎來終結。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信它終將會迎來終結,因為印度在發展,印度的社會也在覺醒,而沉睡其中的國民,終有一天,也將推翻所有腐竹的制度,迎來屬於他們的新生。

2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95後壽衣女模特,請不要把我們當“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