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在北京的霸王級寒潮裡被吹得面目全非,卻想不到在長白山滑雪場脫褲子、光膀子正成為風潮。

零下30度玩半裸即使不凍掉牙,也會被我媽打掉牙。用東北話說這叫“耍票”,到時候得了風溼病上炕都費勁。

但上身比基尼下身滑雪褲已成為小紅書上的大勢所趨,不甘落後的男孩也敞開衣襟露出火熱的胸膛,爭相成為這個寒冬滑雪場上最叛逆的風景。

為啥滑雪要曬比基尼?

反季穿衣雖然是一種朋克行為藝術,但小紅書上的勇士們絕對不會穿羽絨服在海面上仰泳。

為什麼一定要在滑雪場光膀子?震驚之餘我仔細研究才發現其中玄機,暗自佩服。

他們通常帶著三分譏誚冷漠,三分漫不經心,四分“快點拍老孃快撐不住了”的隱忍表情。展現出渺小人類對抗惡劣自然環境時的無畏,彷彿下一秒連褲子都能脫了高唱“let it go”

白花花的皮肉和雪地爭輝,露出巧奪天工的直角肩和腰腹線,沁人心脾的身材搭配堅毅神態,讓無數人競折腰:看,這個姑娘不僅有美麗的皮囊,還有不羈的靈魂。

真正為照片注入不羈的元素是各式滑雪道具。

他們通常手扶單板,記住一定是單板。雙板是給老古董們玩的,new money才懂衝浪般的活力時尚。玩單板代表技巧性更高,至少也是專業玩家了。

單板的logo要大要直懟鏡頭,遇到Dior、Chanel則需明確標註。內襯bra最好和板子的顏色風格遙相呼應。他們摟著或者靠著板子,看起來要像一起衝鋒陷陣的親密戰友,約會洗澡都得帶著。

除了雪鞋、雪褲、護目鏡等氣氛組道具,運動精神也少不了身後林海雪原、懸空索道,或者山頂落日的烘托,征服了自然當然也能征服你。

滑雪場的三點式豔壓著去三亞划水的網紅,因為他們不再是躺在甲板上曬日光浴的吸血鬼,發爛發臭,被貼上敗家富二代或拜金寄生蟲的標籤。

前陣子津津樂道的名媛生產流水線,其中一門必修課就是拍張活靈活現的滑雪照。

瀟灑靈動的雪中飛能為美麗增添魅力,看著照片裡那個不畏嚴寒的身影,自動帶入又美又颯的邦女郎,讓身邊的男伴都以為自己是能扒飛機的James Bond。

創業新貴們也偏愛滑雪。

在北海道二世古滑雪場,完美日記創始人黃錦峰和高瓴資本的張磊一起滑雪暢談,高瓴投資蔚來,傳聞也是張磊和李斌滑雪時敲定的;雷布斯那句“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是雪道上的靈光乍現。

我已經腦補出一副畫面:卸下滑雪裝備,新貴會開著一臺特斯拉在開闊的板油路馳騁下山,呼嘯而過的樹影就像過手的現金流。

有人在滑雪場談成百萬生意,有人在這裡脫了褲子也脫了上衣,滑雪越來越出圈,趁著冬奧會的號召力,今年冰雪生意真的火爆。

雙十一攜程上國內的滑雪門票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860%,滑雪主題的旅遊產品訂單量超350%。

年底疫情反覆無常,今年本打算去阿爾卑斯山、北海道的有錢人不得不取消行程。

2019年國內擁有770家滑雪場,接待超過2000萬人次,看起來滑雪真成了全民運動,然而事實是:雪中飛,一般人真玩不起。

入不了門,滑雪還有什麼意思?

《2019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將玩滑雪的人分成三類:接近8成屬於娛樂體驗型,主要目的是拍拍照嚐嚐鮮;2成學習型,跟報個游泳班差不多,剩下的鳳毛麟角屬於目的度假型,滑雪至少過夜,經常待上一兩月。

滿足8成人的需求其實不難,滑雪已經是門檻最低的高階運動了。

馬術高爾夫場所不多,打壁球網球結果被球暴打,賽車機車人均胯下一套房。但開啟旅遊APP滑雪門票均價不過兩三百,沒雪具還可以租,花幾百塊即可入圈。

就算這樣圖個樂,滑雪卻是個勞民傷財的遊戲,更別說享受滑雪的快感。

“去過兩三次放棄了,我反正是折騰不起”外面小風嗖嗖週末難得喘口氣,早上爬起來都得掙扎半天,無論是自駕還是高鐵,對睡不夠的通勤人來說都是一種淬鍊。

雖然雪具雪服都能租,不排除拿到被穿成髒髒包的衣服以及臭烘烘的雪鞋。如果想自掏腰包置辦一套,裡三層外三套,抓絨的透氣的,功能性舒適性要求不能低。

據一個資深玩家透露“雪服便宜的不低於一千,安全效能好點的頭盔也小一千,護具600多,速乾衣兩三百。”

