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王人天

《東源風采》畫冊的發行,是東源實業集團的一個壯舉,是《東源知音》的功勞,是滇東高原一首流暢的歌曲,反映了立足煤礦立足滇東輻射全國的生活新篇章。它有力地證明了東源攝影者的豐收,生活對攝影者的感悟,同時也說明他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用心去感受生活。

東源人愛東源,這是天經地義的。我作為《東源知音》的忠實作者和讀者,看過這本畫冊後,也止不住受到了感染,感受到他們的真誠與熱愛。他們在忙碌之餘,憑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創造了這麼精美的畫冊,我想其中一定吃了不少的艱辛苦頭,由此也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可貴精神。藝術,本來就是不懈的追求,是對生活的感悟,把情感注入作品中讓她產生生命力,這樣的作品才配稱為藝術。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它不等同於照相。照相是將眼睛看到的物體原原本本的複製下來;而攝影卻必須要加入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以及那激動人心的情感,並且作者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以及豐富的社會見聞知識,然後在那心有靈犀的時刻將自己心裡面屬於真的、善的、積極向上的美的心靈聚焦成畫面,奉獻給讀者觀眾,再讓人品評,感受其中的美感。毫無疑問,透過翻閱畫冊,我們看到其中的作品水平參差不齊,但是肯定的回答是他們都具備了基本的藝術素質。

當初,《東源知音》編輯部給我寄來《東源風采》畫冊後,孫瑞滇老師曾在電話中問我:“覺得怎麼樣?”我回答他:“的確有許多很優秀的作品!”是的,這些作品都很優秀,都在用自己的語言反映著生活層面,或風景或花卉或人物或動物,無不凝結著作者的心血。尤其有的作者看來已進入一定深度,在重視構圖的完美、線條的流暢、色彩的對比、光與影的佈置上下功夫。

攝影,本來就是光與影的技術,可以說離了光,攝影就無法進行,由此研究光源是攝影必修的一門課程。在對畫冊的觀閱後,我還是感覺到其中有的作者對光源研究不夠,眼睛看到認為美就胡亂地拍上一氣,結果只能揀出那麼幾副稍好的作品(當然有其存在價值),我想,當初編輯發這些作品的時候,一定是考慮到其作品切實的反映了生活的氣息,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並且也為促進作者才發稿的。若是這樣,我認為很好,這有利於提高創作隊伍,使大家得到一個鍛鍊的過程,因為從古歷來從沒有一個大家是不經過鍛鍊而成為高手的。而作為這小部分的作者更要堅強信心,對藝術不懈的追求,用心的去研究技術、研究光源,為將來出好作品打好更強的基礎。

翻閱這本畫冊,發現它所包含的內容宏大,題材廣泛,可以說是一本綜合性的畫冊。它既反映了東源煤礦在西部開發中的貢獻、煤礦工人的艱難曲折生活以及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滇東的人文風貌、風土人情以及那奇幻的山光水色。東源人愛美,滇東人愛美,他們把家鄉打扮得奇幻秀麗,種植花草樹木,耕耘沃土,建設高樓大廈,這一切被攝影者用攝影機凝固了下來,留作歷史的佐證。歷史是真實的,步伐是堅定的,看到這些畫面,我們只能作一個肯定的說法:東源人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是閃光的。攝影作者們在紀實作品中作了忠實的記錄,傾注了對煤礦的熱愛情懷,對煤礦工人的崇敬心情;在藝術類作品中能夠發自內心的捕捉自然之美,能夠將自己胸中的小宇宙與外界的大宇宙相融合,切切實實的反映出地方特色的藝術之美,將雲南的民族特色獻給世界,將紅土高原的韻律描畫出詩感,的確來之不易。繪畫講構圖,攝影亦講構圖。攝影與繪畫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關係,在攝影的發展史上,大攝影家居多為繪畫出身,也許這就是原因。因為攝影在美學思想上幾乎與繪畫相同。它不但講求構圖,還講求色彩、線條與明暗對比、主題思想等。我們現在也脫離不開這一切,要拍出美好的作品,閱讀畫冊閱讀繪畫理論不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題扯遠了,咱們還是迴轉來談構圖吧。在古代的畫論中,談構圖,講求和諧自然,勿均衡,因均衡則顯得平板。一般情況:地平線、電杆、樹木等一類帶直線型的東西勿置於畫面的中央,因為置於畫面的中央就會平分了畫面,給人分塊的感覺,這是攝影的大忌。作為攝影上最多使用的構圖方式是S型構圖與三角形構圖,因為S型構圖是眾所公認最美的構圖,賦統一於變化,三角形構圖具有穩定性等特點,再者三角形構圖又以視點定在黃金分割點為最佳,通觀畫冊,對於這樣的構圖,部分作者注意到了,有的作者還未注意到。

對於樹木花卉,中國古代繪畫中是非常講究穿插避讓的,畫冊中有的作者也可以看出在有意這樣做了。這很好,這是藝術發展的要求,作為每一個向雜誌、報社投稿的攝影師,我們就不能像一般平庸的像館那樣要求自己,只講清晰,不講構圖,不講意境。除了這些,還要講求呼應,特別是鳥類,缺少了呼應,就缺少了生氣,對於這點,韓忠宇的《紅嘴鷗的戀情》處理得很好,那點點眼神姿態活像一對戀人。

