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電影真愛100年

只有當我們認真回憶起這100年來愛情電影的故事時,才能真正體會到愛情是多麼重要而美好,那些電影也是多麼讓人懷念和珍惜。正像任何一種只屬於人類的藝術手段一樣,電影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也同樣擔負起為人類的男歡女愛美化包裝的責任,而且有100年的實踐證明,電影在承擔這個責任時比任何一種藝術幹得都好,呈現在20世紀電影藝術裡的愛情不但讓人看到了生活的真諦,也讓我們為之著迷幾千年的愛情得到更動人的發展和創造,電影裡的愛情是那樣豐富多彩,以至於到現在,愛情已經成為電影元素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0年代泡沫之戀-忘卻冷酷的現實  1927年的<爵士歌王>的成功,標誌著電影或電影藝術真正地進入了有聲電影的時代。1935年已經開始了有聲電影的製作,30年代是給電影帶來飛躍的技術革新的革命時代。  社會正處於1929年開始的世界恐慌中。受灰暗厭世想法支配的人們,在銀幕上追求使人忘卻冷酷的現實而回歸夢之世界。當時,音樂片達到極盛,也許是因為音樂所特有的脫離現實的作用引起人們很大共鳴的緣故吧,以30年代中期為背景的<開羅的紫薔薇>的最後一幕以及當時許多音樂片的情節正代表了當時人們的想法。  在愛情電影方面,這個時代也確立了其特有的表現手法和敘事方式。當時的代表作有:費蘭克.卡普拉導演的<一夜風流>、埃魯斯特.魯比導演的<生活的設計>、馬德龍.拉馬策劃的<邂逅>等等都能讓人感受到20年代特有的風味。這些影片共有的風格是都有一個極其浪漫的故事以及美麗的結局,因為似乎只有這樣,人們才會忘卻現實。  相反,<摩洛哥>及法國影片<望鄉>是令喜歡異國情調風格的人們著迷的作品。到了30年代後期,誕生了<呼嘯山莊>、<亂世佳人>等以名著改編的曠世名作。但是,無論哪 一部影片,都不是反映現實的鏡子,這也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愛情電影的最大特徵吧。  《 亂 世 佳 人 》(1939年/美國)  郝思佳沒得到堂兄的愛而兩次嫁給了她不愛的人,最後與白瑞德結合。然而在白瑞德離她而去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是愛他的......剛烈女子郝思佳由費雯麗扮演,白瑞德由克拉克.蓋博扮演。  《 摩 洛 哥 》(1930年/美國)  描述駐紮在摩洛哥的外國部隊的青年(加里.庫珀飾)與酒吧的歌女(瑪琳.黛德麗飾)的愛情,由約瑟夫.馮.施登堡導演。庫珀在鏡子上用口紅寫下留言後離去,黛德麗丟掉鞋子追他而去的最後場面非常著名。在影片的前半部,黛德麗以男裝的麗人形象出現,令人為之傾倒。  《 呼 嘯 山 莊 》(1939年/美國)  本片描述的是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勞倫斯.奧利佛飾)與農場主的女兒凱茜(瑪麗.奧勃朗飾)之間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情。本息是根據埃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的攝影曾獲當年的奧斯卡獎。而<呼嘯山莊>這部小說的改編本也曾在70年代、90年代多次重拍,反映了該小說的生命力。  《 城 市 之 光 》(1931年/美國)  這部影片描述了一個流浪漢愛上了一位雙目失明的賣花姑娘,為了醫好她的眼睛,流浪漢拼命賺錢,參加拳擊比賽、在夜總會當打手等。這是一部夾雜著鬧鬧吵吵的戲謔而最終抓住真愛的愛情喜劇。卓別林幽默的表演使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治好眼睛的賣花女,透過手的觸控而明白了流浪漢真面目的最後一幕,令人熱淚盈眶。  《 邂 逅 》(1939年/美國)  這部影片曾經衍生了1957年(凱麗.