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每天登場一位“主角”
為什麼我越努力,生活卻遇難?低慾望社會是怎麼出現的
一直以來,為大家分享了很多知名人士成功經歷,在這些故事中,因為理念、闖勁、創新、能力、運氣等各種原因,輕易地獲得了成功。
反觀我們自己,一事無成。
越努力越迷茫,生活也愈發艱難。
為什麼呢?
或許,看完之後,你就有答案了!
01
沒有在日本工作過的人可能不太清楚,日本的勞動市場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身份貴賤制度,具體表現為分正規僱用和非正規僱用。
當然,這在我國也有,就是正式合同工和勞務派遣的區別,比如在銀行等各類國企就充斥著大量派遣員工,再比如很多在很多行政服務大廳工作都是派遣性質。
前者,公司繳納養老、醫療、失業保險,除非公司倒閉否則公司不能隨便辭退員工;後者,不但工資普遍只有一半左右,而且公司還可以隨時“炒掉”他們。
與我們不同的是,自20世紀90年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增長乏力,企業出於節約用工成本等多方面考慮,逐漸採用了小時工、合同工、派遣社員等非正規就業的制度,非正規僱傭就業人數增加較快,並逐漸成為一種社會主流。
截至目前,25-34歲的日本年輕人中,有近30%從事鐘點工、派遣工等工作。他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工作不穩定、收入低、工作時間長、缺乏社會保障和職業上升空間。
近幾年,在東京這樣房價高企的大都市,一個高頻詞開始頻繁出現:網咖難民。指的是在大都市裡面打著零工,卻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在提供住宿的網咖裡面的一群人。
當然,這些人不是真的租不起房子。更多的是一種被逼無奈的選擇,工資收入在支付日常生活費用之後,很多人還想要攢下一些錢,而且在日本,非正規僱傭很容易就被解僱。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住在網咖裡面,日本這類提供住宿的網咖越來越多,而且普遍環境還不錯。
有人總結過,一個標準的網咖難民的生活是這樣的:
——20歲,二、三流大學或專門學校畢業(類似職業專科),當了派遣社員。
——25歲,第一次跳槽。
——26歲,在各個企業底層之間遊走,如同進了怪圈,怎麼都出不去。
——38歲,因職場權力欺凌或工作壓力太大、生活上的不如意,患上輕度抑鬱症。
——40歲,搬去合租屋。
——42歲,發現還是住網咖合適,變成網咖難民。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02
因為經濟增長緩慢,內卷化在日本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有調查顯示,自1995年以來,日本人的薪資增長水平基本上就處於停滯狀態。日本畢業生年收入普遍在200多萬日元左右,一般日本人年薪最多漲12-15萬日元/年。
200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2萬元左右。
這個年收入在國內一、二線城市也不能說高,更不要說是在日本。
這裡,羅列一組資料。對日本18-34歲的未婚人群調查顯示,86%的男性和89%的女性有結婚的想法,但是其中有40%以上的男性為“結婚資金”而發出,女性普遍希望未來的物件收入能夠達到500萬日元,但實際滿足這一條件的男性只有四分之一。
結婚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有生娃。雖然少子化等原因,讓日本政府在這方面採取了很多政策,鼓勵民眾多生,但日本小孩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費卻要1400萬—2000萬日元,還不包括補習班費用,讓很多家長感到壓力很大,而且日本女性生孩子之後,普遍會辭職成為全職家庭主婦,這意味著要將家庭重擔全部壓在男性身上。
很多日本年輕人,正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輩活得就像是一部賺錢機器,拼命努力卻滿足不了一家人。一面是社會競爭加劇,經濟發展緩慢,導致的非正規僱用加劇;另一面是哪怕拼盡全力,也依然活得很累,他們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
所以,消費主義、拜金主義,這些在日本年輕人中越來越沒有市場。
低慾望社會,才是主流。
在日本年輕人中,宅文化越來越盛行:不出門、不結婚、不產子。發達的動漫和文創產業,可以滿足年輕人足夠的幻想和精神需求,他們需要的只是能活下去的一日三餐就行。
年輕人需求不足,直接導致企業需求不足;企業為了穩定利潤,開始降薪裁員;裁員之後消費更加低迷,於是又得進一步的降薪裁員;裁員導致需求不足,又要......
如此反覆,終於形成一個讓日本難以打破的惡性迴圈怪圈。
有的人會說,既然這樣,政府為什麼不進行干預,不是政府不管,而是在日本,壟斷財閥的力量過於強大,想要改革,他們直接利益就會受損,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所以......
很多人明明很努力,但是越來越難。
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支付不起教育和生病費用。
既然這樣,那不如不努力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