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馬來西亞朋友來說,一定都對這亮黃顏色的、看起來有點舊、車身的兩側寫著“Bas Sekolah”的交通工具很熟悉吧!
Bas sekolah(馬來語裡,“Bas”是巴士,“Sekolah”是學校,組合起來就是——校車),從80-00後,校車都是大家上學的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校車也佔據了大多數馬來西亞孩子的上學的回憶。
雖然,馬來西亞的小學也是按照就近入學的制度,但由於某些因素而導致一些孩子們只好到離家較遠的學校去上學。還有一點就是,有些學校因學生人數眾多,而導致教室短缺,學校只好按年級分為上下午班兩部分。上午班的上學時間一般是從上午7:30am開始到下午12:30或1點結束。而下午班則是從下午1:30到6:30或6:45結束,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乘坐校車上下學。
馬來西亞的學生(中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由父母接送乘坐私家車上下學,或選擇乘坐校車上學,他們幾乎都不會步行去學校。馬來西亞的校車都是個人經營和管理的,而不是學校管理,所以,校車上會有來自同住一個住宅區,卻上不同學校的學生。
馬來西亞校車的收費是按照距離長短而定的,一般每個月的費用大約馬幣80令吉-100令吉左右。雖然,這費用雖看似合理,但如果家中有2個孩子的話,長期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再加上,就算是學校假期不上學,仍然要繼續付車費(一年裡需付11個月的車費)。即使如此,對於一些無法接送孩子的上班族父母,校車能解決孩子上下學的問題了。
校車承載了許多80、90、甚至是00後的“上學記憶”,上學時每天早上只要一聽到熟悉的校車喇叭聲,然後就是車聲“呼”的一聲從家門前路過時,或就知道又到了學生該準備出門上學了,這時候可以見到穿著校服,揹著書包站在家門口等候校車的學生了。
在30分鐘的車程裡,校車儼然就像是一個迷你的社交場所,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小學生共乘一車,無形之中就結交了許多新朋友。今天,一起來看看只有乘坐過馬來西亞校車的孩子才知道的趣事吧!
天還未亮,就背起沉重的書包,半睜著眼睛在家門口等校巴
由於乘坐校巴的學生人數多和為了避免上班高峰的堵車,一般不到6點師傅就開始挨家挨戶地接孩子上學了。
早上,師傅一般是按小區的遠近的順序而接孩子上學,所以,如果是第一個上車的孩子,每天早上5點左右就必須起床,做好各種準備和吃完早飯後,大約在5:45-6點前,就得半睜著眼睛在家門口等待校車的到來。
校車來了,卻還沒準備好
有時候,校車已經到家門口了,可是孩子還正在穿鞋,或還在吃早飯。這時候,就會出現這經典的尷尬一幕,因為家長會拉開嗓子大喊“快點,車來了!”,令人尷尬不已。
因為讓大家久等了,上車後就會發現被全車人注視著的尷尬情景
這場面想必很多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吧。因為,自己遲到了,上車後而被大家“注目“的特別待遇。有時候,甚至會有人從車裡伸出頭來大喊“XXX,快點啊!”。
睡過了,車走了
如果校車6點來的話,就必須準時在家門口等候。因為,師傅不會因為等一個人而浪費大家的時間,所以,如果睡過頭了,只好自己想辦法上學了。這也是非常常見的“趣事”之一。
當校車晚點了,卻擔心是不是師傅把自己給忘了
有時候校車也會晚點,到了約好的時間都不見校車,這時候孩子就會想是不是“Uncle把自己給忘了呢?”,“再不來的話會不會遲到呢?”。有時候甚至希望校車拋錨,那就不用上學了。
身邊坐著一位渾身臭汗的孩子,卻必須默默忍受
馬來西亞的天氣炎熱,總是特別容易出汗。在車上如果身邊坐著一位渾身臭汗的朋友,卻必須忍受著,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只好拼命忍著,希望自己或他能馬上下車。
在車上享受上車前買的零食
在很多學校的門口,都會有賣食物、零食和飲料的小攤。每到放學時,都會見到許多學生們擠在攤位前爭先恐後的買各種零食、飲料等。買好了,就立刻跑向校車,然後就在車上吃東西了。
當校車擠滿了人,一些年紀較大、體格壯的“酷孩子“就會站在車門口
以前,幾乎所有校車都擠滿了人,大家都擠得像沙丁魚似的,車門也都關不上。這時候,就會看到一些長得又壯又酷的中學生站在車的梯級上,就會出現這令人驚險的一幕。
校車師傅會因為孩子把手伸出窗外而大聲罵人
以前,大多數的校車都是沒有空調的,所以孩子們都會把車窗拉下,然後把手伸出窗外彷彿像一隻自由的小鳥,直到師傅大聲罵人,孩子們才會乖乖的坐下來。
第一個上車,最後一個下車
上學時,第一個上車的孩子,一般都會是最後一個下車的,比其它孩子晚到家。這是因為師傅會按照早上接孩子的反順序逐一把孩子送回家,所以,每當看到車上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只剩下自己和師傅兩個人的時候,都會感到非常的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