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的世界上看著抓眼球的事情似乎不多,但是其內在的關聯性恐怕就不得不讓人多想想了。

如果順時針從亞太地區開始數,美國目前正在認真的勒索南韓50億美元的軍費,弄得南韓忍無可忍,談判基本破裂。美國方面立馬就有風聲放出,說美國要不到錢乾脆撤軍算了,不過因為美國國會有立法規定駐韓美軍不能少於2,2000人,所以說法又變成了可能把目前的2,8500人就照著法定最低限度來了。不過美國國防部長又否認了。

當然了,美國心思到底是啥,誰都別猜,沒用……

因為你肯定猜不準啊。敘利亞到底走不走,現在基本成了“躲貓貓”,是吧?

就是不走,美國到底想幹啥也不好說。比如去年美國說駐韓美軍一年花20億,南韓現在日子過得不錯,應該掏一半才對,並且美國還答應把韓軍的作戰指揮權還給南韓。雖然漲價有點突然,但是南韓一年掏10億美元買來一個獨立國家地位,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吧?畢竟在過去的差不多120年裡,南韓真正獨立的日子一共就1949年6月——1950年6月那一年多點時間。所以最後南韓還是咬牙掏了9億。

可是今年美國張嘴就是50億,就是按照他們去年的演算法,也比駐軍費用多了一倍半。那多出來的錢是幹啥的,算利潤麼?莫非這一年裡美軍改成了超級僱傭軍公司麼?

南韓肯定受不了美國這麼玩,他們自己的國防開支一年才400億左右,有那個錢不如拿著自己去搞國防更合算了。但是南韓還就是不敢,錢不願意掏,美軍還是不敢攆走的,本來正在死磕的你死我活的左右翼竟然一起聯合起來跑去華盛頓求美國理性點……

非但不敢真的對美國硬氣起來,就是對日本都得慫了。前不久還挺硬氣的跟日本因為歷史問題打起了貿易戰,又從貿易鬧到了安全上把《軍事情報交流協定》都廢除了。結果昨天在協議失效最後幾小時裡,南韓政府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宣佈協定繼續有效只是等著看日本跟他在WTO打清楚那比爛賬的官司然後再說。

其實這個協定對於日本只能說不為無用而已,真正受益的是美國。美國在東亞這倆同盟一直是“兩條腿”同盟,這個協定隱含著將他倆橋接起來形成“三角同盟”的意思。南韓現在捏著鼻子對日本認慫,就是想通過這一招來拴住美軍。

南韓怎麼怕成了這樣子?其實還是自己惹的麻煩。前政府朴槿惠時期搞經濟搞成了爛攤子打算政治上得分去玩“北進”,激怒北韓真的把核武器造出來了。當然基於國際現實和自身實力,北韓看不出來有拿著核武器去統一南韓的想法,更傾向於把這個東西作為跟南韓幕後老闆美國談判的砝碼。

文在寅政府上臺之後清算了朴槿惠的政策,經濟上其實還是沒啥指望,只能想法搞緩和。這還真讓南北關係來了一個大轉折,而且南韓當時積極的作為朝美談判的中介起到了很是不小的作用,按理說南韓戰略環境是該極大的好轉了。可能是被喜悅衝昏了頭腦,南韓一邊忘了跟中俄之間的“薩德”這筆賬還沒算,另一邊覺得美朝緩和是早晚的事情,竟然又開始嘀咕“統一時間表”。

也恰好,美國看到沒有從北韓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現在美朝談判又進入了僵局期。而北韓也看透了,南韓在解決半島問題上的作用不能說不值一提反正也價值不大,所以對文在寅政府也沒報什麼希望了,對於恢復以前南北交流的事情非但絕口不提還在研究將現有的專案另找合作伙伴。

現在很可能就是美國看準了南韓政府四面楚歌的境地,打算趁機補一刀割下更大的一塊肉。

真的深挖原因,其實只能說歷史的不幸讓南韓的政治精英們從來沒有學會如何做好一個真正獨立的民族。

建國之初受美國教會勢力扶植起來的李承晚排斥了金九先生那種真正追求獨立的人士,反而大量的吸收日據時代的偽官吏和偽軍官,最後形成了南韓勢力龐大的右翼集團,就形成今日禍根之始。

儘管南韓在右翼的鐵腕下實現了經濟起飛,但是對於民族的前途仍然還是迷茫的,只能採取單純追隨美國,想不起來實現真正獨立。

左翼人士知道這麼做不對,但是在這個氣氛之下也因為缺少政治經驗和世界視野,往往好不容易上臺之後就因為大權在手轉為極度膨脹。

所以南韓始終糾纏在經濟上看著是個發達國家,政治實質還是一個殖民地心態。

只要這麼理解,我們就會對南韓前陣子嘀咕造航母和核潛艇這種“大國重器”,這幾天又涕淚交流的跪求美國不要漲價保護費的現象不奇怪了。

當然,南韓是不是就徹底沒指望了呢?那倒也不是。此事擱在過去可能只有外人看著好笑南韓還得自己受苦而已,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也許會另有出路了。

