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3年8月23日,瑞典兩名罪犯在搶劫當地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最大的一家銀行時,由於行程計劃變化導致失敗,便挾持了四位原先不認識的銀行職員。在接下來的130多個小時裡,這兩名劫犯不停地拿出繩子勒索恐嚇職員,進行各種不致命的欺凌。在警察的介入下,130個小時後罪犯不得不放棄抵抗以換取活命的機會。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由來之地
就在大家以為這是一場完美的營救行動並即將對這兩名罪犯審判時,四名曾被劫持的銀行職員竟然公開訴求免於這兩名罪犯的處罰,甚至開啟了司法訴訟與警察公然對立,其中一名年輕女性銀行職員竟然喜歡上了恐嚇欺凌她最嚴重的一名罪犯,並與其定下了婚姻。
在後來案件進一步分析中,人們發現其實早在警方參與營救的最後一刻,這四名罪犯並沒有配合警察,而是輔助罪犯逃跑,還因此與警方發生了小幅對抗。
瑞典警察
這種狀況的反轉讓整個社會一片譁然,人們以為這四名職員遭到了暗地裡的威脅,然而警方調查發現這四名職員精神正常,行為完全出於自願。於是開始有專門的社會心理學家們廣泛調取世界各地的類似案件,發現這並不是個例,這種現象在全球所有的地方都普遍存在,為了記住這種現象,人們為之命名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強者和有力的武器往往會讓人崇拜
由於上個世紀之前世界範圍內並沒有系統的社會心理學,按照常識來說,人們應該會對長期欺壓自己的物件痛恨欲絕。斯德哥爾摩市銀行事件發生後,人們對這種想法發生了極大改變。在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社會調查後發現,喜歡或者依戀上曾不斷對自己製造壓力和傷害的人,這種行為普遍存在,而且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心理。
也就是說所有人都不例外,每個人內心裡都會有一點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影子,不過弱勢群體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可以說這是一種求生本能,但是這種求生本能有時候會變成好感、崇拜和喜歡。
和諧的社會很少會發生極端控制的現象
但是在這個相對和平的環境裡,想要觸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比較困難,其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1,絕對不對等的實力與地位
控制方與被控制方實力相差必須懸殊,讓被控制者沒有絲毫擺脫困境的可能和想法。
2,控制者必須偶爾露出仁慈的一面,不過一定要短暫和充滿不確定性
控制者要提供維持生命的食物,以及不確定什麼時候到來的仁慈。這些會讓被控制的人充滿感激和期待,進而產生依戀和喜歡。
美好可愛的熊貓
也就是說,人類可能和原始動物一樣,是可以被“馴養”的,但是在這個和平安寧的年代,不會再出現這種狀況,不過在生活中這種人類原始本能依然不停地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
比如一群夥伴中,強勢和勇敢的人跟從者往往較多,做事不拘一格充滿不確定性的頑皮男孩更受異性青睞等,做事規矩且不會製造壓力的人則常常被忽略,其實這是被“征服”的依戀錯覺。
盲目跟從這種原始本能,結局往往是悲慘的,要想避免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出現在自己身上,就要時刻提高自己的自信,經常鍛鍊,豐富學識,才能用理性思維發現自己真正需要“跟隨的人”,從而降低自己後悔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