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富拉爾基建設社群,有一片長滿荒草的空地。

空地被四周的建築包圍,雖在城市當中,卻顯得十分荒涼,與周圍熱鬧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空地當中,斜立著一座墓碑。

▲劉榮浩拍攝

墓碑由混凝土築成,基座為下寬上窄的梯型結構,底部長約3米,寬約2米,高約1.5米,基座上聳立著一座共有“兩平一斜”三條橫槓的“☦”形混凝土十字架,這是東正教特有的十字架造型。

這座墓的官方名叫建設東正教徒墓,在當地人口中,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稱——毛子墳。

關於“毛子墳”墓主人的身份,很長時間一直是個謎,直到後來墓碑基座上的俄文碑文被破譯。

碑文原文為:покоится раб божий Внифантий Гур**днович и дочь его Антонина Внифантьевна Никифровы.

翻譯成中文大意是:這裡長眠著神的僕人葉尼費·古耶阿娜和她的女兒安東尼娜·古尼費尼斯特娜。

在富拉爾基區,為什麼會有一座古老的俄國人墳墓?

事情要從一條鐵路說起,這條鐵路就是——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控制遠東地區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富拉爾基是當時中東鐵路沿線的主要車站,現存於富拉爾基的大量俄式建築,很多都是中東鐵路時期的遺蹟。

據網路上,一篇由海東青撰寫,名為《中東鐵路事件全景考》 的文章中記載:

通過修建中東鐵路,沙俄從鐵路附屬地攫取了大量政治、經濟利益,獲得了鐵路沿線的駐軍權,還大量移民東北,鐵路附屬地實際上成為國中之國。

……

中東鐵路開工後,大量俄國人湧入東北地區。這些人中既有築路工人,也有很多政府組織的軍事移民,到“十月革命”前夕,生活在中東鐵路附屬地的俄國公民超過20萬。

“毛子墳”的主人,便是中東鐵路時期湧入富拉爾基的俄國人。據傳,更早的時候,這片空地曾有很多俄國人的墳墓,其餘的都陸續被破壞,唯獨這座最高最大的墓碑因為太堅固,沒被推土機推倒,只是讓其稍稍傾斜一些。這也是墓碑至今仍佇立在這裡的原因。

現在,這座“毛子墳”已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被掛牌保護。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兩男醉酒互毆 泰國南邦府葬禮現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