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家長,想必你肯定有過這樣一種感覺:一股怒火莫名其妙的“噌”的一下從後腦勺燃起來。下一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傾瀉而出,朝著自己的伴侶或者孩子大吼。
這不是一位家長的常態,而是很多人的常態。尤其是母親。
生完孩子後,我們似乎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經常會想起自己結婚前的生活:閨蜜聚餐、逛街、看電影、打卡網紅旅遊景點……
生完孩子後,要麼兩點一線,收拾完孩子上班,下班就直接往家裡奔,照顧孩子到哄睡;要麼就是直接全職在家帶娃,一天天孩子、家務圍著轉。那些悠閒的生活彷彿是另外一個人的,精緻和美麗已經不屬於自己了!照著鏡子,儼然已是另一人了。
為何生完孩子,變化如此之大呢?其實大部分的我們在生孩子之前並沒有真正做好準備。養育孩子是一堂高階的課題,很多人都還沒有儲備好足夠多的知識,就開始開考作答了。
在養育孩子之前,除了要了解孩子健康成長的生理知識外,更多的是從心理層面,瞭解如何輕鬆地養育一個孩子。
瞭解原生家庭
對於父母來說,我們給了孩子原生家庭,所以我們必須讓我們自己先全面成長,撫慰自己曾經的“心理創傷”。
很多人覺得,我成長的挺健康的,似乎沒有創傷。那你想想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輕不輕鬆呢?如果不輕鬆,那一定是你方法沒對。得回到自己原生家庭找原因。
如果你有一個經常盯著你完成作業,事事都要督促你的爸媽,你看看自己現在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喜歡控制孩子,讓他按照你的要求還做很多事情?
作業必須七點鐘寫完,8點必須去洗澡,9點必須要睡覺,興趣班必須要報鋼琴不能報跆拳道……
如果你有一個脾氣暴躁或愛挖苦你的爸爸或媽媽,你是不是現在也經常諷刺和挖苦孩子?
伸出一根手指,指著孩子說:“就你這樣,學習能好才怪?”“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怎麼這麼笨”。
這些話,對於解決孩子的問題一點幫助也不會有,只會讓孩子再次曾受一遍我們曾經受過的委屈。
曾經我們的父母大多數因為家庭教育觀念不強,無形給予了我們不是那麼優質的親子關係。一個人的親子關係決定著他與世界的關係,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會指導著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為與思維方式。
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有沒有被家長盯著讀書做作業的時候?
犯錯的時候,有沒有被家長狠狠訓斥,劈頭蓋臉罵的時候?
有沒有想要一件東西,卻被家長無理由駁回的時候?
我們成長於說教的環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會以說教的方式去批評孩子。
我們成了曾經父母,孩子成了曾經的我們。
所以,在養育孩子之前,先了解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並有針對性地去撫平一些原生家庭的痛處,讓自己內心先充滿溫暖和愛,這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
做好睡眠不足的準備
很多人在生孩子前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後長期睡眠不足,心理上的壓力加上生理上的疲累,讓很多媽媽長期沒有發洩口,如果這時候,再加上一個不善解人意的老公或者意見不合的婆婆,爆發是遲早得事。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得人焦慮情緒更明顯,患抑鬱症得機率也會更大。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很難以理智的態度去對待。然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媽媽還得不到家人的支援與分擔,這就是很多媽媽在生娃後都有離婚的衝動的原因之一了。
孩子變成壓力的轉移點
生孩子以後,職場媽媽經常會因為孩子的事情影響工作,全職媽媽會因為照顧孩子而感到心累。如果此時孩子再調皮搗蛋,媽媽很多時候就把孩子當成壓力的釋放點,透過吼罵孩子,還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
如果你還未成為父母,請在生子之前好好調整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給孩子一個健康美好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已經成為父母,媽媽們請好好愛孩子,你的一言一語將是他擁有快樂童年的蜜糖,都說美好的童年能治癒人的一生,請給予他這份禮物。爸爸們請你們好好愛媽媽,因為這個女人為你和這個家付出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給了你這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