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行孝道的具體做法是什麼?讓長輩高興、安心是不是孝道的標準?【答】是!標準之一,呵呵。讓長輩開心、順意,這是孝道之一,《中庸》裡說:“父母其順矣乎!”想把行孝道的具體做法研究得比較具體,比較詳盡,我推薦大家學一下《弟子規》。學習《弟子規》,僅僅讀那個小本本,對於成年人來說可能還不夠,還需要一些講解做參考。我雖然不會講,也講了五講了,今天上午在藍態基金會,剛把《弟子規》“入則孝”講完。可以聽一下那個錄音,那裡面對孝的闡述比較全面了。真正的孝,最終解決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子女和父母的心底深處是一種無障礙的溝通,零距離的融合,最後形成一種命運共同體或者叫生命的共同體——你感到你的生命和父母是一體的,彼此之間是心心相印、心息相通的;你一見到他們,就有發自內心的一種喜悅、快樂;甚至有的時候,一想起他們來,比如此時此刻,腦海裡浮現出父母的音容笑貌,你能感到一種暖流湧動,暖融融的,甚至眼眶有一點溼潤,一想到他們就是這種感覺;一有時間就想,哎呀,給他們打個電話,或者回去看看他們吧,或者關心他們現在缺什麼——最高境界的“孝”是這個程度!還不是給他們買房子,送好東西,帶他們旅遊……
旅遊,最後大家不歡而散,那有什麼意思啊?買了好房子,他們住著感覺很孤單。買了好衣服,他不想穿,在那兒放著都生蟲子了,或者又隨便送給這個,送給那個,那有什麼用啊?他真正需要的是兒女心底深處對他的那個依偎啊!就像你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躲在媽媽懷抱裡的那種相親相愛、無距離的感覺。父母永遠希望兒女和自己是在一起的,是一個整體的,無論吃糠咽菜都沒關係;就怕兒女與自己離心離德,覺得“兒女長大了,翅膀硬了,現在也不需要我們了,我們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這就涼了!給他買再好的房子,給他再多的錢都不是孝。真正的孝,是他以你為榮,一想起自己的兒子,心裡就覺得人生有希望:我還要多活幾年,我還要抱孫子……一想到你,就感覺你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生命的延續——這種命運共同體的感受,是孝道的機制。父母對子女如是,子女對父母也是這樣。“父慈子孝”,這是孝的最高標準。別的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去做到的,普通百姓,貧寒人家,所謂“菽(shū)水承歡”,那都是孝。粗茶淡飯、清湯寡水的,弄點鹹菜,他也其樂融融,他也幸福,覺得值了。這是最好的孝!摘自《活用經典問答實錄:企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