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個新上線沒幾天的app下載量高達幾十萬,一個媒體號內容寥寥無幾,閱讀、粉絲量大的驚人。

在這個資料隨意造假的時代,早已不能用資料來說話。過去刷資料的黑灰鏈從初期的形成到野蠻發展,在現在看來過去的野蠻只能算是冰山一角,或者說小試牛刀。隨著網路快速發展,這張網越織越大,有氣吞網界之勢。

近日,在全國黑產鏈位列前三甲的“刷榜”團隊最終翻車,涉案金額高達2億。負責人靠給別人刷資料從一個窮屌絲變成開豪車住別墅、年收入過千萬的成功人士。可見資料造假的市場需求有多大,又有多少人藉此肆意斂財。

就拿刷app下載排名的例子來說,以前透過“刷量”技術系統可以自由控制手機唯一標識,點選所刷的app會讀取安卓作業系統的底層資料,將手機標識資料包括座標、IP等傳回它的伺服器,並通知有一臺手機正在啟用和使用App,以此來模仿使用者行為。伺服器響應並回傳應用資料,判斷為真實使用者。

無論是用到的動態IP還是切換不同的虛擬定位技術.......資料造假的每個技術環節都非常成熟。這兩年隨著新領域的興起,“刷量”逐漸迎合而上。比如區塊鏈就是最好的例子,實現“刷量”的技術基本沒有變,只不過透過代幣的模式更為直觀。

還有一個就是Ai刷量,去年有人打著Ai刷量技術大量出售機器人刷流量賺錢。儘管一些主流平臺的檢測系統不斷完善,“刷量”技術也做出相對調整,但無論是代幣還是Ai刷量等模式,它們的底層技術和原來的大同小異。之所以綁上新興的領域,是因為很多人對此不瞭解。加上政策對新的東西往往存在盲區,他們有機可乘。

以前的“刷量”手段野蠻,現在變得更隱秘。總之,”刷量”的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做好的人也多,虛假跑路的平臺也不少。

資料造假涉及眾多的鏈條,整個造假產業已經高度工業化,分工精細明確。且鏈條的頭部,通向上面的往往是網際網路圈的各種大佬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整個市場需求環境如此,它能在網路中縱橫擴充套件不是沒有道理的。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9天后,內心善良,外表果斷,心腸很好,愛情幸福,千萬不要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