格蘭特和戴比拉.科恩主演)及1994年(華倫.比提和安奈特.貝南主演)的同名影片。40年代魂斷藍橋-破裂的愛情故事德國從30年代末開始,展開了一個又一個戰役逐漸侵佔了歐洲各國。1941年,日本偷襲夏威夷的珍珠港,戰火開始蔓延到全世界範圍。  這種狀況,電影界的反應很敏感。不用說陸續製作了很多戰爭影片,在愛情故事片領域,也誕生了多部因戰爭而破裂的愛情劇。先驅者是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主演的<魂斷藍橋>。這部電影是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泰勒,對戰爭時期的愛情悲劇的回憶,並且以回憶形式創作的作品,兩年後的<卡薩布蘭卡>也是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男女愛情的經典作品。“我們無論如何也戰勝不了這個瘋狂的時代。”主人公里克所說的離別的臺詞,對當時的人們來說,肯定深有同感吧。以西班牙內亂為背景的<戰地鐘聲>,反映戰爭後遺症的<心的旅程>,戰後製作的<凱旋門>等這個時期的愛情電影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戰爭對於愛情的影響,以及以悲劇式的結局來振動人的心靈。法國影片<肉體的惡魔>,以丈夫出征時與高中生相愛的妻子為女主人公的這部作品中,本來應該高興的戰爭結束,對這對有不正當關係的男女來說,卻變得很憂傷。這種與眾不同的手法,代表了當時的法國影片。  當然,這個時代的愛情故事,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戰爭片,也產生了40年代風靡一時的經典喜劇<彗星美人>、<費城故事>等,當然也有以<幽會>為代表的傷感故事的傑作。  《 魂 斷 藍 橋 》 (1940年/美國)  瑪麗從報紙上知道了已經與她定下婚約的大尉(羅伯特.泰勒飾)戰死的訊息,生活所以她不得不去做妓女。1年後,她與生還的大尉再次相見,她為了重新獲得幸福而努力......為了不讓自己愛著的男人知道自己的過去,瑪麗在滑鐵盧橋上縱身而逝。本片女主角由費雯麗出演,她將女主角的無奈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唏噓不已。  《 戰 地 鍾 聲 》 (1943年/美國)  本片是根據海明威的同名原作拍成的電影。以西班牙內亂為背景,描述了香格里拉軍共同作戰的美國教授(加里.庫珀飾)之間在戰爭時期的戀情。在影片中,褒曼的一句臺詞:“即使想和你親吻,但不知道方法,鼻子和鼻子怎樣放比較好呢?”成為英格麗.褒曼的標籤。  《 凱 旋 門 》 (1948年/美國)  這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的巴黎為舞臺,根據埃裡.瑪莉婭.萊曼庫的原作拍成的電影。影片敘述了自殺未遂的瓊(英格麗.褒曼飾)與救她性命的流亡中的醫生萊比(夏洛盧.鮑威夷埃飾)墜入愛河,但不久萊比被流放到國外。3個月後,返回巴黎的萊比,雖然與瓊重逢,但已經時過境遷。  《 彗 星 美 人 》 (1941年/美國)  本片以輕快的節奏敘述了只對蛇感興趣的有錢人家的公子哥(亨利.方達飾),與原想騙他卻對他一見鍾情的女騙子(巴巴拉.斯湯威克飾)之間的愛情風波,影片是由普萊斯頓.斯塔傑斯導演的歌舞喜劇。遲鈍的方達與狡詐的斯湯威克,展現了活靈活現的演技。  《 鴛 夢 重 溫 》 (1942年/美國)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後遺症而喪失記憶的史密斯(羅納盧特.克魯曼飾)與照顧他的普拉(格羅麗婭.哥森飾)結婚。可由於意外事故,他恢復了原先的記憶,卻忘記了現在的生活。史密斯成為實業家,普拉成為他的秘書,一直追隨他奔波忙碌。