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緬甸政府軍與若開軍、德昂軍的大戰仍未結束,軍方出動直升機輔助作戰。而日前,軍方更是直搗德昂軍的軍火庫,刷爆緬甸各大社交網站。
深受內戰折磨半個多世紀的緬甸,成為全球內戰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緬甸也和“戰亂”等標籤捆綁在一起。關於緬甸內戰,很多人不禁想問一個問題:緬甸政府軍的武器裝備和兵力是民武的十幾倍,為什麼從來沒能把哪一支少數民武給徹底消滅掉?
緬甸軍方自詡武器裝備精良,打到民武總部不是問題
今年8月中旬到9月初,緬北爆發了大規模的衝突,緬北多條重要貿易線路受阻。當時,軍方真實訊息宣傳組左敏通准將在迴應記者提問時曾表示,說實話,以軍方現在的武器,就算要打到他們總部也不成問題,但是,軍方要以和談為重,也釋出了相關宣告,將努力繼續與民武進行和平協商。
在今年11月17日~11月19日在泰國舉辦的2019年國防與安全裝備展上,緬甸軍方大量武器裝備曝光。左敏通准將表示,緬甸首次展出的武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緬甸也想像美國等武器大國一樣,把武器銷往全世界。
那麼裝備這麼強的軍方,為何不能將實力懸殊這麼大的民武消滅?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各方的觀點。
緬甸是東西方大國博弈的戰場,那麼民地武就是大國的棋子
緬甸地緣位置非常重要,毗鄰世界上兩個最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是連線南亞和東南亞的唯一陸地樞紐國家。與此同時,緬甸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可耕地緬甸約1800萬公頃,尚有400多萬公頃的空閒地有待開發。石油、天然氣、煤、水利等資源豐富,又正在推進國家轉型和對外開放,經濟發展前景看好。
如此重要的緬甸市場,先到先得,讓各國財團垂涎已久。而怎麼樣才能在緬甸將利益最大化,成為東西方大國關注的重點。拋開手段不論,從最終目的來看,有的國家的利益,是在緬甸發生動亂下才能實現,而有的國家要實現戰略利益,則需要一個長久穩定和平的緬甸。
民武之所以能堅持那麼久,不在於自身的抵抗力有多強,而在於背後有大國的援助。有些民武能在緬甸發揮一些超常的影響力,同樣與大國博弈離不開。此前,緬甸有分析人士稱,曾經實力最強的克倫民武武裝,當英國殖民者不再支援它,克倫武裝的輝煌逐漸遠去,現在民武內部分崩離析,從一支最具實力的武裝淪為兵力僅有五千且戰鬥力欠佳的武裝。
近幾年,緬甸事務頻繁被提到聯合國,各個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表達對緬甸的態度,這就是各國在緬博弈的檯面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緬甸也看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雖然夾在大國中間,但也可以將這種劣勢轉變為優勢,從而得到各種補償性經濟援助,用來發展經濟。但世界大國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也不願自己的付出就這麼付諸東流,因此在緬甸尋找了各自的“代理人”,竟而來牽制緬甸政府和軍方。同樣的,作為交換,世界大國也需要給各自的“代理人”一些好處。總之,東西方大國在緬甸的博弈各顯神通,但誰也不會太過分。畢竟,誰也不想把緬甸推向對方的懷抱。
緬甸政府軍和民武“互相需要”
除了大國博弈,還有一種聲音:緬甸政府軍和民武“互相需要”。
從前面的分析不難看出,作為“代理人”,民武也需要通過戰事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以謀求更多的利益。那為什麼說緬甸政府軍也需要民武呢?
有人稱,軍方需要戰亂,來保障軍方的地位,同時轉移那些指責軍方的勢力的注意力。
此前,軍方代表曾在議會上表示,希望將2020年的國防預算增加1200億緬幣,理由是:軍方正在計劃“建設一支更強大、更合格的、更現代化的軍隊”以保護三項民族事業:不分裂聯邦、不分裂民族團結和永久維護國家主權。
內戰期間,民盟政府一直處於被動地應對,相比之下,軍方有武器、在多個部門享有絕對的話語權,因此,雖說是民盟政府執政,但在推進和平工作上,民盟政府也只能儘量促進和談。但如果軍方和民武互相不退讓,民盟政府的和平工作將難以開展下去。緬甸現在“一邊和談一邊打”的尷尬局面,也正說明了民盟政府的尷尬處境。
而“武裝衝突”有助於軍方牢牢把握住戰爭的主動權,甚至通過戰爭來牽制政敵,保障軍方在國家政治中享有的話語權。同時,戰事也讓軍方更有底氣申請更多的財政預算,並且在“2008年修憲”問題上概不讓步。
說了政治因素對緬甸內戰的影響,我們再回歸到現實中。打仗僅靠意志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在整個內戰中,民武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牽制軍方。
民武通過自己的手段來牽制軍方
緬甸的國寶是翡翠,據資料分析,翡翠收入佔緬甸全國經濟收入一半。而翡翠產地只在緬北帕敢,這是民族武裝克欽的地盤。克欽成為與政府軍衝突的主力軍離不開翡翠收入。其次,此前,緬甸政府軍宣佈緬甸禁毒困難重重,主要原因緬甸毒品大部分從緬甸民族武裝控制地區流出。種毒、製毒、販毒,無疑會給各大民族武裝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其三、民族武裝控制區主要為山區,木材貿易對民武的經濟補充作用也不容小覷。最後,民族武裝佔據了大量的邊境線,他們與邊境賭場有著複雜的利益關係。綜上所述,緬甸的民族武裝有其他國家反政府武裝不具備的強大的、多元化的經濟來源。
二、民武有地利優勢
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的據點,多在邊境地區,而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在山上。躲在山上的民武,讓政府軍的大型重武器的戰鬥力大大減弱。而如果是打地面戰鬥,民武熟悉山上的每一條路,每一道橋樑,這讓軍方的地面作戰部隊很頭疼。此外,民武佔據邊境線後,往往是背靠邊境線面向緬甸一側作戰。面向邊境線作戰的政府軍,為了避免因為戰事出現外交爭端,在作戰時顧慮多多。
三、武裝人員拿槍是反政府武裝,扔掉武器就是“難民”
緬甸民族武裝有一個特點:平時為農、戰時為兵,穿上軍服為兵、脫下軍服為民。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藉著民族認同感,軍事行動中得到自己民族的支援和掩護。一旦在戰爭中處於劣勢,他們可以迅速轉變覺得,政府軍很難辨認出哪些是民武,哪些是平民。
四、戰鬥意志存在較大差別
政府軍的組成是緬甸全國的青年,他們來到緬北山區是因為執行命令,沒有背水一戰的動力。但是各個民族武裝是為了保住自己安身立命的地盤,他們無路可退。所以,政府軍與民族武裝的戰鬥意志是不一樣的。
五、民族武裝的戰鬥經驗比政府軍豐富
有沒有戰鬥經驗、戰鬥經驗豐富與否,決定了一支軍隊的戰鬥能力。緬甸民族武裝實行的是終身兵役制度,大部分民族武裝人員除非老到扛不動槍才退役,可以說是終身當兵。一生都在戰鬥的民族武裝人員戰鬥經驗遠比政府軍豐富。
綜上所述,獨特而複雜的因素,讓緬甸內戰持續了半個世紀。無盡的內戰,導致緬甸衝突地區生靈塗炭、人員顛沛流離、苦難無盡。事實證明,長年發動戰爭,除了加劇彼此人員傷亡、資源損耗和民族仇恨之外,並沒有多少積極正面的意義,也不會有誰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