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移動支付,每一種新鮮事物在誕生之初,總會面臨無數的質疑和責難。有一些經受不住考驗,成為歷史長河中的塵埃。而另一些事物,則在時間的見證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兩者之間的區分點,往往在於是否含有真正的創新和技術。
在今年,GeNad+技術(也稱β-煙醯胺)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頗具爭議的案例。京東資料顯示,雙12期間這一主打維持年輕的物質,已經超湯臣倍健、Swisee等一眾國際品牌,當日日銷超1000萬,觸達消費人群超10萬。與此同時,業內的質疑聲也不斷髮酵,臨床資料不足成為其硬傷。
所謂"返老還童術",究竟是偽科學還是真技術?答案目前不得而知。不過,種種跡象表明,它的悄然興起或許正預示著,營養市場正在走向以"衰老"為主題的時代。
1.虛幻的"不老之泉"
許多地區的民俗故事中都有"不老之泉"的存在:希臘神話中,亞歷山大大帝穿越無盡荒原尋找它;印第安部落之間流傳著關於黃金和青春之湖的歌謠;在東方,經由瑤池神水澆灌的花朵皆可成仙。
更具體的,德意志畫家盧卡斯·克拉納赫曾經畫過一幅《Herodotus》,畫中垂垂老矣的病弱左腳踏入泉水,右腳邁出時已經是年輕人。在今日的微生物學領域中,略帶神秘色彩的GeNAD+,也被許多學者視作"不老之泉"。
不過,貌似詳實的研究資料,並沒有讓學界放鬆對該物質的警惕。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的抗衰學者Kenedy就表示,在更多的臨床結果出現之前,GeNAD+對人體老化機制的干預作用,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確鑿。
Kenedy表示,從目前的市場層面來看,"名人效應"給物質帶來的影響似乎比科研更多。比如一度成為《Time》封面的辛克萊爾,就多次公開表示"全家都是簇擁","經過多次年齡檢測後,其生理年齡由54歲回到了32歲"等,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總的來看,"不老之泉"或許並不是偽科學,不過在實際應用上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援。
2.
學術界的風吹草動,往往意味著市場裡的一片"腥風血雨"。在辛克萊爾等科學家吃下"第一口螃蟹"後,GeNAD+技術的觸達人群也與日俱增,催生出了一個不小的市場蛋糕。
據《Boston Post》報道,實驗成功後,辛克萊爾實驗室每天都會收到來自東西海岸富豪們的電話。"有人對新物質躍躍欲試,也有人已打算投資希望分上一杯羹。" 在2013年,大部分GeNAD+還是由實驗室製作,每克成本超2萬刀。直至2017年,實驗室原料供應方基因港實現量產,才有所下降。
在這個背景下,新物質領域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求生之路。一方面,需求量的緩步增長讓業界意識到幾噸幾十噸的產能,已經是"小孩過家家",另一方面,經過2年多時間的摸索,差異化和區別化已經成為搶佔市場先機的重頭戲。
產能方面,基因港寧波工廠略勝一籌,其寧波工廠的生產成本不到以往的5%,年產能超過200噸。而在差異化上,市面上湧現出的混合型單品引人注目,它們通常新增有各類草藥提取物,以"多樣化"取勝。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在尚未得到充分科研資料支援的情況下,無論是產能的提升還是類目的豐富,其影響如何依然有待檢驗,不宜對其未來盲目樂觀。其使用者人群的感受,也值得從業者們仔細考量。
3."未來它會像奶茶一樣隨手可獲"
資料顯示,從2017年至今,GeNAD+領域的產值翻了216倍。與此同時,隨著消費群體的擴大,使用者畫像輪廓也逐漸勾勒出來。目前近八成購買力來自中老年富人,多數來自一、二線城市。
據預測,下一個十年全國老人數量將增加5000萬,老年人口數量將達3億。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7.2歲,在醫學服務的加持下,這一數字或許還將再度跨越。 "下一步計劃在港股IPO,並啟動二期1000噸專案,爭取讓GeNAD+像奶茶一樣隨手可獲。"基因港人士表示。
不過,在蛋糕越來越大的同時,"新物質"也面臨著不少挑戰:無資質商家海量刷單、無授權商家以次充好、臨床試驗資料的不足……每一個難題,都有可能成為"新物質"跌落凡間的滑鐵盧。
欲戴王冠者,必承其重。今年8月,瑞士私人銀行曾預測21世紀三個趨勢,分別為:大資料健康、基因程式設計研究以及壽命經濟。被給予厚望的新技術到底能發揮多大的價值?還需時間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