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高教育學府,時刻關切著兒童康復教育事業的發展,並透過眾多的舉措推動兒童康復事業前行。活動現場,很榮幸大會邀請到了中國疼痛學之父、北京大學神經科學學科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韓濟生院士對北京大學在孤獨症等兒童康復領域的成果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中國兒童康復領域亟待專業化改革,人才培養,機構創新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兒童康復行業未來發展的需要。
以下為韓濟生院士現場致辭文字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這次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論壇。看到“A-PKU”,很自然的我就想到“A”就是寓意autism、孤獨症,PKU是北京大學的縮寫。但後來得知,並不完全是,這是雙關語,A不僅代表孤獨症,也象徵著ace、一流的,PKU也代表三個單詞,分別是P是professional、職業化的,K是knowledge需要有知識,U是user,意思是說,為孤獨症服務是需要有知識、有應用、有專業的。
今年是2020年。一直以來我都在從事針灸研究,80歲我從哈佛回來以後,我覺得要做點更廣泛的研究,因此孤獨症成為了我80歲到現在92歲的研究方向之一,在這12年裡面也為孤獨症做了一些事情。
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下有關兒童康復人才機構、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問題。眾所周知,孤獨症等兒童精神衛生疾病近年來患病率日趨增長,2020年美國CDC報道的孤獨症患病率已經高達1/54,我國今年報道的孤獨症患病率也至少在0.7%。然而,為孤獨症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及其家庭服務的從業人員缺遠遠不能滿足家庭、社會的需要。從數量上看,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的“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庫”的資訊,全國2017年從事孤獨症教育康復的從業人員僅有2萬餘人;在冊的康復機構也不足2000家。因此,兒童康復行業的專業化、標準化發展就凸顯其重要性。
時代發展是迅速的,科學技術進步在醫療衛生領域的作用肉眼可見,數字化醫療、高精尖的醫療儀器等帶給了患者們更好的診療體驗,同時也催進著行業改革,要求研究人員不斷創新,師資團隊更專業,康復機構更規範。中國兒童康復領域咎待專業化改革,人才培養,機構創新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兒童康復行業未來發展的需要。
行業要謀求長遠的發展,就職人員需要有社會責任感,尤其是醫學領域,醫生要對患者負責,康復老師、機構要對孩子負責,為不辭辛苦把孩子送到機構做康復的家長們負責。醫者仁心,在兒童康復領域,關心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要有這樣的情懷和使命感,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兒童康復師,為更多的患者帶來有效的康復治療,為更多家庭帶來幸福,這一切也是北大醫學部多年來致力去實現的,在未來北大醫學部也將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