普拉對史密斯專一的愛情催人淚下,並且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卡 薩 布 蘭 卡 》 (1942年/美國)  影片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卡薩布蘭卡經營酒吧的裡克(漢佛萊.鮑嘉飾)意外相聚,兩個人重燃愛火,裡克幫助被法西斯追殺的伊爾莎夫婦逃亡到國外。這部影片也被影迷推崇為20世紀最動人的愛情電影50年代一見鍾情-羅馬假日的情緣二三十年代的克拉史.蓋博、馬爾奈.戴託利西,四十年代的英格麗.褒曼。無論哪個時代都會湧出幾位大明星。現在我們結識幾位五十年代的佳麗:瑪麗蓮.夢露、伊莉莎白.泰勒、奧黛麗.赫本。靚麗女星,盡展風采,有壓倒男星之勢,這就是五十年代。  三位女星中,年齡最長的要數10歲登臺的伊莉莎白.泰勒。四十年代她作為童星出演了十多部電影,五十年代已長成大姑娘的好,在<新娘的父親>中扮演女兒。19歲的泰樂在<陽光照耀的地方>中美麗絕倫,盡收觀眾之心。另一位女星是有如陽光般絢爛的瑪麗蓮.夢露。<有人喜歡熱的>(1959年)是她的代表作。純粹的愛情電影似乎與她緣分不多,出演詼諧劇、歌舞劇倒是她的專長。人們把她喻為性感明星,死後38年的今天,人氣仍不衰。繼身材迷人的夢露之後,奧黛麗.赫本賃處女作<羅馬假日>一舉奪得奧斯卡金像獎。她的作品能把人帶進歐洲的精神世界。在<情歸巴黎>(1954年)、<白天的故事>中的靚麗形象,更成為浪漫喜劇的經典。  此外,希區柯克喜愛的格雷絲.凱利和<眩暈>中的金.諾瓦克也是那個年代使人難忘的形象。從30年代就漫步於演技派大街的凱瑟琳.赫本和詹妮弗.瓊斯分別在<旅情>、<終點站>中大展演技。百花齊放是這個年代的特點。  《 羅 馬 假 日 》 (1954年/美國)  使奧黛麗.赫本成名的是浪漫的羅馬。赫本扮演了一位訪問羅馬的公主。公主逃出了駐羅馬的本國大使館,為了得到獨家新聞的美國記者(格利高利.派克飾)與她渡過了浪漫的一天......赫本賃此片成為當時男性心中的夢中情人。  《 琪 琪 》 (1958年/美國)  這部影片是導演文森特.明納利根據法國女作家科利特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成的歌舞片。該片在當年歷史性地獲得了10項奧斯卡大獎。19世紀末繁榮的法國巴黎,活潑的女孩琪琪(瑞絲麗.卡農飾)進入社交界,在其祖母和姑媽的精心培養下,成為一個既有教養又有風度的女人。她與青年葛斯東(路易斯.喬丹飾)相愛。這部影片浪漫的情調與<窈窕淑女>格外相似。  《 眩 暈 》 (1958年/美國)  主人公是患有恐高症的偵探(詹姆斯.斯切沃特飾)。在一次跟蹤過程中,親眼看見了他人之妻自殺的過程。之後,他見到一位與自殺人非常相像的女性。偵探要求她扮演死去的人。金.諾瓦克妖豔的表演,被人稱作“魔幻女郎”。這部影片是希區柯克又一經典的愛情懸念片。  《 郎 心 如 鐵 》 (1951年/美國)  影片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悲劇>。故事講述了貧窮青年為了發跡與富家女談戀愛,而殺害了已懷孕的女朋友。主演該片的是當年紅極一時的蒙哥馬利.克利夫特和伊莉莎白.泰勒。泰載清純之美更是給人印象頗深。  《 白 天 的 故 事 》 (1957年/美國)  這又是一部奧黛麗.赫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私家偵探的玻玻(摩利斯.休巴利埃飾)負責調查一個美國花花公子(加里.庫珀飾)。尤麗亞諾(奧黛麗.赫本飾)對這個美國人很感興趣,並試圖接近他。奧黛麗維妙維肖的表演更增添了浪漫的喜劇色彩。  《 非 洲 女 王 號 》 (51年/美國、英國)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戰期間,傳教士的女兒(凱瑟琳.赫本飾)搭乘“非洲女王號”,並與船長(漢佛萊.鮑嘉飾)相戀。二人合作擊沉一艘德國戰艦。影片巧妙地將驚險的戰鬥情節與人物性格衝突結合起來,引人入勝。60年代莎翁經典-羅歐密與朱麗葉“一定要給我寫信哪!每天都寫,不!要每小時都寫。思念你的痛苦使我度日如年。”