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獨立於所有大陸單獨存在,有森林也有草原和荒漠,為各類動物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存環境,並且人口相對較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較小,就形成了很多特有的動物種類,而這些動物的生存策略、繁殖策略也是五花八門。今天就來介紹一種採用自殺式交配策略的動物:袋鼩(qú)。
袋鼩是一種小型的有袋類哺乳動物,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以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一般選擇在冬季繁殖(澳大利亞的冬季是6到8月),冬季是食物比較稀缺的季節,之所以選擇冬季交配是為了確保幼崽能夠在食物豐富的春天出生。
雄性袋鼩一旦到了交配季,體內的睪丸酮水平就會飆升,變得更具有攻擊性,在爭奪配偶的時候會大打出手。袋鼩一般不願意浪費時間向配偶求愛,它們一般會直奔主題,抓住一分一秒完成交配大業,雄性袋鼩的一生彷彿就是為了交配和繁殖而奮鬥。
雄性袋鼩在將近一半的生命中,每天交配長達14小時。這並不是充滿愛意和閒情逸致的享受,而是近乎瘋狂的,掏空身體的交配。它們會迅速把有限的米青子儲備耗盡,身體狀態也隨之一落千丈。
之後雄性就會因免疫系統衰竭導致毛髮脫落,雙目失明,全身出血,然後在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離開這個世界,袋鼩的交配可以說是自殺式交配。
關於袋鼩為什麼會採用自殺式交配策略有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袋鼩選擇這種策略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在自然選擇的排序中:生殖能力大於生存能力。
但袋鼩身體的睪酮素能夠幫助它們找到配偶,並且睪酮素分泌得越多,越容易吸引到配偶,如此一來它就可以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其中就包括睪酮素分泌過高的基因。
當然,如果分泌睪酮素濃度過高,以至於雄性寬足袋鼩在還沒發育成熟時就死去,那麼該基因就會被淘汰。所以最終自然選擇留下的是睪酮素分泌較高,但不至於高到令個體還未成熟就死亡的程度。
這樣,在交配季到來的時候,犧牲自己一個以後,來年會有很多個幼崽,那麼袋鼩的群體也將越來越壯大。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食物說。
有科學家分析,每年交配季節時雄性會滅絕,有可能和袋鼩的食物的季節性有關係,在冬天時,雄性犧牲自己,讓雌性懷孕,並且自己死亡,那麼在食物豐富的夏天,後代會出生,雌性和子女在未來一年就會有更好的生存,無需為食物煩惱,雄性袋鼩確實是一位偉大的爸爸。
那麼問題又來了,雄性袋鼩死掉以後,雌性袋鼩會跟隨雄性袋鼩離去還是會獨自生活,生下寶寶,然後撫養它長大呢?又或者,雌性袋鼩會重新尋找新的配偶?
一般而言,雌性袋鼩會先將幼崽生下來,但是雌性寬足袋鼩在生育多個幼崽之後身體狀態急劇下滑,也會面臨死亡的危險,能活到下一個交配期的雌性足袋鼩不超過50%,而且能活過生命中第三個交配期的更少。
總結:
袋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有袋類哺乳動物,由於雄性袋鼩的“自殺式”交配繁殖策略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不過,凡事有利有弊,雄性在繁殖的季節大量死亡,也為即將出生的幼崽和需要更多營養的雌性空出了更多的食物,所以,這也是袋鼩的一種獨特的繁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