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風雨哈佛路》是莉絲·默裡的小說,自出版之日起就長期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讀過此書的人常常為之落淚,而這個故事其實是作者莉絲的真實經歷,她1980年出生於美國,母親吸毒染上艾滋病,最終導致精神分裂,父親是個癮君子,消極厭世,一家人靠著僅有的救濟金生活,從8歲起,莉絲就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她很少去學校,但門門成績都是A,由此引起老師的關注。

2003年,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影《風雨哈佛路》上映,感人的故事情節激勵了無數觀眾,也讓人們意識到原生家庭不幸給孩子帶來的創傷,以及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環境,成為更好的自己。

01、異化家庭對孩子的毒害:自閉、恐懼、孤僻、憂傷

家庭本應該是孩子溫馨的港灣,卻也有可能摧毀掉孩子的一生。莉絲一家就是美國底層家庭的真實寫照,街區充滿著暴力與罪惡,家中牆上有各種塗鴉,地上散落著毒品注射器,家中凌亂不堪,莉絲的父母失去了工作的能力,價值觀被嚴重扭曲,他們不能給莉絲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也由此導致莉絲變得敏感多疑,自閉恐懼。

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主流文化受到衝擊,嬉皮士、毒品橫行,這種異化行為導致無數家庭分崩離析,影片透過莉絲的家庭展現出的是一種社會群體性迷茫。莉絲說“每個人用毒品和性撐過每一天”。這是美國社會現實的無奈和文化道德的喪失,莉絲父母沉迷毒品的行為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行為,但這種方法並不能重獲新生,反而更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莉絲渾身髒亂,受到同學的歧視,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性格孤僻,憂傷失落,這些性格的養成都與家庭密不可分。但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和過目不忘的記憶,就社會現狀來說,莉絲的成功並不具有共性,但卻具有普世價值,比如她說“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

如果莉絲不是天賦異稟,又或者她並不想努力上進,生活展現給她的將是另一個無邊的地獄。這部影片更想表達的是一種態度,只要內心堅定,一定可以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成為更好的一個人,但如果環境始終無法改變呢?一切可能都完全不同。

02、轉換環境,拼搏努力,才有可能重獲新生

在莉絲15歲的時候,母親因為艾滋病死亡,父親進入收容所,莉絲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而真正促使她進步的其實是閱讀,她的生活如一團亂麻,沒有一絲的頭緒,在這個時候閱讀給了她活下去的力量,她從垃圾箱裡撿來百科全書,從書中她學習到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促使她轉變的根本原因。

儘管母親是癮君子,但莉絲依然愛著自己的母親,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她,親情是永遠無法割捨的,直到母親去世,莉絲都沒有怨恨過自己的母親,這是以德報怨的善良,她憑藉自己的努力進入到一家慈善學校,靠著拼命奮鬥獲得了一萬美金的紐約時報獎學金,最終如願進入了理想的哈佛大學。

當她站在領獎臺上,她說“一切從此改變,我的生活將不再一樣。如果能回到過去,我願意用現在的一切去挽回我的家庭”,由此看出,家庭對於莉絲的影響非常大,她渴望得到父母的擁抱和呵護,他們並不是不想愛,而是缺乏愛的能力。在莉絲心中,堅持她一路走來的依然是家人的愛,這種愛構成了她堅強、執著的原動力。

面對殘酷的環境,莉絲從來不抱怨,因為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她不卑不亢,感恩珍惜,將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無比,正如她說的“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動”。世界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只能讓自己足夠強大,去面對生活的每一次挑戰。

03、失去才懂得珍惜,認識自我的道路永遠充滿挑戰和挫折

成功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從幼稚到成熟,從無知到博學,從迷茫到堅定,這個過程很痛苦也很艱辛,但經歷之後才會發現歷練的重要性。

當莉絲母親去世,她躺在了母親的棺材上,她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卻依然感到遺憾,有時候現實就是如此的無奈,我們拼盡全力,卻不得不向世俗低頭。所以要求我們在自己可以把握的人生上多努力,讓人生少一點遺憾,多一些幸福。

莉絲是幸運的,她在墮落的環境中沒有隨波逐流,反而更加堅定心中的理想,這得益於她對自我和世界的認識,只有先認識到自己,才有可能更好地認識世界。選擇如何人生道路全在個人選擇,決定放棄可能只需要一秒鐘,但堅持理想卻需要一輩子。莉絲的認知之路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選擇。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藉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

想清楚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是對目標的拆解和執行,莉絲追求自我價值的過程與美國女權主義的崛起不謀而合,儘管兩者沒有必然聯絡,但她的人生卻能作為女性價值實現的絕佳案例。莉絲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努力的重要性,她也會點亮更多女性去實現人生價值。

《風雨哈佛路》透過莉絲從貧窮女孩成為哈佛學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內心信仰的重要性,認清自我,認清世界,用毅力和努力奮發圖強,用知識改變命運,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7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書單 | 告別2020年,從《給忙碌者的病毒科學》開始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