-《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六十年代,整個電影界的價值觀發生了轉變。  最初,這種改變發生在法國。五十年代末,出現了一批以弗朗斯沃.特呂弗、讓.利克.戈達爾為代表的新時代導演。他們的作品個性極強,與傳統的風格不同。人們把這些作家稱作新浪潮。六十年代末,與法國類似的現象發生在美國。《我們沒有明天》(1967年)、《畢業生》(1967年)給低迷的好萊塢注入了無限的活力。電影界又出現了新潮流。電視的出現一度使電影很蕭條,也許正是這樣的低調孕育了法國的新浪潮派和美國的新潮流。從以明星為中心的時代轉向以電影作家為中心的時代。電影製作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  六十年代,代表性的愛情故事中,很少起用大牌明星來拍攝那些甜滋滋的音樂片、離奇喜劇片,這也正是時代轉變的結果。而諸如《突然熱起來》、《歇爾布林的雨傘》、《男與女》、《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類的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是傳統的,但其構成、拍攝、語言卻打破固有的觀念,賦予了這個時代的精神。老牌導演比爾.懷特,在這種大背景下拍攝的《桃色公寓》,描寫了上班族的悲哀,其手法也是熱辣辣的新派。  一言以蔽之,六十年代是個性化的年代。深一步講,人們在嘗試新的東西,有獨創性、不依賴明星,這就是 60年代愛情電影的特徵。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畢業生》。主演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達斯汀.霍夫曼。而西蒙與加豐凱爾的音樂也正是60年代的時代音。  《 西區的故事 》 (1961年/美國)  本片是根據《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的音樂片。描寫了紐約西區貧民窟兩個流氓團伙交戰,結果使一對純真戀人死於非命。導演兼製片羅伯特.懷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蒂凡尼的早餐 》 (1961年/美國)  影片描寫了一個叫“超級漂流者”的女人(奧黛麗.赫本飾)與住在她樓上正在奮鬥的短篇小說家之間的戀情。奧黛麗的輕歌曼舞洋溢著都市的浪漫,優美動聽的“月亮河”被人們廣為傳唱。  《 草原的光輝 》 (1961年/美國)  一對相戀的高中生(華倫.比提、娜塔莉.伍德飾)對性有一種畏懼感,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之間的煩惱與傷害最終使他們分手,這是一部以大恐慌時代為背景的青春片。影片還引用了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詩句“草綠時,花開時,不要嘆息他不再來。”  《 羅密歐與朱麗葉事 》 (1968年/英國)  本片的男女主角啟用16歲的萊納德.霍瓦金和15歲的歐利比婭哈賽,可謂既膽大又新鮮,充滿跳躍感的鏡頭再現了莎翁的經典故事。影片中羅密歐跑到露臺上表白愛意的鏡頭給人極深的印象。尼諾 羅塔的音樂也在片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 畢 業 生 》 (1967年/英國)  達斯丁 霍夫曼扮演了一位剛畢業的優等生本恩。在魯賓遜太太的不斷挑逗下,二人開始約會。但不久他卻愛上了魯賓遜太大的女兒伊萊恩(凱瑟琳.羅斯飾)。他雖極力掩飾不光采的過去,但伊萊恩還是嫁給了別人,在婚禮上不顧一切的本恩將新娘拉出了教堂。這是用苦澀的筆調描寫青春的新時代影片代表作。70年代女性解放-愛了就不後悔一結束,就發生了水門事件,總統尼克松辭職。美國陷入了政治危機的泥沼中,而整個世界也籠罩在恐怖活動的陰影下。機場的亂槍事件、劫機事件、誘拐事件頻頻發生。反映70年代動盪世界的電影,諸如經濟恐慌型、怪誕型的電影在當時很流行。