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款茶好喝,從來都不是靠其中一片茶葉。
一片茶葉,小巧玲瓏,內含滋味物質有限。
在沖泡來喝時,靠的是一定數量的茶葉,它們相輔相成,才會成就一杯茶的風華。
所以,為了茶好喝,確定茶水比例很是關鍵。
多少茶,多少水,用什麼水都與茶葉的滋味,息息相關。
好茶的滋味,總是那樣迷人。
喝上一口,便覺得滋味在口中綻放開來,是味蕾的享受。
前段時間,去一位朋友家喝茶。
坐在茶桌前聊天,看著朋友從一旁的抽屜裡,拿出一個長相奇特的克秤。
開始稱茶後,發覺不對勁,為什麼這隻克秤稱出來的3克白牡丹,看起來特別多,已經將蓋碗裝滿了。
喚朋友停止稱茶的動作,拿過克秤一看,這隻克秤與我們平時使用的不太一樣。
朋友說,這個克秤是一個理工男用的。
仔細端詳克秤,發現它和我們平時使用的克秤單位和精準度都不同。
難怪總是聽朋友說,自己泡的茶,喝起來有些苦。
結果沒想到是因為克秤的原因。
克秤有問題,投茶量也就不準確,茶水比例失衡,自然是泡不出好茶的滋味。
《2》
為什麼克秤這麼重要?
使用克秤,是為了控制茶水的比例。
茶與水的比例控制得當,那麼就不容易因為茶水比例不均衡而導致茶湯滋味變差。
很多時候,有的人對於投茶量不太在意,認為這是多此一舉。
其實不然。
克秤在喝茶時,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像平時做蛋糕的時候,也非常講究比例,講究某物品的數量,若是出錯就會導致蛋糕不成型等問題。
所以,在做蛋糕的時候,一隻克秤少不得。
稱茶用的克秤和做蛋糕所用的克秤有著一定的區別。
比如說,稱茶的克秤可大可小,可稱取的重量不必太高,夠用就好。
而做蛋糕的克秤,就需要大一些,需要稱取麵粉等物品,可讀取的資料也需要更大些,這樣才可以放心使用。
在平時喝茶,一隻簡單的,小巧的克秤少不了。
眾所周知,白茶因為條形比較蓬鬆,泡袋裝的茶數量很少,為了確保茶葉不破碎,泡袋裝的茶,不太實際。
所以,平時常見的白茶,多數是散裝著或者餅茶。
在喝白茶時,沒有克秤的幫忙,喝不到好茶的滋味。
或許有些老茶友對於自己的手感很是自信,認為隨手一抓,茶葉的數量就會差不多,其實,真不一定。
白茶的條形有大有小,比如壽眉和白毫銀針,一個有葉片有茶梗,一個是芽頭,若是以壽眉的手感抓取白毫銀針的話,很容易導致數量出現錯誤。
壽眉蓬鬆,抓一大把或許都沒有5克,而白毫銀針若是抓取一大把,就會導致數量過多。
從而使得泡出來的湯水滋味苦澀,不好喝。
白毫銀針這樣的茶中貴族,喝不到它的好滋味,說句實話,有些浪費。
所以啊,信任自己的手感,不如相信電子裝置,準備一隻簡單的克秤,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3》
克秤用不對,有等於沒有。
就像開篇提到的那個例子,克秤的精準度不同。
用那種理工男的克秤來稱茶,容易出錯。
像朋友用其來稱茶,3克幹茶已經佔據了整個蓋碗了,差距太多。
平時使用簡單的克秤稱茶,5克的白牡丹,大概佔據蓋碗的三分之二處位置,哪裡會出現3克幹茶佔滿了蓋碗的情況。
如此一來,就會導致茶葉的茶水比例失衡,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定然不佳。
一般情況來說,沖泡白茶,推薦的茶水比例是1:20,也就是5克幹茶,注水100-110毫升左右。
以上的茶水比例,符合大部分茶友的口味,泡出來的茶湯滋味,香清甘活,鮮香淳爽。
