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裡面,除了制度原因外,秦國富強的秘密還來自於兩項巨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這兩大水利工程把四川和關中變成了千里沃野,為秦國提供了豐富的人口和糧食。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水利不但是關乎生計的農業技術,更是文明能否強盛和壯大的基礎性工程。大禹因為治水有方而建立夏朝,開啟了中華文明,秦國因為善修水利而統一六國。

到了現代,水利工程仍然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性保障,是人類對抗旱澇災害的最有力武器。如今,我們已經見慣了三峽等超大型水利設施,享受著基建狂魔征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僅僅在幾十年前,我們仍然不得不像愚公移山一樣,依靠肩挑手提來挖出長長的水渠,把遠方的河水引入我們的良田。紅旗渠便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人民用雙手移開阻礙自己的大山,實現了愚公的夢想。

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河南經過數千年的開發,森林植被早就消失殆盡,水土流失嚴重,造成的後果就是普遍性的缺水。河南西部的林縣更是個極度缺水的地區,背靠著太行山脈,卻很少有河流可供灌溉。

1954年,26歲的楊貴出任林縣的縣委書記,擺在他面前的主要難題,仍然是該縣十年九旱的惡劣環境,糧食收成連填飽肚子都不夠,群眾的生活極度貧困。

楊貴前幾年主持了一些基建和水利專案,使林縣初步具備了一些現代化氣息,但缺水的老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關鍵還在於附近沒有充足的水源,地下水更是指望不上。

為此,楊貴專門對周邊縣市進行了考察,最後相中了太行山另一頭的山西漳河。漳河屬於海河水系,水量豐富,不僅足夠沿途各地的灌溉使用,還給衛河帶去充沛的河水。

經過上級批准,楊貴決定引漳入林縣,徹底解決缺水問題。可是,這項工程的困難跟當年愚公是一樣的,太行山橫亙在眼前,不擺平這座大山,一滴漳河水也流不到林縣。

想要把水引過來,其實就是挖一條人工河出來。平地上挖河好辦,遇到山頭的話,能炸掉的就炸掉,炸不掉的就打個洞。經過勘查和計算,從漳河到林縣沿途有一千多個山頭,而愚公家門口只有兩座山,可見林縣群眾面對的困難比愚公大多了。

楊貴沒有氣餒,組織全縣群眾深入宣傳這項工程的意義,以及所面臨的困難,他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最偉大的。群眾們深知紅旗渠對於自己和子孫後代們的意義,紛紛請纓參加修渠工程。

群眾們知道縣裡面經費緊張,便自帶乾糧和工具,無償為工程做貢獻。孩子們也積極撿柳條、編籮筐,給大人們做好後勤和輔助工作。這真是全縣齊上陣,男女老幼皆出力。

從1960年開始,這條名為紅旗渠的引漳入林工程全面展開。起初楊貴和大家計劃100天完成,可沒想到施工中的困難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最後完成是在將近十年之後。

林縣是個貧困縣,能夠組織的人力物力都較為有限。縣裡面到處向人求援,收集人家工程用剩下的物資,哪怕是廢鐵也放不過,拉回來打造修補工具。最幸運的一次要到了500噸炸藥,一下子就解決了炸藥緊缺的難題。

在這九年多的時間裡,林縣的青年長成了壯年、壯年熬成了老年、兒童也變成了青年。一代接一代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紅旗渠緩慢而又堅決地向前延伸著。

1969年,紅旗渠全面貫通,當豐沛的漳河水沿著紅旗渠湧進林縣縣境的那一刻,林縣人沸騰了,他們這麼多年的辛勞終於得到了回報,子子孫孫都不用再為吃水澆地而煩惱。

據統計,紅旗渠總乾渠的長度達70.6公里,分渠遍佈全縣每個鄉鎮。從漳河取水口開始,沿途總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開鑿出211個隧洞,還架設151座渡槽,修建各類建築物12000多座。

紅旗渠總的土石方量達2225萬立方米,如果按修一堵2米高、3米寬的牆來計算,可以從哈爾濱修到廣州,是一道不折不扣的新時代長城,世界奇蹟。

紅旗渠不但解決了制約林縣農業發展的灌溉問題,還成為那個時代人定勝天的象徵。在幾乎沒有機械化施工裝置的年代,林縣人靠著肩挑手挖,修出一道人工的天河,也是生命源泉。如今的紅旗渠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向現在的人們展示著當年的這種頑強精神。

1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鬥智鬥勇,泰王室新版日曆記錄素緹達精彩瞬間,詩尼娜遭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