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好大一對蛋!

“恐龍”是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詞彙。說它是“古老”,是由於恐龍活躍的年代離我們動輒幾千萬年,甚至達億年之久;說它“新鮮”,則是因為人類直到1824年才正式命名了第一種恐龍,距離今天也才不到200年。如今人類已發現數千種恐龍,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其中還有一支未亡的後裔——鳥類仍統治著地球的天空。

若要追本溯源,一探恐龍研究“夢開始的地方”,就得從1676年英國牛津市附近的一座採石場說起。

恐龍的時代並未結束 | Wikimedia Commons

1676年,不列顛仍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之下。西方古生物學方興未艾,依然在迷霧中緩步探索。在牛津市郊的一座採石場中,採石工人挖到了幾塊奇怪的骨頭化石。化石輾轉來到了牛津大學的羅伯特·波爾蒂教授手中,他是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館長,也是當地德高望重的業內專家。波爾蒂對這些化石很感興趣,經過仔細地鑑定後,他認為骨頭中最大的一塊是某種巨型動物的股骨末端,並且這個物種與地球上現存的任何一種動物都不相同。離奇的是,波爾蒂將結論寫入次年出版的《牛津郡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後不久,這批化石就莫名其妙地失蹤了。

股骨末端的化石 | Wikimedia Commons

時間來到1763年,自然學家理查德·布魯克斯發現了波爾蒂教授留下的化石素描圖,重啟了關於這批骨頭化石的研究。在那個年代,科學與幻想齊飛,怪誕共獵奇一色,布魯克斯端詳著素描圖,一拍腦門,這不是一對蛋蛋麼!這麼巨大的蛋蛋一定是屬於上古巨人的!於是他將素描圖上的化石命名為“Scrotum humanum”,意思是巨人的陰囊……

最早被科學命名的恐龍

在那個自然發現井噴的年代,“巨人蛋蛋”並沒有在學界掀起什麼波瀾。轉眼到了1815年,英國工人又在斯通菲爾德採石場發現了更多化石。這批化石最終交由威廉·巴克蘭教授研究,他是當地知名的博物學家,時任牛津大學基督教堂的院長。這位教授性情多變,行為古怪,甚至還在家中飼養貓頭鷹、雪貂和鬣狗。對化石鑑定頗有心得的巴克蘭,一眼就認定這些骨頭不屬於任何已知的物種。在與前來拜訪的法國比較解剖學家居維葉討論之後,巴克蘭堅信這些化石的主人是一種體型巨大、類似蜥蜴的動物。

巨齒龍的下頜化石繪圖 | Wikimedia Commons

1824年,巴克蘭在《地質學會彙刊》(Transaction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描述了這批化石標本,將這個新發現的物種命名為“Megalosaurus”,意思是巨大的蜥蜴,中文名則通常譯為巨齒龍。值得一提的是,巴克蘭命名時並沒有嚴格遵循林奈的雙名法,只給出了巨齒龍的屬名。直到3年後,禽龍的命名者——吉迪恩·曼特爾才完善了巨齒龍的學名,將其命名為巴氏巨齒龍(M. bucklandii)以紀念巴克蘭教授的貢獻。巨齒龍因此成為最早被科學命名的恐龍,此時距離“恐龍”(Dinosauria)一詞誕生還有整整18年。

早期的恐龍復原圖,把恐龍繪製為類似巨蜥的模樣 | Wikimedia Commons

等等!那個早在1763年就命名的“巨人蛋蛋”怎麼辦?根據動物命名先到先得的原則,理論上“巨人蛋蛋”確實比“巨齒龍”更有優先權。如果真是這樣,博物館解說員介紹化石展品的時候,還得這麼說:“這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巨人陰囊,它是一種兇悍的肉食動物……”巨齒龍還要不要面子了!

好在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制定了新規,一個分類名詞如果50年沒有被科學文獻引用,將不再擁有優先權。巨齒龍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侏羅紀的島嶼霸主

巨齒龍又叫巨龍、斑龍,生活在1.66億年前中侏羅世的歐洲,足跡遍佈英國、法國和葡萄牙等地。巨齒龍體長約8到9米,體重可達2到3噸,屬於獸腳類中的巨齒龍科。

巨齒龍生活的時代,歐洲被淺海分割為無數小島,鯨龍和似鯨龍等蜥腳類恐龍在島上的樹林間緩緩踱步,十字手龍和美扭椎龍等肉食恐龍在海灘上尋找著一切能入口的食物。而巨齒龍則憑藉著塊頭大的優勢成了島嶼的國王,體格雖說無法和霸王龍這樣的重量級選手媲美,倒也稱得上當地的頂級掠食者

巨齒龍的現代復原圖,兩足行走,身體向前傾斜,可以快跑 | 我自己掰一個

巨齒龍發現之初,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是一種笨重遲鈍的“大蜥蜴”,所以在復原作品中都把巨齒龍塑造為四足行走的蜥蜴鱷魚混合體。但隨著人們對恐龍的認識逐漸深入,大家發現巨齒龍其實是種兩足行走、靈活矯健的動物。巨齒龍的發現,開啟了恐龍研究的大門。如今,巴克蘭的巨齒龍靜靜地躺在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面對來來往往的遊客,用無聲的話語訴說著橫跨億萬年的史前故事。

巨齒龍在古生物學史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 N.Cayla / Wikimedia Commons

17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970年的今天美國取消了登月任務,如今再次重返月球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