此時的愛情電影幾乎處於冬眠狀態。  《愛情的故事》是個例外。好萊塢製作的這部純愛情影片,從頭至尾部充滿著經典式的愛,打破了當時美國電影史的票房記錄。劇院前爭相購票的人們甚至還排起了長隊。另一部受歡迎的愛情影片是《愛的旋律》。主演馬克.萊斯塔、特雷西.海德一躍成為明星。這部電影成了戀愛中少男少女的話題。與此同時,描寫青年男女戀愛故事的《法國》(1970年)也受到矚目。  反映這個時代的影片要首推《艾麗絲的愛情》、《再見!女郎》、《不結婚的女人》(1978年)。這就是所謂的“女性獨立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有子女的中年女性做為主人公。她們被丈夫拋棄,重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時刻遇到新的愛情,再次振作生活。這類電影的大背景就是70年代高漲的婦女解放運動。有趣的是,在《艾麗絲的愛情》中主人公選擇了與新戀人結婚,而在《不結婚的女人》中,主人公卻拒絕了求婚者。同年影片《安妮.霍爾》中的女主人公在與戀人分別後也灑脫地選擇了自己獨行的道路。這一部部反映現實的愛情片充分配合了當時的女性解放運動。  《 愛情的故事 》 (1970年/美國)  “愛了就不後悔” 是本片的一句著名臺詞。富家子弟奧立佛(瑞安.奧尼爾飾)不顧家裡反對與聰明的平民女珍妮(安莉.麥格勞飾)結了婚。不久珍妮得白血病死去。這部根據美國作家埃裡克.西格爾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在當年頗為轟動。  《 回憶的夏天 》 (1971年/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5歲的哈蜜(蓋利.古蘭姆斯飾)與有夫之婦德羅西(詹妮弗.奧妮爾飾)相愛了。知道她的丈夫已戰死的訊息時,二人正一起躺在床......“我祈禱不要讓你遇到世間的悲痛。”催人淚下的語言使這部影片有種思鄉的味道。  《 瑞恩的女兒 》 (1970年/美國)  本片是以愛爾蘭獨立運動為背景的影片。中年教師羅吉(薩拉.瑪爾茲飾)出於理性而結了婚,但她對丈夫越來越不滿。這時英國守備隊長出現了,他們墜入了情......而影片中最感人的就是丈夫決定與她從頭再來的寬大胸懷。  《 偉大的蓋茨比 》 (1974年/美國)  這部影片描寫了已與蓋茨比訂婚的黛吉嫁給富豪。得知此事的蓋茨比決定把她奪回來,5年後蓋茨比胸有成竹的將屬於他的愛人奪回。這部由羅伯特.瑞德福出演的影片帶動了那時美國青年人的流行趨向,頗象前幾年的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  《 追 憶 》 (1973年/美國)  影片講述了運動家凱蒂(芭芭拉.史翠珊飾)與熱愛文學的青年赫貝爾(羅伯特.瑞德福)二人曾相見。結婚到分別、再聚的故事。導演西德尼.波拉克展現了30年代—50年代的世事。分別多年的兩個人相聚在兄弟旅館前的最後一幕催人淚下。  《 安妮.霍爾 》 (1977年/美國)  喜劇大師伍迪.艾倫的這部傑作獲得了四項奧斯卡獎。透過阿爾維納(伍達.艾倫飾)與想當歌手的安妮(黛安.基頓飾)的共同生活,細膩地描寫男女之間的不同。卓別林對本片的評價是“這既是一部情感戲,又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喜劇。”  《 再見女郎 》 (1977年/美國)  尼爾.西蒙為當時的夫人瑪夏.麥爾森寫了這部浪漫喜劇。一個叫埃里奧特(理查德.德里菲斯飾)的青年和一個被遺棄的女子及她的小女兒,在偶然情況下被迫共住一間公寓裡,從開始的冤家到後來的戀人、劇中德里非斯扮演“理查德三世”,頗為風趣。80年代日夜交談-同性戀備受矚目80年代初美國電影多采用年輕人做主角,青春戲備受歡迎。  最初出演這些角色的多是童星出身的女演員。如:波姬小絲、朱迪.福斯特、蒂特姆.奧妮爾、黛恩.萊恩。再加上出演《不合群的人》(Outsider)的馬特.狄龍、艾米莉奧艾斯太拜斯、湯姆.