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果,指果實成熟後,果皮和果實均為乾燥狀態的果子。
對於乾果,我們都不陌生了。市場上,如今比較常見的主流乾果有核桃、杏仁、腰果、巴旦木、板栗等。但如果在農村有過生活經驗的“老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國的乾果除了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這些外,還有很多冷門的野生乾果。
比如,我國野外比較常見的橡果。
橡果,在目前的主流乾果市場中,基本上已經被踢出局了,大多數地方很少有把橡果當食用乾果來賣的。不過,橡果對於人類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類似零食的乾果而已,橡果實際上又被叫作“糧食樹”。這是為什麼呢?
這次,我們就來聊聊很多人小時候常見的野生乾果——橡果。
你也配叫橡果?橡果,又叫橡子。它還有很多不同的叫法,但與“名字五花八門”的其它野果有所不同,橡果從來都不是指某一種乾果。橡果指得是一類乾果。
有人說,橡果是橡樹結出來的果實。這當然沒錯,可是橡樹也只是一個廣泛的叫法而已,它同樣不是指具體的某一種樹。
有些地方的朋友認為用來做苦櫧子豆腐的苦櫧子是橡果,還有的人認為青崗櫟是橡果,還有人把一些其它的野乾果也叫橡果。大家有時候也互相認為對方手裡的野乾果不是橡果,鬧出了“你這也配叫橡果?”的橡果之爭。
實際上,在植物學分類上,沒有橡果和橡樹這個分類名稱,我們所說的橡樹,通常是指殼鬥科植物的泛稱(除板栗外)。橡果,也指除板栗外殼鬥科植物的果實。我國的植物學分類上,認為殼鬥科植物有7個屬,500多種。目前,應該至少有200多種以上的殼鬥科植物在我國廣泛分佈。
所以,真正分清什麼是橡樹,什麼叫橡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大家都可以把殼鬥科的果實叫成橡果,苦櫧子、青崗櫟、甜櫧、米櫧等等都可以叫成橡果或者橡子,這都不算錯誤。
在我國,只要是你看著差不多像“橡果”的乾果,一般都可以叫“橡果”。
橡果為什麼又叫糧食樹?橡果叫糧食樹,一是它的的確確能起到“糧食”的作用。
橡果叫糧食樹,二是由它的食用歷史來決定的。
透過我國的考古工作者發現,至少在5000多年前,人類已經開始食用橡果了,當時的主食不是小麥、小米等糧食作物,而就是橡果。在糧食作物中,橡果可以說是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前輩。
而在我國古代,當糧食欠收的時候,橡果通常也被當做“備用糧”來食用。《呂氏春秋》中,就有著對橡果較早的記載:
“柱厲叔事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 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 冬日則食橡慄。”
其中的橡慄則是指的橡果。在糧食欠收的古代,對橡果的食用是一種飲食習慣,可以說橡果是“主糧中的備用主糧”了。
橡果為什麼被踢出局?如今,在乾果市場上,已經很難見到古代食用的橡果了。大多數橡果都被主流乾果踢出局了,橡果的食用價值雖然高,但也有非常大的缺點。
首先,橡果的味道對比其它乾果來說,是真難吃。橡果比較苦澀,又有些發酸,吃起來難以下嚥。如果是餓極了,吃橡果也可以,但只要有東西吃,應該很少人會選擇去吃它。
第二,一些橡果中都有單寧,吃多了不好。
以腰果、巴旦木等主流乾果的方式來開發利用橡果,在大多數人看來這並不是太好的方向。市場上,對橡果的利用,主要是加工後的應用。
比如用橡果來製造豬飼料,因為橡果含澱粉高,也含有蛋白質,完全可以代替玉米來當豬飼料。只不過成本不知道能不能兜得住,畢竟在我們印象裡,乾果都是比較貴的。
另外,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大家經常會創造出一些奇思妙想。苦櫧子豆腐、橡果涼粉等食品的發明,給橡果的利用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一般情況下,橡果比較苦澀,但經過豆腐、涼粉的製作工藝後,就可以把這些苦澀味完全去掉,只留下純正的“美味”。
對比用橡果來當豬飼料,個人認為用橡果來弄做豆腐、做涼皮更好一些。畢竟,我也是個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