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8年全球GDP總量最高的國家是美國,達到20.49萬億美元,排在第二的是中國,GDP為13.6萬億美元,第三的是日本,GDP為4.97萬億美元。第四、五名分別是德國3.99萬億美元和英國2.82萬億美元。
在排名前五的經濟體中,只有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其他四個國家都是發達國家,美國的GDP為排在第三的日本4.12倍,為排在第五的國7.27倍,可以看到,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經濟總量是遙遙領先的。
但在發達國家的GDP增速中,美國的經濟增長卻更快,以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幾大GDP居前的經濟體為例,美國近些年來的增速整體高於其他國家,而美國GDP高達20.49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總量已如此龐大,為何反而增長卻比其他發達國家要快?
這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積極的刺激政策美國實施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即刺激型的財政政策,而歐洲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則採用的是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特朗普上任後,採取了大規模的減稅(這在小布什及奧巴馬期間也是),拉動了經濟增長。
而其他發達國家更多的是採取放水的方式,通過持續的負利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實際效果甚微,通脹水平不斷走低,經濟增長更疲軟。
第二,經濟擴張動力美國碰上經濟增長的擴張動力,美國很早就屬於發達國家了,但是經濟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在於美國具有經濟擴張的真實動力。比如在1999年前後,美國的IT產業高速發達,網際網路行業迅速增長,成為擴張動力。
而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通過量化寬鬆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使得危機得以解決,美國經濟重新穩定,之後美國趕上頁岩油革命的成功,找到了新一輪經濟擴張的動力,而西方其他國家並沒有找到新的擴張動力。
第三,有效利用美元地位美國可以利用美元剪羊毛,美國在上世紀成功的將美元與石油深度捆綁,成為全球的通用貨幣,在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中,美元一直牢牢把持著最大份額。這使得美國可以有效地利用美元,通過不斷髮行國債,引入巨量的資金流入美國,從而推動美國國投的投資及居民消費。
每次經濟增長碰上壓力的時候,美聯儲可以通過不斷降息來刺激經濟,但因為美元的“基軸貨幣”地位,使得美元的貶值會向其他國家傳導,當經濟復甦的時候,又可以通過加息來引導資金迴流。也就是說,美國拉動經濟時,讓其他國家一起承擔通脹,而羊毛長成後,又可以迅速向其他各國剪羊毛,一進一出,實現的還是美國經濟的再增長。
第四,科技領先優勢美國自2000年科網股泡沫破滅後,各種網路股相繼暴跌,最後退市的退市,倒閉的倒閉,但是大浪淘沙,也出現了一批真正具有實力的科技公司,比如微軟、蘋果、英特爾等公司,這些公司成為全球科技龍頭,並一直領先至今。
在科技推動經濟增長的浪潮下,美國必然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幾大科技龍頭,通過技術領先優勢,成功的引領了全球科技的創新方向,從網際網路1.0時代不斷進化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動力都為美國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其他發達國家僅在部分領域存在領先,在主流科技應用方面,更多處於跟隨。
正是因為這四大原因,使得美國經濟雖然體量居大,但依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而其他發達國家在總量基數較大後,要想繼續保持高增長就非常困難了。
站在目前的時點看,未來全球經濟仍將面臨非常大的變數,各國都在尋找新的擴張動力,這也是當前全球科技領域摩擦不斷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