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海洋漁業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國際上把世界海洋劃為16個大漁區,即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分西北、東北、中西、中東、西南、東南幾部分,印度洋分為東、西兩部分和地中海、黑海及南極海區。按漁業資源的豐富程度,又把世界海洋分為四大漁場,它們分別是北太平洋漁場、東北大西洋漁場、西北大西洋漁場和祕魯沿海漁場。

現在我們餐桌上的主要海洋魚類多產自於大西洋與太平洋。而按洋流劃分的祕魯、紐芬蘭、北海以及北海道四大漁場作為中心漁場分佈在世界海洋四大漁場之中,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下這著名的世界四大中心漁場。

北太平洋漁場北海道漁場

北海道漁場位於亞洲東部、日本北海道島附近海域,是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處。由於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在豐富的餌料,另外寒暖流交匯可產生“水障”,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非遷徙洄游魚類的流動性,而且由於捕魚業的科技發達以及養殖漁業的不斷髮展,這裡成為世界性大漁場。

北海道附近的海水難能可貴的未受汙染,四周面海的北海道是魚類的寶庫。經過寒流密度較大,潛入暖流水層之下。在其前緣與黑潮之間形成“潮境”,魚類餌料極其豐富,成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漁業品種包括鮭魚、狹鱈、太平洋鯡魚、秋刀魚和遠東擬沙丁魚等。

鮭魚

鮭魚是一種流行的食品,我們市場常見的三文魚即大西洋鮭魚(99%)都是人工飼養,而在太平洋出產的鮭魚則超過80%是野生捕撈。

鮭魚的食法有多種,日本人會把鮭魚肉切成刺身或製成壽司,亦會把鮭魚頭製成鹽燒鮭魚等菜式;歐洲及美國人則會以熱或冷煙燻方式製作煙燻鮭魚,或把鮭魚製成罐頭以便儲存。

狹鱈

狹鱈又稱明太魚。狹鱈身體長形,後部側扁;體長可達900毫米,頭體有小圓鱗。分佈於日本海南端到白令海峽北側的楚科奇海及加拿大等沿海,沿寒流少數可達北韓半島西側,為冷水性海魚,在日本海為重要經濟魚類之一。

鯡魚

鯡魚是重要的經濟魚類;其魚群之密,個體之多,無與倫比,可以說它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一種魚。鯡魚的密集遊動,是一個十分壯麗的場面。鯡魚在叢集洄游開始前的2-3天,有少數顏色鮮明的大型個體作先頭部隊開路,接踵而來的便是密集的魚群出現在岸邊。

漁人根據岸邊水的顏色、海水的動向和竄動的魚群所濺起的特殊水花以及天空中大群海鳥的盤旋和嗚叫聲,就能準確地判斷出大魚群來臨。此時就要馬上安置網具進行捕撈了。

秋刀魚

秋刀魚屬中上層魚類,棲息在亞洲和美洲沿岸的太平洋亞熱帶和溫帶的水域中,主要分佈於太平洋北部溫帶水域,是冷水性澗游魚類。

日本太平洋一側的秋刀魚從8月到12月在北海道至東北地區南下徊游到達日本南方水域,從2月至7月進行北上徊遊,到達北海道至千島外海秋刀魚。體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味道鮮美,所以蒸、煮、煎、烤都可以,而且價格便宜。

東南太平洋漁場

祕魯漁場

祕魯漁場是四大漁場中唯一不因暖寒流交匯而形成的的漁場。

祕魯沿岸處在東南信風帶內,東南信風從南美大陸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底層海水便上升補充而形成上升補償流,該補償流便把海底營養鹽類帶至表層,表層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則由深層的海水來補充,深層海水上翻,帶來了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形成大漁場。因此祕魯沿岸盛行的上升補償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祕魯漁場。

鯷魚

鯷魚為鯷科部分魚類的統稱,又名鰮抽條、海蜒,離水爛,老眼屎,鮁魚食。口大,下位。吻鈍圓,下頜短於上頜。體被薄圓鱗,極易脫落。無側線。腹部圓,無梭鱗。尾鰭叉形。溫水性中上層魚類,趨光性較強,幼魚更為明顯。小型魚,產卵魚群體長為75~140mm,體重5~20g,鯷魚的90%以上用來製作魚粉和魚油。

東北大西洋漁場

北海漁場

北海漁場位於大不列顛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日德蘭半島和荷比低地之間。北海西以大不列顛島和奧克尼群島為界,北為設得蘭群島,東鄰挪威和丹麥,南接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西南經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通大西洋。

