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棉,中國人都很熟悉,畢竟這是東南亞國家為數不多親華的國家之一。尤其是高棉曾經的領導人西哈努克親王更是被中國定性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
下面,就來看看一些在高棉生活、工作以及旅遊過的朋友談談他們對這裡的看法。
海君(長期居住在高棉金邊):
大學畢業後我就來到高棉工作生活,在金邊也待了快五年,我對高棉的印象就是,它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又落後又先進。
為了讓大家快速了解高棉,先來寫一寫高棉領先中國的五大領域&落後中國的五大領域:
首先,高棉落後於中國的地方:
一、教育水平
中國有世界準一流大學,有著完整一體的幼兒到大學教育系統,基本上,如果一個青少年頭腦靈光有天賦,又肯讀書進學,那麼諸如貧窮、家庭不幸這類毀了無數美國青少年的因素,是擋不住中國少年的進階之路的。只要他考上的是比較好的大學,他會發現,180多種方法裡總有一款能讓他無憂無慮度過四年美好年華。
高棉從幼兒園到大學也有。但,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是聊勝於無,它造就的學生,在國際上不具備競爭力。要我說得直白一點:高棉沒有大學,現在掛著“大學”名稱的,在中國算是“職業技術技工培訓速成業餘班”,換句話說,中國山東的藍翔技校,放在高棉,算是學科門類齊全、學術成果豐碩、具備研究型特質的一流大學。
所以,高棉最優秀的青年大學生都明白一個道理:最有前途的讀大學方法,就是趕快退學。
二、政治與官僚體系
高棉與中國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鑑或試圖從新加坡模式獲得靈感。中國自主創新,發明了民主集中制;高棉嚴重借鑑新加坡,形成了以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的“洪森停不下來”模式。但實際效果,中國要遠遠高明於高棉,二者的根本分水嶺在於:中國自上而下基本能以成績考核官員;高棉自下而上以私人紐帶維繫結構穩固。
▲ 高棉政府辦公大樓(雲南省援建)
金邊的統治階層也希望革新,向政績考核靠攏,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前些年毫無效果,最近兩年似乎看到了一些曙光,然而路途遙遠,離中國還差兩條街的盧安達。
政績為導向的系統對官僚本身比較殘酷,但容易形成精英政治的局面,造成一種“你行你上,不行別瞎BB”的氣氛,導致最優秀的年輕人口集中於官僚系統內,而高棉還差很遠的一個明顯標誌就是,國內的最優秀年輕人絕大部分不在官僚系統內。
三、犧牲精神
我的爺爺是一位老共產黨員,他年輕的時候當過生產隊長,人稱“老隊長”。他滿腦子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但實際操作起來,往往就是他為人人,人人為不為他沒有關係,按照他那勢頭,似乎實現共產主義指日可待,並且就算所有人偷懶,只要他一個人努力幹一場都能實現的感覺。他就那麼一往無前,執迷不悔地奮鬥了好幾十年,直到八十多歲了還是相信毛主席說過要集中力量幹大事,所以不計得失就要幹。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最近這幾代人,在思想覺悟上是一代不如一代。然而並沒有關係,我相信我們這個民族,犧牲精神是她的一個偉大傳統,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特定的表現形式。而犧牲精神,如果成為一個社會都擁有的素質時,會暴發出難以想象的生產力與暴發力。
在高棉,容忍精神遠遠多於犧牲精神。犧牲是主動的、強勢的,而容忍是被動的、消極的,兩者差很多。高棉尤其是較貧困人口中,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名或多名不勞作、不貢獻、不負責、不想明天是否美好的男性成員。這是很要命的一種存在,為高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添了許多堵,扯了許多後腿。
四、基礎設施建設
這個,我們不能針對高棉,而應該說,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也算比較厲害。它與中國的人口及生產力有關,高棉一時無法相比較。
然後,高棉領先中國的地方:
一、國際化
