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經歷了黃巾之亂,地方豪強和傳統世族越發強大。到了此時,東漢的壽命其實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截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董卓已經實際控制涼州的隴西、漢陽、安定、北地四郡及幷州的西河、上郡。進而屯兵司隸的河東以觀時變,對洛陽朝廷造成極大壓力。

未進軍洛陽前,董卓勢力範圍

同樣草根出身的丁原升任幷州刺史,靠著手下呂布、張遼、張楊等大將,組建幷州狼騎,其威名不在西涼鐵騎之下。

既要防範董卓的侵襲,又想攫取朝廷的利益。故而丁原選擇進兵司隸河內郡,同樣達到了“以觀時變”的效果。

對於東漢朝廷來說,兩個草莽出身的軍閥之間互相抗衡,完全可以作為朝廷用來制衡的手段。

幾乎同時期,黃巾餘黨白波軍在西河重新起事,並聯合內遷的南匈奴部族,先後攻擊太原、河內、河東等州郡,攜眾十餘萬人,董卓派遣女婿牛輔前往討伐而不能勝。

要想破賊,就要整合涼州、幷州的實力。我相信,至少在此刻開始,董卓丁原之間就有了相互吞併的想法。

董卓與丁原的矛盾,在進洛陽之前就已經在醞釀

何進並非完全的蠢材,先後召董卓與丁原入京,也是打著互相制衡的算盤。但這同樣給了兩個野心家吞併對方的機會:兩人入洛陽,註定只有一個才能活著離開。

這時候就該史上著名反骨仔登場了:當時的呂布在丁原手下擔任一名主簿。沒錯,堂堂的當世第一名將,此刻正幹著一份寫寫算算的工作,混的可謂是很不得志。

這也給了董卓拉攏他的機會,是人都追求一個上進的可能性。在這個命如草芥的時代,呂布並不存在什麼改換門庭的心理壓力。靠著呂布的投效,董卓完成了對丁原的絕殺,併成功將幷州軍團收入囊中。

ps:呂布之所以投靠董卓,更多的只是為了賭一份未來,畢竟當時的董卓野心更大,故而能給自己的就更多。所謂贈送赤兔馬,只是一條誘因罷了。

此刻的董卓,實力達到其人生的巔峰,更換天子,著實過了把伊尹、霍光的癮,但同時也引起傳統山東世族的不安。掌控洛陽朝廷之後,董卓已經把勢力範圍擴大到了山東世族的核心地帶。

雖然歷史上並沒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但反董聯盟還是足足有著十道大軍:南陽太守袁術、渤海太守袁紹、冀州牧韓馥、山陽太守袁遺、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除此之外的參與者還有先期起兵的曹操及袁術的小弟孫堅。

像演義中的北海孔融、徐州陶謙、北平公孫瓚等人並未參加此次聯盟。終究董卓離他們太遠了,壓根犯不著去拼命啊。

董卓的擴張,引發山東諸侯的不滿

捋一捋,這十鎮諸侯都是什麼身份:袁術、袁紹、袁遺是堂兄弟,韓馥是袁氏門生,張邈自幼與袁紹(及曹操)交好,這五人都算是袁家軍;劉岱漢室宗親,橋瑁是太尉橋玄族子,鮑信家族自鮑宣起八世為官,也都是名門望族;王匡交好蔡邕,孔伷清談名士,也都是名士出身。

這些人都可以說是傳統山東世族的代表人物,把這些人的勢力範圍,沿著渤海袁紹到南陽袁術畫一道自東北向西南的斜線(姑且稱之為“二袁線”)。大致與討董聯軍勢力範圍平行,且牢牢把山東腹地攔在身後。

可以看到,董卓的勢力範圍已經越界了。而“二袁線”的中點就是虎牢關,群雄的選擇果然是有針對性的。

圍著“二袁線”發生激烈的矛盾衝突

在董卓對抗關東聯軍的同時,白波軍突然變得異常強大。其攻破河東之後,與關東聯軍一前一後,直接威脅到董卓勢力的安危。

在如此重壓之下,公元190年董卓不得不帶著他擁立的天子,選擇西撤長安來儲存實力。而此刻的關東諸侯顯然連臉面也不要了,隨即產生內訌:

兗州刺史劉岱吞併東郡太守橋瑁,以鞏固其在兗州的統治;渤海太守袁紹吞併冀州牧韓馥,完全佔據冀州;袁遺捲入二袁兄弟的紛爭,最終被袁紹所殺;曹操拉攏自己當年的小夥伴,收服陳留太守張邈,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可以說,完全就把結盟時喊出的口號,徹底拋到了九霄雲外。要說關東聯軍壓根毫無作為,也不全對。

至少,袁術家小弟孫堅還跑洛陽折騰了一通。呃,雖然臨走的時候順便揣走了傳國玉璽;

至少,年輕的曹操直接一路追擊殺到了滎陽。呃,雖然被董卓部將徐榮殺了個全軍覆沒。

關東聯軍及白波軍的雙重威脅,董卓選擇西撤

雖然沒人在乎天子,但卻不表示世族放棄了在朝廷的權利。三年之後,名門望族出身的王允終於找到了機會:

涼州軍團與幷州軍團不和:涼州兵在幷州兵跟前總是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而董卓對於這種壓制也採取了一種默許的態度。

董卓曾派呂布(幷州)、胡軫(涼州)迎擊孫堅,卻是以胡軫為主將,呂布為副將。甚至幾次三番胡軫還威脅要斬殺呂布祭旗。堂堂幷州軍團的NO.1,處境都如此艱難,可想而知底層的幷州將士過的是什麼日子。

抓住機會的HR王允一面靠著同鄉的情誼,一面靠著威脅利誘,成功的幫著呂布完成再一次的跳槽,於是董卓便死了。

王允並不放過涼州軍團,甚至連李傕、郭汜的投降都不接受,這大概就是傳統世族對待草根出身的那種傲氣吧。雖然王允最終被滅殺,但隨後爆發的矛盾也徹底傷了草根豪傑的元氣。

哦,對了。此後的白波軍搖身一變,又成了大漢忠臣。並於建安五年(公元196年)成功護送漢獻帝返回洛陽,自此才算是給董卓之亂畫上個句號。

董卓亂局,一路走來著實令人感觸良多:

大漢是扶不起來了,董卓廢立天子是在表示自己對朝廷的控制權。之所以遭到十餘路諸侯的討伐,除了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剩下的大概就是因為他的草根出身吧。

呂布是個悲劇人物,出身就決定了他的上進之路走得極難:投靠丁原,算半個會計;投靠董卓,又被涼州系壓制;投靠王允,又被其剛愎自用完全打亂了節奏。然後自己這個貫穿董卓之亂全域性的人物,稀裡糊塗戴了個“三姓家奴”的帽子。

世族階層對於草根豪傑的打壓甚至在黃巾亂黨之上,楊奉、韓暹甚至還有漂白身份的機會,但草根豪傑自此幾乎被打壓一空。群雄時代,是個世族爭雄的時代,僥倖存活的呂布也成為了遭受重點打壓的物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低調是王道。

諸侯討董,驍騎校尉曹操僅僅是個前驅,江東集團始祖孫堅是袁紹的小弟,蜀漢劉備史書上僅有一句“亦起軍從討董卓”。三個人在當時的大勢之下,可以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倒炕。”這大概就是三國的真實寫照吧。

21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從羊脂球到賽金花,風塵女子為國獻身敵寇後,為什麼結局都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