北海漁場是由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形成的,冷暖水流在此交匯,寒、暖海流交匯,產生湧升流。湧升流區海水不斷從下層湧到表層,海水下層的腐解的有機質等營養物質也隨之被帶到表層。因此,這一海區水質肥沃,形成北海高產漁區。魚產豐富,種類繁多,主要產鯡、鯖、鱈等魚,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

北海漁場中鱈魚、鯡魚、毛鱗魚是其主產魚類。

鱈魚

鱈魚,是鱈科魚類及鱈形目其他科部分魚類的統稱,有50多種,是主要食用魚類之一。鱈魚原產於從北歐至加拿大及美國東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21世紀初,鱈魚主要出產國是加拿大、冰島、挪威及俄羅斯,其中挪威的北極鱈久負盛名。

說北海漁場是最繁忙的漁場不僅僅是因為其地處沿岸各國以及歐洲與其他各洲之間大宗貨運的主要航道。還因為這裡因小小的鱈魚曾經造成的衝突戰爭不斷。

美國獨立之後,歐洲漁船捕撈鱈魚的重點轉到冰島海域。1944年,冰島從丹麥治下獲得獨立,1958年冰島宣佈將領海擴充套件到距海岸12海里的範圍。此舉激怒了英國人,倫敦悍然派出了37艘皇家海軍艦艇前往冰島海域為本國的漁船護航,第一次“鱈魚戰爭”就此爆發。

1971年,冰島再次宣佈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里。英國政府派遣7艘主力戰艦對冰島進行恫嚇,第二次鱈魚戰爭爆發。

1975年10月15日,冰島再次宣佈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里。冰英兩國再起衝突,第三次鱈魚戰爭爆發。這次衝突共持續了5個月。時至今日,冰島仍是鱈魚的主要出產國之一。

鯡魚

“舉世聞名”的鯡魚罐頭就產自自西北大西洋的北海漁場。鯡魚都是屬於鯡科(Clupeidae)魚類,有64個屬180多種,它們體型從幾公分到半米不等,普遍的生活在全球除兩極之外的所有近海海域,外觀看起來都很相似,都是青灰色的、細長的小魚,所有的鯡科魚都只有1個背鰭,而且這個背鰭裡沒有硬刺,除此之外,絕大多數的鯡科魚類是沒有側線的。

毛鱗魚

毛鱗魚因魚身有一種鮮黃瓜般的氣味而得名。又名胡瓜魚、池沼公魚。毛鱗魚體延長,下頷明顯突出於上頷。體背側暗褐色,腹面銀白色。鰓蓋上常散佈一些黑色小斑點。體長可達25釐米。

毛鱗魚為重要的經濟魚類,主要以圍網捕獲,在加拿大、挪威每年產量約50萬噸。通常製成乾製品,再行燒烤食用。以食用抱卵之母魚為主。

西北大西洋漁場

紐芬蘭漁場

紐芬蘭漁場,位於紐芬蘭島沿岸,曾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在紐芬蘭島附近海域交匯而形成。

漁場的發展間接推動歐洲歷史程序。

15世紀末、16世紀初,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為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對海上貿易和航線的壟斷,打算另闢蹊徑,尋找不經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西北航線”。他選中了Nautilus約翰·卡波特,由他率領兩艘船組成的小船隊,開始了在冰冷的北方海域探險。

在這次探險中,卡波特船隊意外地發現了盛產鱈魚的紐芬蘭大漁場,這裡的鱈魚產量巨大且當地人煙稀少,被卡波特等人視作天賜。隨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的先導,也逐漸紐芬蘭漁場的主角,將大量鱈魚乾從紐芬蘭販運到歐洲各國,賺了無數的錢。可以說,如果沒有紐芬蘭的鱈魚乾,歐洲很難在短時間裡擁有大量體力充沛的勞動力,以展開工業革命。

曾經的富饒的天賜漁場現在漸漸消亡。

二戰後,漁業技術獲得很大發展,大型機械化拖網漁船已十分普及。這些拖網船使用網眼細小的大型拖網,掠過海底,所到之處魚鱉蝦蟹都在劫難逃。這一次,人們不需要把“戰果”運回到岸上處理,因為寬大的漁輪上配備了現代化的冷凍技術,一條龍式的作業方式能把捕撈上來的鮮魚速凍保鮮。

這些漁輪夜以繼日地作業,不管晴天雨天,也不顧魚類是否處於繁殖季節。據統計,這種大規模作業的漁輪一個小時便可捕撈200噸魚,是16世紀一條傳統的漁船整個漁季捕撈量的兩倍。