克魯斯,就組成“(Young adults)陣隊。  導演兼編劇約翰.弗斯的第一部作品是《迷人的單相思》(1984年)。他接連不他的作品聚集了數名青春偶像派明星,如摩利.林弗爾多、阿里西蒂、安東尼奧.馬卡西等。波姬小絲主演的(青春珊瑚礁》(1980年)、《無盡的愛》(Endless love)、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畢業白皮書》(1983年)、摩利.林弗爾多主演的《情人街》(1986年)、《為愛而生》(1988年)、約翰.弗斯親自編劇的《戀愛》都成為80年代青春劇的代表作。在英國電影界,接連三部影片《另一個國家》(Another Country)、《我的漂亮汽車》(My BeautifulLandaulet)、《茅利斯》(Maurice)掀起了英國美少年熱潮,由此,描寫同性戀的影片悄然興起。在英國,過去拍攝的《女狐》(1967年),《星期天分別》(1971年)都圍繞著同性戀描寫三角式的戀愛。而如今,前面所提到的三部影片則赤裸裸地展現了同性戀的世界。影片拍攝水平高,當然是受歡迎的原因,而另一個受歡迎的原因,也許正是影片中涉及的話題很敏感、很時髦吧!  《 軍官與紳土 》 (1982年/美國)  自殺的母親、嗜酒的父親.......揹負著灰暗過去的薩克(理查.基爾飾)進入了軍官學校,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珀拉(戴布拉.威卡飾)與他相戀了,使他從苦惱的現實生活中解脫出來。對孤獨青年的成長的描寫,用灰姑娘的故事的筆調對女性心理的描寫,使木片很受歡迎。  《 美 人 魚 》 (1984年/美國)  本片是根據安徒生的童話《美人魚》為主題而改編的浪漫喜劇。美人魚(達利爾.漢娜飾)對阿蘭(湯姆.漢克斯飾)一見鍾情,當阿蘭看到不說話、只是大把地吃生蝦的美人魚真面目時,大吃一驚,但他發現他己從心底深深地愛上了她。  《 茅 利 斯 》 (1987年/美國)  與《另一個國家》一樣,這是掀起英國美少年風潮的導演詹姆斯.阿爾伯利的又一部表現情慾的作品,只不過這次是同性。受大學朋友(休.格蘭特飾)的影響,茅利斯(詹姆斯.威爾比飾)有了同性戀傾向。後來他愛上了獵場的一個青年(羅伯特.埃伯萊特飾)。這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經典影片。  《 愛的方向 》 (1989年/美國)  工作不順利的鋼琴手兄弟二人組與女歌手組成三人派對。不久弟弟傑克(傑夫.布里奇斯飾)與女歌手斯吉(米歇爾.菲佛)相愛了.......這是一部描寫愛情、離別、傷感的愛情片。米歇爾在片中還展示了她動聽的歌喉。  《 走出非洲 》 (1985年/美國)  這是一部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愛情倫理片。影片以宏大的非洲為背景,描寫了丹麥女性卡倫與農場主、冒險家丹尼斯的戀情。梅麗爾.斯特里普和羅伯特.瑞德福的表演使影片得以進軍奧斯卡。  《 無盡的愛 》 (1981年/美國)  弗蘭克.賽弗萊利導演的這部電影描寫了少年的愛、性、親情等問題。17歲的戴位元(馬丁.赫依特飾)與杰特(波姬小絲)是公認的一對。當他們在一起被人們看到時,卻遭到父母干涉......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湯姆.克魯斯也參加了演出。  《 當哈利遇上莎莉 》 (1970年/美國)  30年代的音樂片在80年代又復甦了,影片講述了梅格.瑞恩與比利.克里斯托共同演繹的一對歡喜冤家,經過一系列陰差陽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1999年的賀歲片《不見不散》,儘管馮小剛一再否認,但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情節。90年代泰坦尼克-為了我要活下去90年代初最受歡迎的兩部愛情片是《風月俏佳人》、《人鬼情未了》。前者票房收入8190萬美元,美國電影史上排第21位。