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民以食為天,在眾多的創業專案中,關於吃的專案永遠是本小、利大、回本快的一種。

其中,筆者最為看好的莫過於小吃行業,相比較於開店的累贅,流動小吃車有著極強的流動性,再一個好處,就是省去了房租、水、電等成本。還可根據客流量,流動出攤。

在這麼一個前因之下,各地的小吃也是層出不窮,前兩天筆者去雲南遊玩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賣“竹筒”小吃的美女攤主。

01

女子姓王,出生於1986年,是一位標準的80後。家裡兩個孩子,老公是一名廠裡的工人,薪水不高不下,算是中等水平。

王女士在大學畢業後,本來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但是為了孩子,做起了全職媽媽。

一個孩子的時候,老公每月工資剛好夠花。但自從生了二胎之後,家庭開銷加大,生活變得也開始愈發緊張了,時常需要父母的接濟。

為此,王女士的老公白天上班,晚上還找了份兼職,每天都忙到很晚。白天睡醒匆匆忙忙的去上班,連早飯都來不及吃。

02

看著日漸消瘦的愛人,王女士心裡很不是個滋味。既然大忙幫不上,那就早起為老公做點早飯吧。

於是王女士想起了自己母親經常做的一種小吃--“竹筒飯”。

顧名思義,就是將長米、黑米葡萄乾紅小豆洗淨之後灌入竹筒,然後一起煮熟。竹筒的清香與內裡穀類相結合,清香四溢,口感非常棒。

起初,怕老公吃不飽,王女士總是給老公準備很多根。老公吃不完,便分給同事們,同事們吃後,全都一致認為好吃,問王女士老公哪裡買的,明天能不能再帶一下。

就這樣,王女士從當初的每天做幾根,到後來一天做幾十根,一根10塊錢,一天去掉成本有幾百塊錢的利潤,都趕上老公的工資了。

03

於是,夫妻倆一合計,乾脆弄個小車,出去賣“竹筒飯”算了。

然後王女士的小攤就支起來了,由於價格實惠,用料足,再加上美味。所以王女士的“竹筒飯”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廣大食客們的喜愛。

今年疫情,王女士還開起了自己的網店,在網上售賣“雲南特產傣族風味的竹筒飯”。

04

如今王女士靠著自己的努力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富婆,和老公蓋起了洋樓,也買了自己喜歡的車。

不過筆者總結了一些王女士成功的經驗,都是在一步一步地規避風險,可以給予我們很好的借鑑:

1、先賣給老公同事,獲取食客們的體驗。

2、在獲得老公同事們的滿意之後,已經有了保底收入(老公給同事帶的飯)。

3、決定出攤的時候,並沒有讓老公辭職。(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極大地規避掉風險,即使不賺錢,還有老公工資養家)

4、不拘於現狀。根據社會形勢進行戰略擴充套件。(她開的網店,正好趕上疫情,人憋在家都很無聊,很大可能會研究吃的,所以王女士也抓住了這波紅利)。

王女士的這4步,看似順其自然,但其實也是穩紮穩打,將風險規避掉了至少90%,希望每個創業者都能參悟其中道理。

最後願大家創業路上順風順水,我們下期再見~

1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90後“佛系網紅”,一場直播賣出6千萬,今25歲活成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