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北京雁棲湖畔,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96歲的基辛格拄著柺杖,緩慢走上臺,現場掌聲熱烈。
這是論壇專門設立的“特別會議—對話:基辛格博士”環節,邀請基辛格這位創新經濟論壇的名譽主席,暢談自他第一次訪華以來中美關係40多年來的發展演變。
“新華社16日訊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於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密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1971年7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右下角,這條連標點符號加在一起還不到180字的訊息,產生了轟動世界的效應,“基辛格博士”從此進入中國人視線。
自此以後,基辛格來華近百次,時常出現在中國的報紙、電視上,現在他的影響力早已超出國際關係圈。
22日,中國領導人在會見基辛格時有這麼兩段評價,頗耐人尋味:
讚賞基辛格博士多年來為促進中美兩個偉大國家關係發展投入的真摯感情和作出的積極努力,表示他所作的重要貢獻將載入史冊。希望他健康長壽,繼續做中美關係的促進者和貢獻者。
當年博士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同兩國時任領導人一道,推動中美這兩個國情不同的國家實現了關係正常化,這一創舉至今仍在對中美兩國和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一)
論壇上,基辛格侃侃而談,思路清晰。作為中美關係40多年的見證者,基辛格的“老人言”既有歷史感,又有大局觀。
中美經貿問題自然是臺上臺下、會場內外關注的焦點。
基辛格說,美國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有一些“相互踩腳”是正常的。希望中美貿易談判能取得成功,因為這只是中美之間一場更大規模對話的一個開端,希望雙方以後開展更多更深層次的對話。
態度很明確:在中美經貿問題上,兩國要對話而不是對抗。
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中美經貿階段性協議的傳言不少。比如,這幾天美方一些人老調重彈:受貿易戰影響,中國供應鏈在破裂,中國經濟快hold不住了,中國迫切需要達成協議,以此展現強勢。
忽悠人可以,但是要注意次數。
弗格森在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表示,很多人,包括他自己,之前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會嚴重衝擊中國經濟,但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6%之上,明年也有可能維持6%左右的增長。
穆巴達拉公司執行長哈爾墩·穆巴達拉則表示,他們看到中國在諸多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並且看到這些進步的持續性。“投資中國是我們的一項重要戰略,對此,我深信不疑”。
(二)
對於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基辛格認為,中國從自身強大的視角提出發展戰略,不能說是一種威脅。
近些年,面對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美方一些人的心態開始失衡,從思想上和心理上跌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為應對臆想出的“中國威脅”,對華遏制打壓的一面越來越突出。“脫鉤”就是其中的一種手段,突出表現在科技領域。
在各國聯絡空前緊密的今天,強行“脫鉤”顯然是不現實的,更是極端的。就像,動不動就打滿舵的不是好舵手,動不動就打死方向盤的也不是好司機,容易造成翻船和翻車。
對此,基辛格等人不無擔憂。
一週前,基辛格在紐約參加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會時也有個發言,對中美關係的看法與本次論壇上的發言差不多,還專門提到了科技合作的問題:
“研究當代科技發展程序的人都知道,我們正處在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在這個時代裡,科技應用可以改變我們對萬物本質的認知及對科學如何影響人類生活的理解。如果中美兩國將這方面的競爭視為一場某一方將取得永久性勝利的對抗,其後果會比兩次世界大戰帶給歐洲文明的破壞更為嚴重。”
在本屆論壇上,很多人明確對“脫鉤”投了反對票。
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聯合主席比爾·蓋茨表示,在過去的幾年,“我們看到很多聲音反對中美接觸,甚至主張中美脫鉤,我是很擔心的”。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Quattroporte兼執行長加里·迪克森認為,“數字經濟體系非常龐大,不是一個國家可以建立的”,國家和公司要發展更快,一定要互相合作。
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的主旨演講則以“脫鉤的妄想”為主題,指出美中若向脫鉤方向前進是錯誤的,一旦脫鉤,那麼兩國在流行病防控、氣候變化、核擴散等國際問題上就很難攜手。“這是最好的時代,但也遇到非常嚴峻的挑戰。面對眾多分歧和緊張局勢,我們更需要走到一起”。
(三)
對於新形勢下的中美關係,基辛格在論壇上表示,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應有新的詮釋,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應正確看待分歧,加強對話與合作,努力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假如美國和中國變得非常敵對,這是無法想象的結果。
怎麼樣正確看待分歧,對於中美這兩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等方面迥然不同的國家至關重要。基辛格一直強調,兩國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一些分歧與誤解,需要加強相互了解。
比如,他在《論中國》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迴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在他看來,西方的戰略,好比國際象棋,追求結果;中國的戰略,好比圍棋,追求“勢”。
不過,追求結果也好,追求“勢”也罷,都應該統一在滿足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把標尺之下。
基辛格早就支了兩招。
一招是,兩國關係發展應遵從“戰略互信、共同演進”,即不求雙方走到一條路上去,但求你發展我也發展,共同做大蛋糕。至於演進到什麼程度,需要雙方在演進的過程中摸索和探討。
另一招是,中美合作在冷戰期間是基於應對“共同的威脅”,在冷戰後是基於追求“共同的利益”,今後則要基於應對“共同的問題”。
經過時間考驗的經驗,應該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