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第一次讀《傅雷家書》起,我就覺得傅雷是一個特別矛盾的人。他對自己的兩個孩子——傅聰、傅敏管教甚嚴,有時到了苛責的程度,例如吃飯時不得講話,咀嚼時不準出聲,飯菜不能掉在餐桌上,用餐後椅子要歸位,等等。但同時在給傅聰的書信中,又透漏著濃濃的父愛,滿是慈愛和寬容。

傅雷夫婦

在傅聰叛逃英國後,傅雷如遭雷擊,尤其是在傅聰選擇了入籍英國後,傅雷更是氣憤地斷絕了同兒子的通訊,然而幾個月後,又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知道一切官方的檔案只是一種形式,任何法律手續約束不了一個人的心——在這一點上我們始終相信你。可是在自盡後,人們在傅雷的遺書中,卻又發現了這樣的話: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

傅雷一家

我總是嘗試著去揣摩傅雷的心境,可是最終只能無奈的放棄, 也許連傅雷本人,都鬧不清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的自盡對自己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告別這糾結的人生,痛苦的現實。只是可惜了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譯者,留給了我們一聲嘆息。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知道傅雷先生為何人了。畢竟他所翻譯的那些名著,例如《約翰克里斯多夫 》等,早就已經沒有人有耐心去讀。可是這兩天傅雷又“火”了,因為他的長子,英國籍著名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

傅聰的去世,讓中國網友們沸騰了。有真心悼念的,也有惡毒攻擊諷刺的,其實仔細想想,這樣一位普通的老人去世,根本不應該在國內引起如此軒然大波,更妄論衝上熱搜,畢竟全世界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因為感染新冠而不幸離世,傅聰只不過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個而已。之所以會鬧得這麼兇,原因無非兩點:

傅聰

第一:他是一位放棄了中國國籍的感染新冠英國老人;

第二:他是傅雷的兒子,是那本著名的《傅雷家書》的主角。

針對第一點,網友們的嘲諷我認為是有點過激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感染新冠去世很正常。年初我國疫情正嚴重之時,每天全國都要去世好多位知名人物,其中有科學家、學者等等,這是人類的一場劫難,面對這場劫難我們應當抱有更多的善良才對。非要把傅聰的去世歸結為英國的防疫不力,從而映襯我們國家對疫情防控的出色,我認為過於牽強。

另外,我認為也大可不必去吐槽傅聰加入英國國籍一事。確實,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尤其是一場新冠疫情,徹底撕下了那些發達國家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讓每一位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體制,我們的制度從來沒有這樣被全體國民所認同和擁護。

傅聰和第一任妻子

一時間,網上開始了對那些“外籍中國人”的嘲諷。其實這像極了一對談戀愛的小情侶,女方嫌棄男方沒出息,另攀高枝,而男方經過一番臥薪嚐膽之後出人頭地,於是抱著復仇的快感,對曾經的最愛冷嘲熱諷,笑話其有眼無珠,趨炎附勢,正所謂今天你對我不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這件事有沒有必要去做呢?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這件事只是逆襲後的自嗨而已,幻想著女方會後悔萬分,捶足頓胸的請求自己回心轉意,然而真實情況很大程度上並非如此,感情早已經煙消雲散,曾經的那個他,好或是不好,都已經是陌生人,也許會不經意間撩撥一下心絃,僅此而已罷了。

這樣的自我意淫,只是D絲的行徑,證明你的心中還是對其念念不忘,割捨不下。如果你真想報復當初的“背叛”,正確的姿勢應當是把自己的目標放得更長遠,完全無視當初的那個她,因為你們早已經不是一路人,你的追求她拍馬難及,她註定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見證你一生的輝煌才對。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目標應當是星辰大海,什麼時候我們真正學會了寬容,什麼時候我們才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大國。

至於第二點,我覺得根本就是一個誤會。有些朋友說,久負盛名的《傅雷家書》,作為中國家教的典範,卻教出來一個放棄國籍的“老外”,簡直就是一種嘲諷。那麼我只能說,你沒有讀懂這本書。

在中國,提及家書,最常說的就是《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湖南湘陰的曾氏家族,枝繁葉茂,名人無數,因此曾國藩的育兒之道也被後世極力推崇。無數人一遍又一遍的翻閱《曾國藩家書》,希望從中能夠找出教育子女的密碼,從而光宗耀祖。

然而,這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曾國藩本人的身份地位,作為晚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的名望和地位為他的後代帶來了無盡的人脈和機會,曾氏一族之所以能夠如此顯赫,除了自身努力外,跟家族的聲望,家族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支援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左宗棠,就在曾國藩去世後對其後人多有提攜,而這樣的機遇,普通人家的子女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享受到的。

所以說,那些認為自己按照曾國藩的方法教育子女,就能成才的家長們可以歇歇了。把全部希望寄託給子女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先想辦法讓自身強大,給子女更好的平臺和環境才是正途。

所有的家書,都是一種價值觀的輸出,而不是方法論,想要照葫蘆畫瓢,那就是自己把書讀歪了。

傅聰懷抱父親遺像

之所以囉嗦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傅雷家書》和《曾國藩家書》一樣,我們讀這本書不應當去看怎樣教育子女,而應當去看傅雷先生在書中傳達出的濃濃父愛和家國情懷。

傅聰加入英國國籍後,上海音樂學院的人找上了傅雷。他們衝入傅雷家中,翻箱倒櫃拼命尋找傅雷的“罪證”。他們找到了傅雷與傅聰之間信,卻發現字裡行間盡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

在一封封信中,傅雷這樣告誡兒子“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首先要做人,才能做音樂家”。

這種對國家深深的愛,這種極正的三觀,才是我們應當從《傅雷家書》中學習的東西。

11
最新評論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買了東航隨心飛的這一年,我到底賺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