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修路入戶、產業進村、蓋新房搬新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中,卓尼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特別是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紮實推進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著力夯實“精準幫扶、產業扶持、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工作作風”五個基礎,推動卓尼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進展。
2019 年 4 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卓尼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困擾卓尼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全面解決。
健全機制聚合力
按照縣抓落實、鄉村抓具體的總要求,嚴格執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持續強化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設立指揮部和綜合協調、產業開發、資金保障等 12 個專責小組,著力建成組織有力、目標同向、全力以赴、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統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突出問題導向、靶向施策,構建了合力攻堅的良好氛圍。
卓尼縣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全力推進“3+1”衝刺清零和“5+1”專項提升行動,明確細化行業扶貧任務和責任,紮實推進鄉村水電路房網和教育、醫療等工作,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
——飲水安全方面,2015 年以來投資 1.17 億元改造提升農牧村飲水安全工程 412 處,農牧村飲水安全普及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 98%以上。
——住房安全方面,大力實施危舊房屋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專案,C、D 級危房全面消除。2014 年至今改造危舊房 6819 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43 戶,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1479 戶 7325 人。
——道路交通方面,全縣 15 個鄉鎮97 個建制村建制村通暢率均達 100%,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持續完善農村公路網等級結構,提高路網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城鄉交通運輸體系初步成型。
——動力電和網路方面,實行政府和電力、通訊企業定期協調、現場督導和動態管理機制,大力實施行政村通電、通網建設工程著力提高供電容量和網路網速,自然村動力電、行動網路實現全覆蓋。
——整村提升方面,以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為抓手,改善農牧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基本公共服務條件和基本社會保障條件,實施了總投資 21.27 億元的 189 個小康村建設專案,受益農牧戶 1.28 萬戶 5.93 萬人,其中貧困戶 3282 戶 1.5 萬人。
——環境整治方面,持之以恆抓環境綜合整治,在精細管理、垃圾分類、全時保潔、恢復治理、嚴督實查上下功夫,全面推進“改廁、改圈、改廚、改炕、改院、改房、改人”七改工程,“人畜混居”的傳統陋習得到徹底革除,影響農牧民群眾安全、健康和衛生底線的隱患得到徹底解決,制約貧困村快速發展和農牧民精神面貌的“髒亂差”問題得到有效根治。
聚焦產業發展穩增收
卓尼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的主攻方向,穩步推進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型產業,創新產業發展方式,穩定脫貧基礎不斷夯實。
木耳鎮以“兩溝一線一中心”產業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創新謀劃木耳鎮“33396”產業發展佈局,堅持以博峪、力賽兩個旅遊標杆村為首位產業,蜂蜜、土雞等特色種養殖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模式,不斷深化“三變改革”和“消費扶貧”成果,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御蜂蜂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大峪溝國家4A級核心景區木耳鎮吾固村委會扎烈自然村。這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常年日照充足,原始森林中花木繁多,無汙染,具有得天獨厚的養蜂條件,是一處天然的養蜂和蜂產品加工寶地。
合作社為助力脫貧攻堅,結合政府相關產業扶貧政策,以成功的養殖經驗和技術輻射帶動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主要透過技術培訓,協助養殖,並收購蜂蜜,代為銷售,每年戶均增收3000元;結合農牧村“三變”改革共同發展中蜂養殖,以入股的方式,透過雙方簽訂協議,年底進行分紅,帶動10戶貧困戶,每戶分紅1600元,同時吸納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為合作社成員,協助合作社開展日常養殖工作,戶均增收4000元。
卓尼縣全力打造以民族風情、休閒娛樂、生態觀光、餐飲體驗為主的鄉村旅遊業,發展旅遊專業村 50 個,扶持農(牧)家樂 376戶,帶動貧困戶 615 人,戶均年收益達 3 至 4 萬元。2015 年以來累計輸轉農牧村勞動力 8.22 萬人(次)、創收 12.51 億元,建成扶貧車間 18 個,帶動就業 434 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 301 人),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額達 706.66 萬元,其中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49.06 萬元。53 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 2 萬元以上。
眾志成城齊攻堅
眾志成城齊攻堅
卓尼縣瞄準脫貧攻堅“靶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推動脫貧攻堅的“紅色引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山水木耳 “扶貧車間”專門從事當地旅遊文化產品、農副產品、土特產的開發、加工、包裝、銷售,扶貧車間藉助當地農(藏)家樂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機遇,結合卓尼“五大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土司文化、覺乃民俗文化、洮硯文化、自然風光文化),將當地文化和中國茶文化相融合,著力打造“一杯有文化的扶貧蓋碗茶”,已研發出適合各類消費群體的多種口味的優質八寶茶。車間吸納當地勞動人員18人(其中貧困戶12人),人均月工資為1800元以上,為扶貧戶發放工資19萬元。每年為285名貧困群眾,總計分紅5.04萬元,實現了穩定就業。2020年截至目前與各村集體經濟、農牧民合作社、貧困農戶收購農特產品70餘萬元。
以黨建帶動扶貧、以扶貧助推黨建,496 名黨員帶頭創辦合作社,485名農牧民黨員結對幫扶 970 戶貧困戶,使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和領路人。最佳化幫扶力量,把脫貧攻堅主戰場作為培養鍛鍊幹部、考察識別幹部的磨刀石、試金石,先後分兩批從縣直機關單位選派 872 名熟悉現代農牧業、鄉村旅遊、村鎮建設、農村金融、基層幹部充實到基層一線,會同 621 名鄉鎮駐村幹部、186 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和 53 名第一書記,形成千名幹部上山下鄉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設小康的工作格局。
1000 多名幫扶幹部,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農牧戶,緊緊圍繞精準要求,著力在“補短板”、“破瓶頸”上下功夫,切實在提質提效、增收節支上求突破,堅持一盤棋佈局,一條線推進,推動全縣精準扶貧行動深入持續開展。
一串串資料催人奮進
一聲聲號角激情嘹亮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卓尼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背水一戰,奮力拼殺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啃下了一塊塊脫貧“硬骨頭”,滅掉了一個個脫貧“攔路虎”,攻克了一個個脫貧“難險關”,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拔地而起的小康村、一條條筆直平坦的柏油路、一幢幢嶄新舒適的山字房,一張張滿懷幸福的笑臉。
脫貧攻堅,我們鏗鏘而行! 而勝利,就在不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