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述”。 ---- 王陽明
心學大師王陽明告誡我們要修心修行,對待人生中所遇到的難題要內心平和中正,不要因自己的情緒而遷怒別人,損人不利己。你易怒嗎?是心病,王陽明4句話點醒你,多讀幾遍去火氣。
1、處朋友,務相下得益,相上則損。
大意:與朋友相處,需彼此尊重和謙讓,這樣雙方都能受益。如果朋友之間相處時的狀態是互相指責、攀比甚至惡語相向,那麼不久便會彼此傷害,或是漸行漸遠。
誰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朋友之間不應因私事而遷怒於別人。朋友彼此間應體諒和理解,修心修行之人,更應靜心放鬆,冷靜處事,方能與朋友和諧共處,彼此理解,相互幫助,走出困境。
2、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大意:
人的私心和慾望是天性,雖不能徹底根除,但需剋制。因為私慾膨脹導致貪得無厭,從而導致惡念頻出。
自私自利之人很容易被慾望矇蔽了雙眼,一意孤行,唯利是圖,但稍有不順意,就大動肝火,而解決的方式卻是輕則怨天尤人,重則傷天害理,於人於己皆為災事。
3、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
大意: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瑣事或是事業和情感上的困擾感到焦躁不安,此時不要給自己發洩的機會。若與人相處,或許會因自己的情緒波動較大而遷怒他人。不妨選擇靜坐,修心修行。
看書是一種能讓心情放鬆下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此時即使你不想看書,也要逼著自己去看。嘗試逆著性子,耐著性子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但可以修身養性之事。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4、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大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了不要緊,關鍵在於你能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道悔悟。然而只悔悟是往往不夠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悔悟後貴在改正,若只將悔悟放在心裡而不去行動,久而久之便得了心病。心病會使你變得狼狽不堪。
這皆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過於在乎結果,矇蔽了自己原本平和的心。
如今物慾縱橫的時代,被物質、金錢和權力所矇蔽雙眼的人們,從來不肯停下腳步,花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耐住自己的性子,對心性進行磨練。
只有使自己的心放鬆下來,才能遵從良知,身心放鬆、心態平和,方能去掉心病,這也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