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度過了艱難疫情困擾的2020年,(牛)扭轉乾坤的來到了新的一個開始,今天我們就看看老祖宗的那些牛氣沖天的發明吧。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證明了我們老祖先改變人類發展進步的歷史,其實啊,古人的智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歷史浩瀚的發展過程中,還有各種牛逼哄哄的神奇發明,千奇百怪,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再來告訴大家一些經過考古證實的,充滿著現代思維模式和奇思妙想的設計物品。

去過河北省博物院的人一定都會對這件物品印象深刻,長信宮燈是國家的一級文物,1968年出土於滿城西漢劉勝的妻子竇綰的墓中,宮燈的燈體為青銅,通體鎏金、造型呈現的是雙手執燈跽坐的一位宮女,神態恬靜,造型優雅。

這件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具備很濃重的人文感受,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其實袖管在這裡被合理改造為虹管,用以吸收燈油燃燒的煙霧,在宮廷或房間裡燃放,既可以防止空氣的汙染,又帶有一定的審美價值。而且在設計上有巧妙之處,既是燈罩可自由轉動,能調節燈光照射方向,還能防禦室外進來的狂風。

與它相同原理的是西漢雁魚銅燈,1985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店塔村西漢墓,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與西漢長信宮燈不同,長信宮燈出土時已經碎成很多片,最後經過修復粘合才成為我們現在看見的整器,而雁魚燈是一個完整器。

與此類似的還有1985年山西省朔縣照十八莊出土的雁魚燈,雁的額頂有冠,雙目圓睜,頸部修長,身體寬肥,兩側鑄有羽翼,雁短尾呈上翹狀,雙足是並立,足掌間有蹼。大雁喙張開,銜一鯉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雁腹內部可盛清水,燈煙經雁頸溶入水中,自然過濾,可以減少室內空間的油煙汙染。古人的環保理念和設計巧妙讓我們驚歎。

什麼?杭州博物館的這個杯子跟你家裡的一樣?

如果你知道這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的水晶玻璃杯,會不會略微驚訝以表尊敬?咱們的祖先在戰國就有了這麼高的製作工藝了!跟現代的幾無差別啊!1990年在杭州出土時,面對很多人的費解,在專家的仔細鑑定下,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看似普通的“玻璃杯”,其實一點都不普通。

這是因為它出生在戰國時期,是由一整塊優質天然水晶打造而成的,杯體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我們稱其為“戰國水晶杯”,絕對不是我們常見的普通玻璃杯,而是罕見的絕無僅有的水晶製品。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的器物之一。

參觀過西漢徐州楚王陵的朋友,可能對墓裡的廁所記憶猶新,在墓室的一側,專門有一個獨立的衛生間,2000年前的古人蹲坑,旁邊還有扶手,看起來與現在的一些農村廁所沒什麼差別。

而這種帶有水箱的座便器,就讓人浮想聯翩了,這也是西漢的,商丘梁孝王陵墓裡的廁所,坐式居然是可以自動沖水的!不知道那時的古人,是否註冊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現在很多人又開始玩起薰香,有人還帶著這種薰香球,卻不知其設計的原理和出處,這種唐代的銀質薰香爐裡裡外外有好幾層,不僅可以薰香,也可做手爐取暖,把薰香放在最裡層的小圓芯裡,由於設計的內部有不同的核心球體,不論這個球怎麼滾雙手怎麼動作,裡面的薰香或者碳火都不會掉出來,還能一直保持水平的狀態,這是目前飛機上用以保持儀表平衡的陀羅儀原理,看似設計的很高階吧!