東北亞的城市裡,基本上不可能有任何一座城市的國際化程度高於金邊。北京、上海、東京、首爾都不可能。
國際化不是“現代化”,而是外籍人士降落到這個城市感受到的友好度、被接受度,以及他們在這個城市的主人翁意識有多強。
作為一個金邊的“本地外國人”(local expatriate),我非常有發言權:我非常有主人翁意識。
金邊人口中的5-7%應該是像我這樣的本地外國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來淘金,也並沒有僱用合同,僅僅就是來過日子的。高棉不管你的膚色,不問你的來歷,也不將高棉文化及傳統強加於你,既然來了,就好好過日子吧。
我以前初來乍到,在184路的法國學院上學,門口攤煎餅的是一穿背心短褲的法國大爺,我還很奇怪,心想大爺肯定是在法國犯事兒了吧。過兩天,我去租房子,打電話請來一箇中介小哥,小哥騎著一輛50CC的小摩托,到了,將頭盔摘下,露出一張卡薩諾瓦臉、羅馬鼻,我問哥們兒你是威尼斯人?他說不,我是佛羅倫薩人,比威尼斯有文化。再後來,要裝修酒店,請來幹木工活兒的是一群東歐人,人狠話不多。我終於才明白過來,原來大家都是金邊人。
二、服務精神
高棉人的服務精神是融在血液裡的。我們華夏民族似乎不是一個特別適合提供服務的民族,我們的性子比較急,而且並不太熱愛從事高度重複動作的工種。
然而,在高棉,一個巴士站的收錢小哥,在同樣的崗位上工作了三年後,當天收了200次錢之後,面對第201個顧客,他還有心思畢恭畢敬地把票交到對方手上,有條不紊地跟人解釋東西南北。
有著這樣的精神,再加上歐洲、北美人士在當地行業滲透形成的國際範,令她的連鎖咖啡館可以擊敗星巴克,她的酒店、公寓物業管理可以做到極優秀,我認為要高於中國平均水準。
三、國際學校
前文剛懟了高棉的教育系統,並沒有翻盤,前文說的是高棉的公共教育系統,而這裡說的是金邊僅有的兩所國際學校ISPP與LycéeFrançais René-Descartes。金邊因為歷史的特殊原因,有著世界上最適合國際學校成長的土壤。
這個城市是地球上NGO(非政府組織)密度最高的區域,再加上她極高的外籍人口比例,幾十年前就有外籍人口的先行者想到了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後來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其結果便是LycéeFrançais René-Descartes與ISPP。ISPP不是高棉最好的學校,它的水平是亞洲極別,也就是說與北京的ISB、首爾的SFS是在同一個舞臺上,他們已經早就不再和東南亞一起玩耍,眼光放在了更寬廣的地方。
嚴格地講,不能說高棉在這一方面領先了中國,卻是與中國不相上下的,如此彈丸小國,著實不易。
四、建築審美觀
領先中國許多許多年。
中國的政府大樓就一定是藍色玻璃加莊嚴肅穆風四方大樓,有點兒創意的話,中心部分再加一個“逸夫樓”風格的縷空窗。如果你不能想象,逸夫樓風格如下;
▲ 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逸夫樓
▲ 金邊皇家大學
總體而言,中國目前的建築審美的平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不管是政府辦公大樓也好還是居民住宅也好,都太過千篇一律,就像用影印機影印出來一樣,缺乏美感。
佚名(曾去高棉當志願者):
在金邊待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志願者。只能管中窺豹,如有不對還請指出。
那時候住在城鄉結合部的一棟三層小樓裡面,悶熱潮溼,一天需要洗三次澡。不過周圍都是當地的居民,人都十分樸實開朗。賣東西給遊客也不會加價太多。
市中心的富人階級們已經住上了空調保安公寓。幾百、一千美元一平方米,對於大多數普通人已經是天文數字。
氣候原因,金邊周邊很多此類高腳樓,看這樣的裝修,也已經算得上是豪宅了。
而在農村,更多的民居是這個樣子的——
交通方面,東南亞的標配交通自然是tuk tuk車,摩托車以及十一路。
金邊市區主要道路的路況還可以,不過很多地方都在修路,也經常在早晚高峰期間擁堵。
開出市區二十分鐘,很多地方已經是土路了 (非常佩服谷歌街景車的越野能力)。
參觀全球聞名的紅色高棉大屠殺紀念館,一路過去吃了不知道多少灰塵,一度以為司機要把我們拉去賣豬仔。
不過在市區步行也是非常不方便的,一是各種摩托車、單車、小商小販佔道嚴重,嚴重到經常行人需要在機動車道上走——舉個栗子:
高棉豐田車隨處可見,日本的影響應該在其中起了作用,當然想必日本車也比較能適應高棉的路況。非常令人驚訝的是,金邊也是我見過凌志比例最高的一個城市,貧富差距可見一斑。