裝備要氪金,場地更重要。國內雪場不少,但770家裡只有155家有索道,近75%的滑雪場雪道面積不超過5公頃,按照初級雪道500-1000平方米/人的標準,就知道為啥有人說滑雪就像下餃子了。

雪道供不應求的結果通常是排隊倆小時,衝刺1分鐘。反正雪具按時計費,還沒等你玩熱乎遊戲就結束了。一邊意猶未盡,一邊凍得涕泗橫流。

大型滑雪場倒是可以過足癮,100公頃的佔地面積不用人擠人,但也要做好花錢如流水的準備。

一日遊開銷還算可控,滑雪度假村裡的酒店房價一晚沒有低於一千的,吃喝拉撒都是殺人不見血的隱形消費。根據攜程主題遊滑雪打包產品的價格,國內滑雪人均消費2398元,去國外滑雪每人平均花費9893元。

體驗糟心不僅因為沒地兒滑,更因為不會滑。

冷sir是我朋友的表哥,偶爾跟著朋友家人一起滑,雙板也會玩一點。他說從山上滑下來是很爽,但自己是不會主動去竄局。

“連門都沒入呢,怎麼會對滑雪上癮呢?”

入門最好找私教或者參加集訓,但這不只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教練資質參差不齊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想學就得花時間。

像北大湖滑雪場會提供短期集訓專案,要求至少連續學習半個月。現在連雙休都是種奢望,半個月拿來補覺不好嗎。

最後在出差回程路上的冷sir感嘆“大學時候滑一次太貴,現在有這空閒得帶娃啊。”

興致勃勃地來感受這項貴族運動的魅力,但場地擁擠和裝備簡陋就能毀掉一半好心情。

本以為自己能像霹靂嬌娃御風而行,現實是不得要領的小白基本寸步難行。順著山坡滑下來卻不會制動,自從撞飛過一個無辜路人,我腦袋懵了一整天,滑雪的興奮勁也飛走了。

雖然國內滑雪市場如火如荼,但人均滑雪次數不過1.6次,從一次性玩家轉化為滑雪愛好者的機率才不到1%,對比國外轉化率能達5%仍然有很大差距。目前來看,滑雪終究因為沒法天時地利人和而淺嘗輒止。

滑雪作為休閒娛樂一直都有old money的基因。起源於阿爾卑斯,然後變成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

右二戴安娜,右一查爾斯

最近越來越多奢侈品玩家搶佔高階雪具地盤。去年11月你就能買到價值6萬7的Doir單板和3000+的CHLOE飛行員眼鏡。2001年Chanel開始將logo印在滑雪板上,2018年又開闢“Coco Neige”滑雪系列。

畢竟他們深諳底層邏輯:“滑雪本身就是一種奢侈”。

現在貴族遊戲變成了網紅符號,但絕對夠不上大眾普及,滑雪頂多是象徵性的存在。

如果滑雪是符號,我們想要用滑雪標榜什麼呢?

更多是一種對休閒和浪漫想象的消費吧。有閒錢但錢不多的新中產,終於脫離城市景觀,撇去勾心鬥角的算計,去一個空曠開闊的地方釋放壓力。

還有什麼能比滑雪更能形容當今都市年輕人的心境?一個人自由地在雪上游蕩,孤獨、疏離、野性。而且被卷的中產絕不能頹廢,滑雪還滿足了成就感和征服欲。

然而大部分人遇到的是滑雪悖論:想少花點錢自學成才,就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反而增加了學習成本。

滑雪的詩與遠方,還得用苟且來支撐。

那些在滑雪場爭奇鬥豔、留下倩影的人,早就想明白了:與其吭哧吭哧排隊,還不如趁著兩小時拍張美美的照片來得靠譜。

天貓資料顯示,比起滑雪板,防抖相機才是銷量之王。

大冷天光膀子才不傻,他們只不過是把滑雪的社交價值利用到最大化的人。

作為80%裡的大多數,沒條件享受滑雪帶來的快感才是常態。

但可以用雪地半裸照在社交媒體上掀起波瀾,抓住轉瞬即逝的存在感;

也可以在白天累成孫子以後,享受晚上汗蒸吃火鍋時的舒坦,為明天上班充充電。

這趟滑雪就算值了。

2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西拉米迴歸改變王室風向,海外4個王子呼聲漸起,王位爭奪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