而若是像上述的那種情況,我們就不得而知,投茶多少,應該注水多少,泡出來湯水滋味如何,都是未知數。
個人認為,真的沒有必要這樣辜負我們的好茶,品質出眾的茶葉來之不易,而且數量比較少。
面對這樣的茶,得認真對待,利用合適的克秤,稱取適量的茶葉,採用標準大小蓋碗泡茶,讓我們可以喝到滋味最佳的好茶滋味。
除了使用合適的克秤之外,正確使用克秤也很是關鍵。
前段時間,出門辦事回來後,準備給自己泡一杯茶喝。
但是在稱茶的時候,越發不對勁,這稱取的茶葉和平時看起來很不一樣,數量特別多。
當時心裡想,是不是克秤壞了,出現問題。
百思不得其解時,看見了克秤上的小螢幕上,右下角單位出現了問題。
平時使用的時候,單位是克,而這次變成了毫克,怪不得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克秤單位不對,就算是稱茶了,也泡不出好茶的滋味。
平時有可能是因為不小心按了幾下,將單位更改了。
所以在平時克秤稱茶的時候,需要注意單位是否正確,右下角顯示的是g就好。
若是出現了其他單位,需要及時調整。
《4》
不喝白茶,喝巖茶、紅茶,不用備克秤?
個人建議備上比較好。
紅茶和巖茶,雖然市面上多數為泡袋裝的茶,不需要稱茶。
但是,市面上產品五花八門,有大包裝著的,有茶葉罐裝著的等等,包裝繁多。
保不齊哪天買到了一款罐裝著的紅茶,準備試喝一番,但發現沒有克秤。
於是乎,就隨手抓些茶葉投入蓋碗中,開始沖泡。
這樣的做法很難控制投茶量,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種情況,泡出來的茶不好喝。
一款不好喝的茶,想來對其的印象極差,決定再也不喝這款茶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這款茶或許是款好茶,但是因為在沖泡時,隨意投茶沒有注意投茶量,泡出來的茶湯好喝才奇怪吧。
所以,不用克秤,隨意投茶,很容易錯過一款優質好茶。
武夷山或者太姥山寄來的茶樣,包裝都很是簡單。
都是用密封袋裝起來,貼上標籤,真是茶多任性。
在試喝這些茶的時候,若是沒有克秤輔助的話,很難喝到一款優質好茶的真實風味。
這樣一來,列位看官是否可以看出克秤的重要性。
此外,還聯想到一種情況。
若是有位朋友,興致沖沖地拿來一袋子茶來找你喝茶。
說是從武夷山茶農那淘來的正巖肉桂,是用牛皮紙袋裝著茶,在喝茶前需要稱取茶葉。
但是臨到頭來,發現自家卻沒有克秤,無法準確的喝到好茶的風姿。
這件事情的發生,就像是一盆冷水澆到頭頂,熱情被磨滅了大半,上不上,下不下。
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只喝泡袋裝著的茶,但是無法避免朋友也一起有這樣的習慣。
所以,個人建議在家備上只合適的克秤,以備不時之需。
克秤也可以算得上的全能選手,巖茶、紅茶、白茶等六大茶類均適用。
《5》
喝茶,是為了好喝,而不是其他。
隨意投茶,容易喝不到好喝的滋味。
無論是紅茶,巖茶和白茶,想要喝到好茶滋味,投茶量是關鍵。
投茶量如何控制,一隻克秤就可以滿足需求。
克秤的價格也不貴。
有著這樣價效比的物品,卻可以讓茶葉變得好喝,何樂不為呢?
一杯不好喝的茶,不喝也罷。
完全體會不到,茶葉的香清甘活,沒有喝茶的美好體驗。
注意細節,注意克秤單位,如此才可以泡出一杯好茶。
我們愛茶,自然希望喝到好茶完整的滋味。
一個人喝茶也需要儀式感,稱茶這一步驟少不得。
喝好茶,這個冬天更加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