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數年前,中國還在為電影要不要分級的問題討論不休的時候,美國好萊塢建立起分級制度的傑克·瓦倫蒂卻因中風併發症去世,終年85歲。從1968年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的建立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了,瓦倫蒂也以建立分級制度而成為了電影行業中最偉大的領袖之一。自從《亡命天涯》以後,中國每年院線中都要引入大量的美國影片,所以,美國電影分級制度不但是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個借鑑,更是中國影迷的觀影指南。

曾幾何時,香港的三級片幾乎成為了許多內地影迷心目中的年代烙印,有關葉玉卿,李麗珍,徐若暄以及舒琪等豔星的寫真都被壓縮在盜版光碟中被人們珍藏了起來。其實客觀地說,香港的三級片並沒有多少可以列入影史的佳作,但這種三級片的概念卻深入我們的心中,這也許是內地影迷對電影分級的最初印象。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影片令內陸影迷們知道了在革命英雄片以及家庭批判片之外的一種電影。

電影是一個產業,可以分為多種型別片,其中許多型別的表現手段不免要涉及到若干正常人的道德似乎無法接受的內容,例如色情與暴力等等。而我們記憶中的香港三級片主要指的便是有色情與暴力內容的影片,除了上述豔星主演的那些影片以外,象《人肉叉燒包》這樣的電影顯然是三級片中的暴力內容代表之作。但如果把三級片等同於色情+暴力影片,這顯然是對三級片的一種誤解。因為三級片在香港的定義是隻準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即又可稱作成人片。

這個解釋顯然是非常含糊的,於是,我們大體可以從最早建立分級制度的美國來說一說到底什麼是“三級片”,所謂的適合與不適合又是什麼意思,相對於一個完整的電影行業來說,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還是最具有參考價值的,也籍此文紀念電影分級制度的創立人傑克·瓦倫蒂。

1968年,傑克·瓦倫蒂任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的時候建立了電影分級制度,隨著不斷改善,由最先的四個等級演變為了現代的五個等級,即G級,PG級,PG-13級,R級和NC-17級。其中G級被稱作大眾級,是所有年齡段的觀眾均可以觀看的,影片中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也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這個級別對於中國觀眾並不陌生,例如很有名的《101條斑點狗》以及1995年引進的大片《獅子王》等等。

G級影片由於要適合所有觀眾的觀看,所以這樣的影片在美國這個崇尚自由的國家並不是很多的,大多數此類影片都是為了照顧小孩子的成長,例如一些動畫長片之類的。而中國市場上引入的美國大片則以PG級和PG-13級為主。所謂的PG級,就是指普通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有些鏡頭可能會對觀眾產生不適感,建議要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這個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範圍。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也是一些帶有明顯兒童標籤的影片,例如1999年引進的《精靈鼠小弟》,2001年引進的《貓狗大戰》,當然還有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

PG-13級是中國觀眾在院線中最常看到的美國影片,這種影片被稱作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的兒童要在有父母陪同下才可以觀看的,因為有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這個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也沒有裸體鏡頭,但有時會有吸毒鏡頭和髒話。中國第一部的引進大片《亡命天涯》以及《指環王》系列等都是屬於這個級別。這類影片由於故事好看而且常規,所以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了巨大歡迎,因此一般也會贏得相當不錯的票房。

R級被稱作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著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包括髒話。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這個級別的影片就很少能夠在院線上觀看了。但經過國內的刪剪,我們一般也能夠看到不是那麼原汁原味的美國R級影片,比如《駭客帝國》系列,還有剛剛引進的《通天塔》等。但對於真正的電影發燒友來說,與其在院線看這種經過刪剪的影片,真不如回到家中看碟片來得過癮。

NC-17級別的美國影片與中國的院線觀眾根本無緣。因為這個級別又被稱作成人影片(不同於色情片),類似於香港的三級片,未成年人是堅決被禁止觀看的。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髒話等。很有名的影片例如《本能》,《加州殺手》,《大開眼戒》等。這類影片往往由於其表現手法過於極端或者殘酷真實,所以即便在美國也往往是倍受爭議的。

其實,美國這種分級制度的主要依據是由於電影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即電影是依靠影像及語言而實現的一種商品,它的所有表現手段都是離不開鏡頭與對白的,所以對鏡頭與語言的分級是極適合美國這種產業化的電影生產方式。所以在美國,一部影片往往為了達到某個級別而剪輯出了多種版本,這樣既保持了影片的故事內容也有利於發行,因為每個級別的影片所獲得的發行待遇是有所不同的,越大眾的影片所受到的待遇當然也是最好的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經常會發現諸如導演剪輯版或未分級版的出現,其實這些版本也是適用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的。

但僅僅把視聽語言作為分級制度的依據顯然是對電影這門藝術過於產業化的解釋了。在許多國家中,除了視聽語言以外,電影分級制度的制訂中還摻雜了許多人文的條規,這些條例不但將電影從形式中解脫了出來,而且付與電影真正的藝術生命力。例如伊朗電影的分級制度,與電影內容無關,A,B,C的級數是按照電影質量劃分的。A級電影可以在官方的電視臺上釋出廣告,在最好的院線最佳時間上映。C級則被禁止在電視上播廣告,也只有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時間播放。例如影片《小鞋子》在伊朗就屬於A級影片。

從形式上看,性,暴力以及粗口等都是電影分集的依據,但事實上這些東西與電影本身質量並沒有太大關係。1969年的美國電影《午夜牛郎》由於涉及了過多的同性戀及性愛場面被訂為X級影片,即後來的NC-17級,但是此片卻獲得了42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獎。其實此片中所謂的性愛場面並沒有過分暴露之處,之所以被訂為X級是由於當時的美國社會對同性戀是持有相當的排斥心理的。而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以及影片質量的成功,此片終於於1971年在改變後的評級制度中被評為R級影片。

如果說性與暴力是電影分集的視聽依據的話,那麼電影分級的理念依據則就是孩子。因為按照世界道德的標準,孩子無疑是要遠離性與暴力的。於是在以孩子的名義下,我們就不難理解分級中13與17所代表的含義,在許多國家中18這個數字也會出現在電影分級中。其實在中國,曾有一段時間出現了最直白的分級方式,即“少兒不宜”影片的出現。但由於管理上的問題,“少兒不宜”這種最簡單的分級方式反而成為了一種炒作的手段,於是,把電影分為“少兒不宜”與普通大眾級在中國是毫無意義的,沒有起到任何的指導作用。

現在許多中國電影人都在倡導著所謂的分級制度,但毫不客氣的說,在他們看來,分級的實質是電影人自由創作的象徵,可以拍攝一些敏感話題,擴充套件創作思維,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電影分級制度最根本的功能,即指導觀眾觀影的功能給忘了,那麼所謂的分級制度最終還將淪落到炒作的手段。這不但是中國電影人在自掘墳墓,而且也是對這種制度的產業性的一種玷汙。所以,在中國分級制度產生的基礎恐怕還是要電影產業化的完善,我想,傑克·瓦倫蒂能夠提出電影分級制度也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阿波羅13號事故發生,從陷入絕境到因禍得福,究竟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