1949年,正當鱈魚快要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紐芬蘭加入了加拿大聯邦,成為加拿大的第十個省。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達了紐芬蘭漁場的禁漁令。這使經營了近500年的紐芬蘭第一大產業捕魚業頃刻破產,近4萬漁民失業。然而,直到2003年禁漁令實施了11年後,紐芬蘭水域還是一片死寂,昔日似乎取之不盡的鱈魚,現在卻是蹤影難覓。

紐芬蘭漁場的主產魚種曾經為鱈魚,但是經過近一百年來的過度捕撈,鱈魚生態壞境遭到破壞極難恢復。此外還有鮭魚、鰹魚、帶魚、鯡魚、秋刀魚、鰈魚、鮫魚、黃魚、魷魚和金槍魚。

鱈魚

鱈魚對於紐芬蘭來說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可以說是成也鱈魚、敗也鱈魚。1992年,鱈魚數量已減少到20年前的2%,加拿大聯邦政府才總算警醒,宣佈禁漁令,即永久性禁止拖網漁船在紐芬蘭漁場的作業。

世界上第一張魚類郵票(紐芬蘭鱈魚)1865年11月15日紐芬蘭發行了一枚鱈魚郵票,這是世界首枚魚類郵票。

金槍魚

金槍魚,是一種大型遠洋性重要商捕食用魚,經濟價值高。由於各國政策、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已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

鰹魚

鰹魚是體型最小最豐富的主要商捕金槍魚品種。他們有一個流線型的身體,大部分沒有鱗片。它們的背部為深紫藍色,下側和腹部為銀色,有四至六條深色條紋。鰹魚可以活八到十年。它們主要分佈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地區,赤道附近的丰度最高。鰹魚通常在晚上游近水面,白天可以潛到850英尺。成年鰹魚的大群通常與幼年黃鰭金槍魚和大眼金槍魚混合在一起。

現在的紐芬蘭漁場,鱈魚只在每年5-12月允許捕撈(南海岸總配額每年僅7000噸,僅相當於當年一艘拖網漁船不到兩天的捕撈量);此外,每年還允許在4-7月捕撈5000噸峨螺和6萬噸螃蟹,4-12月允許捕蝦,其餘時間,漁民們只能靠失業救濟度日。海蟹和龍蝦,是東亞國家青睞的美味海鮮,因此當地漁業企業和東亞投資者都有意在這方面進行合作,但聯邦政府和當地漁民對此卻顧慮重重,他們擔心的是,一旦海蟹和龍蝦也重蹈鱈魚覆轍,那紐芬蘭漁場就“只剩下海水了”。

紐芬蘭漁場的消亡對我們是個警示,海洋過度無序捕撈、環境汙染等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是無法通過後期的彌補來修復的。

同時我們還需關注到隨全球性氣候的變暖,祕魯漁場遭受厄爾尼諾現象趨於頻繁,而西北大西洋漁場漁業資源也逐漸吃緊,其中俄羅斯與挪威正在倡導周邊國家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協議。同樣北太平洋漁場也正在面臨過度捕撈生態環境汙染的困境。

既保護資源又要兼顧漁民利益

中國近海漁場面積15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屬於北太平洋漁場,其主要漁場有:黃渤海漁場、呂泗漁場、大沙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東沙漁場、北部灣漁場、中沙漁場、西沙漁場、南沙漁場等。其中的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北部灣漁場由於產量高,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漁場。

近年來受過度捕撈以及海洋汙染,中國傳統的四大漁場已經名存實亡。另外人力成本的增加、填海對漁業發展空間的擠佔,漁民年輕一代面臨著年齡斷層,所以海洋漁業資源匱乏的前提下,中國近海傳統漁業也逐漸式微。因此對於中國海洋漁業資源所直面的困境,我們不能壯士斷腕,既要保護資源修復環境又要兼顧漁民利益。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的理念,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實現漁業現代化。

最新評論
  • 1 #

    我們的東海漁場,已經名存實亡了

  • 2 #

    秋刀魚周杰倫唱過沒當回事,原來真有

  • 3 #

    我感覺海洋魚有的是!

  • 4 #

    紐芬蘭漁場是不是已經資源枯竭了

  • 5 #

    這些魚一個都沒聽過,落後了

  • 6 #

    中國的漁場,使用絕戶網犁海底,啥都沒有放過,形成了海洋荒漠~~~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83歲柬埔寨王太后出席76歲繼女葬禮,掩面痛哭滿頭白髮太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