後者票房收8900萬美元,排第15位。隨著電影的成功,朱莉婭.羅伯茨和黛米.摩爾也一躍成為當紅影星。二者都登上了鉅額片酬的明星寶座。繼她們之後,曾因主演《當哈利遇上莎莉》而轟動一時的梅格.瑞恩,出演了《西雅圖不眠夜》,也憑此進入大牌女星行列。在那時以至今天,這三人氣勢堪比50年代的夢露、奧黛麗、伊莉莎白媲美。三人出演的角色有個共同點,她們都具有受當代女性歡迎的性格。比如說,朱莉婭在《風月俏佳人》中扮演的薇薇安從麻雀變鳳凰的故事,雖然使人想起《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的依爾依薩,但她並不是被動的。她能告訴男人這世界上什麼是最重要的。這樣的角色很容易與女性觀眾溝通。再進一步講,就彷彿是在與理查.基爾談戀愛。同樣的情形,在《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中也得以體現。女人喜愛的性格、女人喜愛的年齡、女人喜愛的女星,這也許是當今受歡迎的愛情片的訣竅吧!20世紀已經過去了,還會誕生超過《泰坦尼克號》的愛情片嗎?  《 泰坦尼克號 》 (1997年/美國)  1912年一艘豪華客輪在海上遇難。船上貧窮畫家傑克(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飾)與上流社會小姐露絲(凱特.溫斯蕾特飾)相愛了。本片中的真愛得到了全世界的共鳴。與《賓虛》一樣,本片獲11項奧斯卡獎。  《 鋼 琴 課 》 (1993年/澳大利亞)  19世紀的紐西蘭,啞女愛達的唯一寄託就是她的鋼琴。不理解他的丈夫只知道幹活。對她一見鍾惰的男子貝因(哈維.凱特爾飾)請她教鋼琴,共同的語言使二人相愛了。原始的森林,本性地體現了這部片子的與眾不同。  《 人鬼情未了 》 (1990年/美國)  影片描述了被朋友陷害致死的男子(帕特里克.斯韋茲飾)為了接觸戀人(黛米.摩爾飾)而將靈魂附在女巫(烏比.戈德堡飾)身上。導演傑裡.朱克將一個浪漫雋永的愛情故事,以跨越陰陽兩界的特殊空間來表現使影片大獲成功,成為該年最賣座的影片之一。  《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 (1994年/美國)  影片講述出席朋友婚禮的查爾斯(休.格蘭特飾)與凱利(安迪.麥克道爾飾)相識了。可再見面時,他們卻陰差陽錯地合不來。但最後他們卻成了片名四個婚禮中最美麗的一對。這是英國製片進軍好萊塢的成功之作。  《 英國病人 》 (1996年/美國)  這部有如史詩般的電影獲得了9項奧斯卡獎。漢娜(萊麗葉.比諾什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義大利照顧身份不明的英國病人阿爾莫西(雷夫.範恩斯飾)。對人生絕望的漢娜瞭解了他的故事後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克里斯汀.斯科特.湯馬斯扮演的女主角魅力迷人。  《 風月俏佳人 》 (1990年/美國)  本片講述了大實業家(理查.基爾飾)與街頭妓女薇薇安(朱莉婭.羅伯茨飾)透過一週的接觸產生了真摯的戀情。影片很像是一部現代版的《窈窕淑女》。最後一幕,基爾以傘代劍,以車代馬向薇薇安獻出了自己的真情。  《 廊橋遺夢 》 (1995年/美國)  該片是根據在美國銷量超過600萬冊的同名暢銷小說而改編的電影。女主人公(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是依阿華州的農家主婦。男主人公(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是旅行社影記者。雖然已步入中年,但他們真摯的愛火卻燃亮了整個世界。

2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最貴最偉大的狗片《野性的呼喚》,為什麼百年前的小說至今被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