購物方面,永旺吉之島是神一般的存在,商場內外是兩個世界。街道飛揚的塵土彷彿完全被五美元一杯的咖啡拒之門外了。
當然本地人購物更傾向於去市場—
金邊國際化程度很高,雖然國際化和現代化的關係不是特別大。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上世紀,國際民間援助組織的推動。隨處可見的咖啡店和西餅店 ,出售的麵包咖啡價格不菲,本地工薪族無法負擔。不過品質相比北上廣深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在這裡隨處都有在國內難以喝到的,上好的冰滴咖啡。
無論是咖啡店,酒店或是餐廳,高棉(或者說多數東南亞國家?)的服務意識要比中國強很多,不過一部分原因在於咖啡店店員售出的三杯咖啡,就抵得過一天的工資了。
本地人民的飲食則要粗獷得多。米飯,米粉,一點點肉類(烤牛肉),泡菜,番茄,黃瓜,便是一餐。個人感覺高棉菜與泰國菜風格比較相似,不過加工也沒有泰國菜繁瑣,烤和炸比炒更常見。
另外一個階層的年輕人,他們就有另外一種生活了。
站在市中心金邊塔頂的eclipse酒吧,你可能會感受到一種撕裂感。不過三杯酒下肚,你也可能會忘記自己身處於這樣一個貧窮、腐敗、被歷史的創傷和未探明的地雷縈繞的國家了吧。
春風十里一點翠(曾在高棉待了五年):
關於高棉,我生活過五年時間,由於做生意的需要,高棉的每個省份我都去過,可以說比我自己所在的中國都要熟悉。很多人一提到高棉,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吳哥窟。國內幾乎所有的高棉旅遊路線,都是吳哥窟。當然,它很美。
關於吳哥窟,我不贅述了,大家自行百度。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在這裡認認真真生活了五年的人,從生活工作的角度,眼中的高棉。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尤其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提出,高棉不再是貧窮落後的象徵,而是百廢待興的投資聖地。先看一下我隨手拍的路邊工程。
中核,中冶,中交,中建,青島建工,上海建工等等,國企央企,都在高棉有大的投資專案,更不要說一些水電站,公路,鐵路的援建工程。去年,高棉建築業已經實現了翻倍的增長。當然,很多歐洲,澳洲,美國企業也落戶高棉。
經濟的發展,帶動是多方面的,有利有弊。尤其能感覺出這幾年物價的飛漲,以前500柬幣一串的烤香蕉,已經漲到1000柬幣。而房租更是很多小投資者進入高棉市場的第一道門檻。
我朋友家的燕窩店。一般本地人做生意都是這種四層高的排屋,而這條路上排屋,租金是2000多美金一個月。這是一條普通的路而已,能用作門市的只有一樓不到100平的面積,樓上用於居住。感覺租金已經超過北方三線城市了。
再差一點的就是這種,裝修不咋樣的排屋,也要800-1300美金一個月的租金,不是好的地段。所以深深的覺得,很多想過來做小本生意的,一定要過來調查市場以後再做決定!!!
高棉沒有工業,所以任何工業製品都靠進口。比如日化用品,比如五金製品,鋼管水管,比如美容美髮用品,比如玻璃製品等等。所以很多行業還是有機會的。你可以想象這裡工業水平相當於國內90年代末水平。當然,你可以把一些現代化的東西帶過來,比如兒童周邊,比如病人用周邊等等。
不過最近兩年,過來這裡的很多是大手筆的企業。我朋友的公司,投資了10億人民幣左右,買了海邊的地塊,準備做成度假村。對了,忘記說了,資本主義國家,土地私有,買了就歸自己了,可以傳給孩子,子又孫,孫又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傳下去。
高棉目前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服裝製造業,很多國內的企業現在搬到高棉的工業園區,利用這裡便宜的人力資源。比如大家熟悉的耐克,阿迪達斯,天木蘭等等,在這邊都有分廠。也有一些朋友能夠百度出來,高棉金邊有個所謂的小偷市場,就是在這些大工廠裡面的尾單流出的地方。
高棉土特產品也很多,比如腰果,諾麗果,榴蓮,牛油果等等,都是國內附加值比較高的水果,尤其是諾麗果,在國內500毫升的濃縮果汁都要賣到大幾百,這裡諾麗果樹很多,卻沒有人能夠充分利用起來。
以上就是我在高棉生活五年的見聞,特此提醒,出國的朋友們,旅遊還好一些,做生意的,一定要小心中國人或者華僑。我周圍太多太多都是同胞自相殘殺的例子,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