畢竟世界不是二戰剛剛結束的世界了,美國也不是那個美國了。

那時候美國憑藉實力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寶座,但是當時美國搞事情的雄心很大但是實際行動上反而比較謹慎,仔細的劃定了一個自己必須控制的地緣利益節點圖譜。原本南韓被視為非必要節點,但是北韓戰爭的爆發卻被美國視為蘇聯陣營進攻的訊號,因此捲入了戰爭。可以說這場戰爭導致美國開始改變了自己的地緣政治觀念,隨後當了越南戰爭的接盤俠也是一個道理。

基於這種認識,美國提出了“兩個半戰爭”的理論,“一個”是遏制蘇聯防止其奪取西歐;“另一個”是在亞洲遏制中國防止我們“去東南亞搞革命或者支援北韓統一半島”;還有“半個”戰爭是對付別處的可能爆發的地區性戰爭,例如保持介入中東戰爭的能力。

但是很快美國就發現自己的國力其實不足以支撐這個局面,所以尼克松政府上臺後中美實現了緩和,同時美國的戰略也變成了“一個半戰爭”,保持對蘇聯的大戰不變,但是在亞洲和非洲就降格到“應付不測”了。

冷戰結束後,美國到底打算同時開展幾個戰爭的理論不怎麼被提起了,但是從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看來,美國進行戰爭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付實力和水平距離美國差距很大的對手,美國可以採取高技術模式快速取勝是最佳結果,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這種曠日持久的“治安戰”,美國是受不了的。因此,奧巴馬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特朗普政府上臺後雖然也花了10億對著敘利亞扔了幾枚戰斧,但是真的發動戰爭的問題生,其實他跟奧巴馬一樣的謹慎。只不過,玩弄包括軍事準備甚至軍事挑釁等手段對對手極限施壓的遊戲,他更熱衷一些。

於是我們如果繼續地球自轉方向看,就會看到了這樣一張列表:北韓半島,敘利亞,委內瑞拉,伊朗,中國南海,俄羅斯西部地區……

到處鋪攤子可是到處爛尾,北韓問題沒解決,喊話北韓現在也不搭理;派軍艦來中國南海惹是生非,可是東盟國家現在都不傻了,送給越南船,越南很高興,白給誰不要,但是給了之後是不是會好像當年阿基諾三世那麼傻,現在大家都看得見。

阿富汗倒是想走,可是看樣子一時半會走不了……

伊朗確實難受,但是要說立馬倒下真的不太能夠;不過好在海灣國家真的有錢,所以通過買軍火交保護費還可以混下去。

在敘利亞到底還要不要管閒事了,已經把美國自己搞的雞飛狗跳,到底走不走只有天知道,反正本來的親密盟友庫爾德人是悲劇了;委內瑞拉也是同樣;就這樣子同時跑去部署無人機對俄羅斯西部地區的偵察飛行。

北約內部也鬧得沸沸揚揚,為了軍費開支比例,特朗普先說北約過時的,然後氣的馬克龍真的就說北約腦死亡……

過去準備打大戰爭的美國對盟友那一個叫好啊,開放國內市場給盟友賺錢,派兵保護(當然順便也控制)盟友不收費,實在夠不著的給援助。現在不怎麼打仗的美國,挨個勒索盟友誰都別跑,不交錢倒是可以那麼請來個天價軍火大單好了;想法用關稅壁壘封閉國內市場,但是要盟友開放市場給他去賺錢。

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明白過來了,現在這樣的美國能管好自己就不錯,要談保護誰有點懸了(也許以色列除外)。

這不,美國的印太戰略喊了三年,繼續認真地派軍艦傻轉挑釁。可亞洲國家其實沒幾個接招的,就是日本都不出大氣估計是自己在家裡算賬美國今年會對自己漲價多少。

那邊歐盟國家裡儘管還有急著自己掏錢請美國去保護的,但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率先明白過來了,美國其實沒啥指望了歐洲最好是靠自己,另外別去惹俄羅斯了。德國態度雖然曖昧點,其實那主要是怕法國搶了風頭,心裡的算盤只要看看“北溪2”天然氣管道怎麼走,大家就能明白。

也許真的跟南韓比較像的就剩下個海灣阿拉伯國家了,不過他們有錢啊……

其實除了要啥沒啥只有錢的國家,美國的盟友們真的該想想馬克龍的話有道理沒有。爭取做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不好麼?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普京這招很高明,無意間就給日本設了個"套",安倍這回壓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