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注意到一位印度學者在媒體發文,稱2021年對印度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印度歷史上具有值得紀念意義的年份。這一年相當於印度經濟改革30週年。
由此,他把印度的改革和我國的改革對比來分析,有一些資料和結論性的內容還是很值得交流的。
木叔來說三個層面的話題。
第一,印度學者為什麼認為,2021年是印度改革30週年?印度改革可能在1980年代初期以小規模的方式開始,包括銀行的電腦化,電信等壟斷領域允許私人進入等。這個時間點和我們的改革時間差不多。
但在印度學者看來,最重要的改革其實出現在1991年,這是一個改革大爆發的年份,不過這個時間點就比我們1978年開始改革晚了13年。
所以,他的結論是——在某種程度上,印度的經濟增長軌跡緊隨我國,卻滯後了13年。
第二,印度改革的意義在哪裡?但是印度改革和我們的改革不同之處在於:印度改革源頭不是對尼赫魯時代計劃經濟模式的改變,而主要是為了應對一場外匯危機。
1991年5月印度外匯竟然下降到了不足10億美元,幾乎不足以支付三週的進口額。
為了應對緊急情況,該國政府秘密地從儲備銀行中抵押了黃金。媒體對其一無所知,後來被揭露引起了議會的軒然大波。
1991年7月後來的印度總理、當時的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宣佈改革,在預算案中取消了工業許可證、對外國開放經濟投資限制,放鬆對銀行和資本市場的管制。此後幾年,印度通脹率從接近20%迴歸到正常水平。
不到18個月的時間裡,該國不僅償還了緊急外國貸款並收回了黃金,而且還走上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道路。
第三,印度學者怎麼看如今印度的發展?2021年應該如何紀念印度改革30年?對過去30年取得的成績,印度人還是自豪的。
儘管印度居民儲蓄率遠遠低於中國,但印度在過去30年中平均取得7%的年均經濟增長。 今天的經濟規模是1991年的10倍,自那以後已有2.7億人脫離了貧困線。
印度的外匯儲備目前為5800億美元,這個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因為與我國或者任何其他東亞經濟體不同,印度一直都有鉅額貿易逆差。
看到成績後,印度人也會發現不足。
比如,印度學者認為,當印度開始慶祝改革30週年之際,需要承認許多改革仍在進行中,尤其是在農業和勞動力領域的問題越來越多,改革還不徹底。
另外,在過去的5年中,印度的工業投資和出口也停滯不前,GDP增長也呈下降趨勢。
這說明30年不是一個終點,而應該作為印度新的改革起點。特別是考慮到中印差距更是如此。
印度學者認為,印度與我國13年的巨大差距已經擴大了太多,目前的疫情卻進一步阻礙了增長的復甦。無論如何,印度也需要正視以及趕上。
所以,木叔認可印度學者的態度,那就是2021年印度要加倍進行改革以實現高速、可持續、包容性和綠色增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