對於畫面的處理,一般不宜太滿,也不能太空曠。因為滿則給人充塞之感,曠則給人不足之情。但是,這隻能就一般而言,創意的作品往往給人獨創的方法,朱家會的《肥臀》、《京劇臉譜》就是把畫面拍得很滿,卻又不給人充塞之感。這是因為拍靜物(特別是單個靜物),很容易拍得單調空曠,於是他使用違反常規的拍法,把畫面拍得非常豐滿,從而畫面就顯得豐富多彩了,有意境了。再看他的另兩副作品,相比下來就顯得單調了些,若能題款或加一點其它靜物進去,就不會顯得單調了。

朱家會的這幾副瓜型作品的確很有創意,抓住身邊簡單的事物作為拍攝素材,並且讓人看後不覺付之一笑,這就說明了他的成功。現在時代是“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同在的時代,早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就曾指出文藝的方針要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式進行,何況文藝根本就不能說“陽春白雪”一定比“下里巴人”好。其實“陽春白雪”大多為高高在上、孤家寡人的自我標榜,“下里巴人”才是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大眾意識的好作品,當然這些作品不是那些低階趣味庸俗下流不堪的作品,而是能牽引人積極向上有美好的意境的作品。我們只要把平常的素材拍出好的意境美的形象,即是好的攝影師。原《宣威報》總編範茂良曾這樣說過:“有的人覺得身邊沒有好的新聞可寫?其實,每個人身邊都有好的新聞,問題看能否發現它的亮點。”何止新聞是這樣,攝影也是這樣,重在於發現,重在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假如朱家會平時對京劇沒有一定的瞭解,他會把瓜的圖案拍成《京劇臉譜》嗎?我想一定不會。從而也就說明了一點——我們要抓住平常的素材拍出優秀的作品,不要動不動拍風光就得拍三山五嶽三峽長城,拍民俗風情非得大理西雙版納西藏,拍人物非得明星偉人,那樣就不是作品拍的好,而是那些名人的名氣吸引了讀者觀眾。讀者看了作品,也不過就是知道這是某某人而已,並不知道你拍攝者的匠心。在畫冊中,《開採太陽的人》就是非常優秀的命題,它來源於我們的身邊,在黑色的背景前露著黑紅色的臉膛,活像閃耀著的火苗,強烈的對比襯托了生命的存在、激情的燃燒,那是一種對工作無私的奉獻,對人類有益的進取,情懷是大無畏的,細微的動作眼神體現著對人類脈脈的溫情以及對自然風險作鬥爭的經驗。

好的作品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身邊,我們只要做個有心人,對生活細細的感悟,對素材用心積累,就能拍出好的作品。何況,作為一個企業內刊,本來就是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宣傳自我,宣揚本土,打造一個地方特色,既能走出去,也能把持住自己的陣地,用優秀的作品鼓舞士氣,用優秀的作品引導人生。從畫冊中,我可以看得出來,孫老師以及《東源知音》的眾編輯已經努力這樣做了,奈何作品還是有限,作者層次參差不齊,認識層次有待提高。

下面還要提到的一點就是作品的題目。一件作品拍好後,要給它起個適當的題目,以便把它的內涵凸現出來,讓人們一看就明白作者的意圖。這好比寫文章一樣,題目是總領,其餘的東西都要圍繞總領進行,從而達到突出主題——中心思想的作用。題目起的好壞,往往關係到一件作品的成敗,題目起的好,可以突出主題,凸現作品內涵,把讀者引向深處,更深切的領會作品的意境,從而達到審美的功能,反之則不知作者所云或領會不到作品的意境。通觀全書,題目起的好的有之,平凡一般者有之,進而也就說明了有的作者只重視攝影的技巧,而忽視了文學功底。須知文學功底也是拍好作品的一個基礎。有了好的文學功底,我們才能更深切的領會大自然,領悟人生之艱辛苦辣和昂揚鬥爭的意志,領悟社會的前進風貌。一切作品都要反映時代,無論是文學、繪畫、音樂還是攝影,只有把握住了時代脈搏,才能夠贏得觀眾贏得讀者。為此,我們搞攝影這一行的人還得要學習文學,不能寫,最起碼也要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翻開這本畫冊,像《開採太陽的人》、《紅嘴鷗的戀情》、《把關》、《離天三尺三》、《家戀》、《春心》等即是題目起的非常優秀的範例,它們能夠把人的精神引領到更深的境界,能夠把畫面外的東西再挖掘出來,讓人去審美。

總之,這本畫冊是一本相當不錯的畫冊,毫不誇張的說,她應是滇東高原一首流暢的歌曲,切實的用自己流暢的曲譜唱出了高原人的生活,唱出了東源人的心聲,春心萌動,起步就很高,是值得讓人驕傲讚美的,在將來的日子,相信這支創作隊伍會湧現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1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6項激勵人心的決議,幫您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