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知道,制定目標一定要結合實際,不立足於現實的目標,除了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加大挫折的風險以外,沒有任何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食用油嚴重匱乏,連煎魚和炸土豆的油也很少。那時,有一位政府官員坐飛機視察了當時英國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認為那是種花生最理想的地方。政府聽到他的建議,便興沖沖地投資6000萬美元,要在那片非洲的灌木叢中開墾出1300萬公頃的土地種花生。
可是英國人哪裡知道,當地的灌木堅硬無比,大部分的開荒裝置一工作就壞。花了很大工夫才開墾出了原計劃1/10的土地。英國人除掉了一種野草,後來才知道它是能保持土壤養分的,失掉它就破壞了生態平衡。花生種子若稍遲種下,光禿禿的新土就會被風颳走,或被烈日灼烤而喪失養分。
原計劃在這片新開墾的地上一年要生產60萬噸花生,可是到頭來總共只收了9000噸。英國人見大事不妙,又改種大豆、菸葉、棉花、向日葵等。可是在那“馴化”的非洲土地上,這些作物竟無一紮得下根。英國政府於1964年終止了此項計劃,損失8000多萬美元,每粒花生米的成本高達1美元。
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最終只能使自己在奮鬥的歷程中顆粒無收。
很多人在工作中確定目標時總是打算把儘可能多的目標列在清單上,結果不僅導致目標體系內部產生矛盾,而且使自己在執行的過程中因無所適從而產生挫敗感。
英俊瀟灑的王亮兒時就是游泳健將,經常參加比賽。“自幼,別人就從兩方面來看我們。”他說,“一方面看我們是誰,另一方面看我們有何行為。我總是因為比賽成績優秀受到稱讚。”
因此,王亮不斷追求成就。他的輝煌從一幢建築物開始,然後變成兩幢,名氣越來越響亮,業務不斷擴充發展。最後,王亮的事業擴大到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涉足了多少生意。
他兼營製造業、中介業務、管理事業、旅館經營、公寓改建等,每一種行業他都想發展,而且都定為自己的目標。他認為沒有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總在試探自己的潛能。他常在早上起床看到報紙上赫然印著自己的名字,感覺相當舒服。於是便覺得凡事越大、越多就越好。
有一天,銀行打電話通知他的公司已過於膨脹,緩付款也已到期,要求償還貸款。王亮就這樣崩潰了。剛開始,王亮責怪每一個人,把錯誤歸咎於銀行、社會經濟形勢或公司員工身上。最後,他終於認識到了癥結所在:是自己的目標太多了,而且不切合實際,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該去追求哪個目標。
王亮明白了自己的失誤,立即周密籌劃部署,重整旗鼓,去攻克自己唯一的切合實際的目標。
王亮最擅長的是房地產開發。經過幾年精心的經營,生意逐漸有了起色。現在他再度成為百萬富翁,而且可喜的是他對自己能力的限度瞭解得更透徹了。
可見,在忙著實現自己的目標時,必須以現實為基礎。目標是不可以憑理想和主觀願望去制定的。任何過高、過急和不切實際的目標,都會導致最終目標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