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文 | 王謙秋

在網際網路出現前,蕩婦羞辱還只侷限在人際關係較緊密的禮俗社會中,網際網路普及後,蕩婦羞辱已經成為針對女性的網路暴力(cyberbullying)的主要手段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蕩婦羞辱的可怕之處。

(IC photo / 圖)

近日,成都20歲新冠確診女孩引發網路熱議。

不知何時,網上開始瘋傳起該女孩的行程軌跡,甚至連姓名、身份證號、還有具體到戶的住址都一應俱全,這種程度已經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

而且,“女性、新冠、爺爺奶奶確診、無固定職業、凌晨多次出入酒吧”這些資訊,竟成為了網友嘲諷該女孩的發洩口:“20歲一天轉場4個酒吧肯定不是好女孩”、“你奶奶這麼早就確診了,你還到處跑?”....

然而,成都衛健委官方已經迴應,當時奶奶未確診,也就是說她去酒吧時並不知情。

這位女孩誠實地配合相關部門,公佈了自己的行動軌跡,為的是儘早控制疫情,竟然被人肉和網暴,遭受一輪又一輪的“蕩婦的羞辱”,去酒吧就不是好女孩了?Excuse me?

其實,不管是如今的文明社會,還是很早之前,“蕩婦羞辱論”隨處可見。

西西里一個小鎮上,年輕美麗的瑪琳娜一直是人們注意的焦點。二戰爆發,丈夫入伍奔赴前線,她一人獨居。她是全鎮男性傾慕的物件,也是全鎮女性議論的物件。一天突然傳來他丈夫戰死的訊息,她成了寡婦。她獨居時流言蜚語就已經不堪了,成為寡婦她就更有罪了,更何況還是一個漂亮的寡婦。

她父親誤信謠言與她斷絕關係,她失去了最後的經濟來源。女性出於嫉妒,男性由於妻子的壓力,都沒有為她提供工作,她只能出賣自己的身體苟且偷生。然而,當美軍解放了西西里,瑪琳娜便最先被押上道德審判臺:被毆打、被當眾羞辱、被剃掉頭髮。因為她曾陪德國人睡覺,所以她不僅是蕩婦,更是賣國賊。審判她的卻正是那些嫉妒她,阻止男人為她提供工作的女人。

這是義大利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故事。“瑪琳娜沒罪,只是錯在命運乖舛,錯在孤獨無依,錯在長得太美,所以招致嫉妒和流言蜚語,最終蒙羞受辱。”雖然是異國電影,我們對這些場景卻似曾相識——但凡涉及性,女人都會被押上道德審判臺。

這也是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描繪的荒誕。王小二對陳清揚說要想證明她沒有偷漢,她就該像其他人一樣臉黑、胸部下垂。別人沒有義務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漢再決定是否管你叫破鞋,你倒有義務叫人無法叫你破鞋。陳清揚不是破鞋的時候被人說是破鞋,當眾暴露了她是破鞋之後看客們又都興味索然。那裡的人習慣於把一切不是破鞋的人說成破鞋,而對真的破鞋放任自流。

這就是長期以來,蕩婦羞辱(slut shaming)的邏輯:對女性最惡毒的攻擊手段就是揪住女性私德和私生活的小辮子,就算這個小辮子不存在你也需要證明它不存在,既然你需要自證清白說明你並不清白,所以你不是好人,所以你活該。被叫做蕩婦,與到底是不是蕩婦並無關係,但造成的傷害卻幾乎是致命的。

(IC photo / 圖)

在網際網路出現前,蕩婦羞辱還只侷限在人際關係較緊密的禮俗社會中,網際網路普及後,蕩婦羞辱已經成為針對女性的網路暴力(cyberbullying)的主要手段了。這是網路世界的普遍現象,中國當然不例外。

此前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的網路輿論經過反轉,最後終於也落到蕩婦羞辱的邏輯上:有好事者扒出了她的86次開房記錄。在開車途中遇到一個主動找事的司機於是大打出手誰對誰錯本來存有爭議,但扒出開房記錄似乎就足夠說明問題了:你看這蕩婦,活該被打。

而當女性介入公共事件時,蕩婦羞辱也足以將她們排斥在外。舒淇曾捲入兩個明星的爭論,很快,舒淇曾經出演過的限制級影片的截圖就又被網路暴民翻出來了,逼得舒淇關閉了其微博。他們的邏輯很簡單粗暴:這些不守婦道的女人,沒資格談論這些問題。

這正是蕩婦羞辱的可怕之處,女性無論怎樣都難以避免其帶來的懲罰。因為它實質就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束縛,是加諸女性身上的性道德雙重標準,既矛盾又虛偽。

他讚揚貞潔和忠實的妻子,但他勾引鄰居的妻子通姦。他們公開期望,女人會同意犯輕罪(墮胎):她的不道德對男人所尊重的道德社會的和諧是必要的。男人公開地責備她,這是遊戲規則,但他背地裡又感激她的輕浮或不育。(語出波伏娃《第二性》)

萊溫斯基事件就是性道德雙重標準一個不幸的註腳。這裡甚至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克林頓也是當事者,為什麼不以他來命名這一事件?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曝出了性醜聞。這一事件雖然導致了國會對克林頓的彈劾,但彈劾的主要理由是克林頓作偽證和妨礙司法。讓人玩味的是在彈劾事件期間,克林頓的民意支援率反而升至最高點。最終國會也並未透過彈劾,克林頓做滿了其任期,其後也被評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但事件的另一當事人的卻一直生活在醜聞的陰影下。很多人都知道她,但很少有人真正瞭解她。她被貼上種種標籤:破鞋(tart)、duang婦(slut)、妓女(whore)、胸大無腦(bimbo)。她承認自己錯了,想開始新生活。她找工作頻頻受挫,因為她的“歷史”問題;少數願意提供工作的僱主也只是想借她炒作。她一直避免出現在公眾視野,直到2014年,在目睹一名跟她有類似經歷的大學生不堪其辱自殺後,萊溫斯基終於主動站出來反對網路暴力。

她說,網路世界,羞辱很容易,理解卻太難,所以我們需要回歸失落的傳統價值——同情心和惻隱心。

何謂同情心和惻隱心?《聖經》記載了這樣的故事。人們抓住了一個正在行淫的女人,送到耶穌面前,問他如何處理,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誰先拿石頭砸她。”於是所有人都退了出去。現實中,那些自以為佔據道德高地的人拿起石頭,將女性押上道德審判臺時,是不是也該先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罪,該想想道德審判到底符合怎樣的道德。

讓凱撒的歸凱撒,讓上帝的歸上帝吧。

1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你是無邊妄念,亦是不盡人間,他終於知道了什麼叫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