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影響。左右一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因素很多,但勞動力人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從韓國人口負增長的變數看,首先是15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總規模將隨之減少,韓國建國大學朱尚榮和玄俊碩教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勞動力人口減少將使韓2020—2023年潛在生產能力以每年0.7個百分點的速度下滑,2024年以後下滑速度將升至每年1個百分點,並預測“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將從2020年開始正式顯現出來”。
其次新生兒數量銳減導致人口峰值提前降臨,持續的少子化將成為不亞於老齡化的嚴峻問題。韓國從2017年新生兒跌破40萬後,短短3年又擊破30萬,不排除由於就業和居住等環境變數、經濟下行壓力等選擇不婚不育人數會持續增加,生育率還將進一步下降。單人家庭突破900萬、佔全體家庭戶數39.2%也預示著韓國未來生育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類似日本那種少子化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無奈大幅延長退休年齡,大學面臨無生源可招經營困難,民族和社會被動多元化及國際化的機率會越來越大,引入外籍勞動力的壓力也會水漲船高。
二是對稅收及社會保障的壓力。從日本人口變化看,隨著人均壽命延長,勞動力人口減少,生產力會走下坡路,增長速度也會明顯放緩,不僅政府的稅收減少導致財政狀況惡化,支撐老齡化的社會保障也會捉襟見肘壓力劇增。從韓國去年的《居民登記人口統計》看,戶籍登記人口的平均年齡已增至42.6歲,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也首次突破800萬人。2020年人口統計也顯示,50—59歲人口最多佔16.7%,60-69歲佔13%,準老齡化和老齡化人口占29.7%,超1500萬人。首爾大學教授趙英泰認為隨著生產力逐年下降,包括社會保障支出及老年撫養比都會壓力增大。關於韓國老年撫養比將從2020年的40人增至2040年的80人的測算,也意味著20年後工作人口需要撫養比現在多出一倍的老齡人口,體現在政府支出上則是稅收很大部分將用在維繫老齡化等社會保障上。
三是對綜合國力及人才的侵蝕。從主要經濟體發展歷程看,決定綜合國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經濟和政府資源、自然稟賦和人力資本、創新制度和知識技術等,其中人力資源和人才儲備是重要資源與優勢。以“漢江奇蹟”為引領的韓國經濟起飛,既有內外環境的主客觀因素,更有人力資源和人才政策的創新助力。去年,韓國再次回到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位置,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晉級,凸顯韓國綜合國力的實力與韌性。此次人口統計讓韓國格外擔心人口負增長的負面衝擊,既有對人口不利走勢長遠衝擊韓國綜合國力的憂慮感,也有在新一輪科技和數字經濟革命面前恐將失去人力及人才競爭優勢的危機感。
猶如日本的老齡化敲響了東亞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警鐘一樣,韓國人口變化也超越韓國本身,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提了一個醒。人口變化是雙刃劍,老齡化印證生命質量,少子化凸顯價值變化,其走勢既利弊參半,也有化危為機的可能,尤其是從中日韓區域一體化和東北亞次區域的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等角度,並非都是悲聲一片。(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