唐代武則天至唐玄宗期間,則流行獨特精美的金銀材質的鏤空香薰球;不但可以垂於諸床帳四角或者系佩於腰間,更可以作為被可以行動的中小“香薰爐”、這其中也有製作成袖珍的小香球,可以繫於古人寬闊衣袖之中。

1963年在西安沙坡村出土的唐代銀質的香球,球體外徑50毫米,製作精細、鏤刻雅緻。1987年,在陝西省扶風縣何家村法門寺塔基地宮內出土了一大批唐代宮廷稀世珍品,在這批出土的金銀器中,就出土了兩件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球,其中一件直徑128毫米,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枚銀香球。

而我們常說的諸葛連弩,也跟史實的記載有一些差別,傳說諸葛亮製作了一種弩,又被稱作元戎弩,一次可以發射十支箭,戰鬥力很強,但是他設計的弩弓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在目前的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復原後的守城利器。

到了三國魏晉時期,另一個大發明家馬鈞對諸葛亮的發明進行了改進,根據實戰的方便性將弩改成了一種五十矢連弩,使其體積、重量大大減輕,成為一種單兵攜帶的輕型重武器。

這種機械設計,可以連續發射的弩弓,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的機關槍了。

其實遠在2400多年前的東周時代,已經有了銅鑄的齒輪。在山西省侯馬東周晉國鑄銅遺址就曾經發現成套的齒輪陶範,曾經出土有不同規格的4套齒輪,中間有方型孔,周圍8個齒,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最早的齒輪鑄件。專家經過研究以後認為,早期的青銅齒輪大多主要功能是用於止動,就是古人為了使那些作迴轉運動的機械(譬如轆轤),在傳動過程中停下來並防止其滑動。

從三國時開始,歷代史書幾乎都有記裡鼓車和指南車的記載,但是都比較簡略。

直到幾百年後的《宋史》中才較詳細地記載了它們的內部齒輪結構。記裡鼓車最早的發明應該是西漢初年,外形設計為一輛車子,車上設計了兩個木人,應該也是我們最早的機器人設計,那裡還有一鼓一鍾,一個木人擊鼓,一個木人敲鐘。車上就裝有一組減速的齒輪,與輪軸相連。車行一里時,控制擊鼓木人的中平輪正好轉動一週,木人便擊鼓一次;車行10裡時,控制敲鐘木人的上平輪正好轉動一週,木人便敲鐘一次。坐在車上的人只要聆聽這鐘鼓聲,就可知道車已行了多少路程。這種機械裝置的科學原理與現代汽車上的里程錶基本相同。

看上圖,這是個啥東西?一個製作精良的鼎?還是一個香爐?

這其實是老祖宗的一個冰箱。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這個東東名字叫做“冰鑑”,古人就是拿它來存放冰塊,放冰飲和生鮮水果滴。冰鑑一般都是由兩件器物組合而成,外面是一個大方鑑,裡面放著一個方尊缸,方鑑與方尊缸之間有較大空隙,裡面可以從地窖冰窟中放置存放的冰塊,達到冰鎮降溫解暑的作用。

一個冰箱也製作得這麼華麗漂亮啊!到了明清時期,冰箱就變成了紅木製作,裡面用錫片包裹和粘連,下面這張圖這樣:

在北京首都博物館中,還可以看到這樣的實物,到了後清時期,這種物品在很多的大戶人家也成為夏季酷暑的一個消暑神器了。

看這個像不像現代的火鍋神器?三個小缸,一個還是漏底的。

這個青銅的物品叫三聯甗(音:豔),是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文物,也是商代的廚具,距今3500年左右,類似咱們現在的煤氣灶,甗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用以盛物,下部為鬲,用以盛水,中間有箅以通蒸汽,可以同時蒸煮好幾種菜。

而這件青銅卡尺,是屬於兩千年前漢代王莽時期的一種使用工具,還有秦代的老虎鉗,都跟我們現在使用的器具幾乎一樣,不僅讓人有穿越的感覺。

這件卡尺目前收藏於揚州市博物館藏,也是國家的一級文物 。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腦洞大開,恍如穿越回來的文物,看完了不僅驚歎古人的牛叉創意,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關注傳統文化的欄目,我們今後會逐步介紹更多古人的產品。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精品電影推薦:燒腦懸疑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